阅读历史 |

第64节(1 / 2)

加入书签

“好。”陶曦月又对他介绍陶云蔚,“这是你陶家姨母。”

李悯头也没有抬地又直直礼道:“见过陶姨母。”

陶云蔚口中回礼道:“大郎君不必多礼。”目光却在他身上不动声色地逡巡,眉间浅蹙。

陶曦月知道李悯不习惯,也没有留他多待,受完礼后便吩咐芳霞亲自送他回去了。

陶云蔚看着门外渐渐远去的背影,少顷,说道:“那你忙你的吧,我也先走了。”

陶曦月讶道:“阿姐竟没有教训我。”

“我教训你作甚。”陶云蔚无奈又好笑地道,“你素来玲珑心肠,我该说的既早已与你说得那般明白,你仍要做背道而驰的决定,那必然是因你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我拦你既没有意义,大约也没有什么用,总之你自己看着办吧,若有要帮忙的再来与我说。”

陶曦月凑上来挽了她的手,柔柔笑道:“我就知道阿姐疼我。”

陶云蔚没有说什么,笑笑轻拍了拍她的手。

陶曦月亲自送了陶云蔚出府,姐妹两人正站在门前话别时,突然听见了一阵从远处传来的喧闹声。

陶云蔚面有微凝之色。

“怎么了?”陶曦月低声问,“阿姐可是知道什么?”

她顿了顿,说道:“我来时在街上看见有官兵抓了不少百姓,有老有少,有男有女,看起来被抓的都是一家人。听说……都是那些被清拆后的流居之民。”

陶曦月一怔,旋即反应过来:“难道是楼家?”

陶云蔚没有回答,但两人已是心照不宣。

“这事,陆、崔、江都不再管了么?”陶曦月喃喃问道。

“没有好处的事,谁又肯出这个头呢。”陶云蔚幽幽说道,“况且要修筑寺观的,也不是楼家。”

陶曦月微顿,须臾,低低叹道:“与这世道相抗,太难了。”

……

陶云蔚回到新昌里的时候,正好遇到陶伯璋让人送了信回来。

她接过后一边准备回屋里拆开来看,一边不经意扫了眼正抱着浆洗好的衣物往陶新荷房间走的桃枝,恰好瞥见从对方手上掉下来了样物事。

桃枝刚蹲身捡起来,就听见大姑娘唤了自己一声。

“这是什么?”陶云蔚伸了手过来,将她抓在指间的巾子抽了过去。

“是三姑娘的手巾。”桃枝道,“婢子刚刚洗好,准备一道给她放回去的,不过这巾子要重新洗了。”

陶云蔚看着那巾子上的兰草纹,沉吟道:“这个先放我这里吧,她若问起来你就说我觉得绣工挺好,准备寻人绣个差不多的花纹用在裙子上。”

桃枝低头应了声喏。

第76章 试探

李衍回来的时候,陶曦月正好刚看完陶云蔚让人送来的信。

她起身上前,正要服侍他更衣,便听到李衍问:“颜家的人今天又来了?”

李悯回到安王府才几天,他那个颜家舅母就跟少了块心头肉似地,日日跑府里来看望,每次还都会先到陶曦月这里拜见,说啊说的就抹起泪来。

陶曦月也因此对颜家依赖李悯的程度有了更深的认识。

“妾身也没有什么理由好拦着。”她说,“又怕董大娘子在妾身这里待得久了,大郎却觉得自己迟迟见不着舅母,生出什么误会就不好了。”

李悯的性格太敏感,陶曦月现在与他之间又连情分二字都谈不上,更遑论与颜家比厚薄。

于是她委婉地道:“等先生来了就要好些。”到时李悯要上堂课,她自然有办法能名正言顺地挡了董氏。

李衍蹙眉沉吟了须臾,说道:“我原想着先等他回来多适应些日子的,现在看来却是不能等了,先生也不必另请,我亲自给他开蒙。”

这样当然更好。陶曦月当即表示了赞同。

她又问:“要不晚上叫大郎过来一道吃饭,殿下先亲自把这消息告诉他?”

李衍想了想,摇头:“算了,省得又和他回来那天一样,吃得险些将头掉进碗里。明日我直接去与他说,正好若董氏再来便将她打发回去。”

陶曦月含笑应了喏。

“还有一事,”她说,“今日阿姐让人送了信来,说是兄长前两日写信回家,讲郡田曹参军事对彭翁说可荐阿兄出仕于赵县,彭家自然是很高兴的,但阿兄还是头回与郡官打交道,所以心中多少有些迟疑,怕贸然应了会有些不稳妥。阿姐的意思,是让妾身也问问殿下的意见,阿兄若应了那位田曹参事的举荐出仕,可有什么不妥之处?”

其实陶伯璋在信中重点说的是:那位田曹参事虽明面上是因着杜、彭两家的关系,还有彭、陶二氏的声名以及他这个人来的,然而,对方却又曾私下在他面前有意无意地表露过家中与安王有些渊源。

陶伯璋那时就觉得,大约人家真正看的是安王的面子,可他们家和安王府的关系光明正大,就算是看安王的面子又有什么不好直说的?这样遮遮掩掩,也就是说对方这个情面不方便明着给,那就多半有些什么不好说的缘由了。

为了稳妥起见,他这才写了信回来商量。

恰好此时陶云蔚又刚刚经历过开阳县的事,自然对此也是十二分的小心,她原想去问问陆玄,但后来又觉得既然现在陶家和安王已经是一条船上的人,将来这种事明的暗的只怕还会遇到不少,她总不能时时事事都去找他。于是考虑之后,她还是决定让二妹曦月直接坦然地将此事告知李衍,以他的意见为决定。

李衍听了陶曦月的话,想了想,问道:“你说的是广陵郡田曹参军事,杜同瑞?”

陶曦月见他果然知道这个人,微怔之下,即颔首道:“听闻正是姓杜。”

李衍就浅浅笑了一笑:“你可以让家里放心,此事并无什么不妥——以杜同瑞的身份出面举荐维明,是很合适的。”

她隐约听出了几分弦外之音,于是又轻声问道:“那依殿下看来,谁的身份又不合适呢?”

李衍转眸朝她看来,目光中似讶似喜,少顷,一笑,说道:“这个嘛,若是换了他表姨父那边的人,那就不大合适了。”言罢,也不等陶曦月再问,他已微微淡笑地解释道,“他表姨父曾是我旧属,如今官在长沙郡任平戎校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