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0节(1 / 2)

加入书签

一个会夹缝求存的上进人家,换过来说也有左右摇摆的可能,此时她们说得自是好听,但等到陶二娘真做了安王妃,陶氏那时再为了自家前程,却又未必如此了。

不过几息之间,崔太夫人已在心中盘算了两回,面上不动声色地笑了笑,颔首应道:“如此也好。”

第43章 透风

崔夫人那边得了福安堂里传来的信,于是吩咐下去后很快便将陶曦月的住处安置在了“和心斋”,连同单独配给她用的小灶厨娘,一共给拨了十二个人来侍候,另还外加一个总管事的嬷嬷。

陶曦月不免有些受宠若惊,那姓邓的嬷嬷见了便笑道:“二姑娘不必拘谨,将来您入王府为主母,身边侍候的人更是只多不少,纵有什么不习惯让人做的,此时也要开始习惯着吩咐才是。”

陶曦月听她这么说,便知这嬷嬷也是担着教导自己之责来的,于是点点头,从善如流地道:“那就有劳嬷嬷费心了。”

邓嬷嬷笑笑应了喏。

“对了,”陶曦月忽想起什么,问道,“不知十二姑娘的院子在何处?我与她有阵子未见,想去看望一下。”

邓嬷嬷道:“十二姑娘就住在兰芳院,与和心斋相隔只一片荷塘。”

陶曦月颇为诧异,她没想到自己和崔十二娘的住处竟然离得这么近,也不知这是崔家为了表明对她这未来王妃的看重,还是有别的什么意思?

她当即站了起来:“早知如此我便该先去看望的。”然后唤上柳芽便要出门。

邓嬷嬷并未多说什么,只又叫了个名为春梅的侍女跟上。

结果陶曦月才刚行至荷塘,就看见崔十二娘迎面走了过来,两人乍然相遇,彼此先是一讶,随后不约而同地笑了,崔十二娘还隐隐有些尴尬的样子。

“陶二姐姐。”她上前温温然浅施了一礼。

陶曦月伸手来轻拉了对方,含笑说道:“我正想过去找你说说话,我独个儿来你家做客,就惦着你这颗安心丸能亲近亲近了,还愿你不要嫌我麻烦。”

崔十二娘即道:“我怎会嫌麻烦,原是我听说陶二姐姐今日住进了和心斋,也正要过来看看有没有什么能帮忙的。”

“那敢情碰了巧。”陶曦月笑道,“你与三娘玩得来,我瞧着你也是多有亲切,难得有这样机会,我本想邀你过去饮茶叙话,但这会子里面还在收拾,难免有些浮尘,看来只好换我去你那里蹭个饭了。”

崔十二娘自是笑着应了,又转头吩咐自己的大侍女:“你先去厨上说一声,今日我这边待客。”

陶曦月听着有所察觉,有些意外地道:“兰芳院领的是大厨房的份例么?”

崔十二娘似也不觉得有什么,坦然笑笑道:“家里的规矩,除了已成家的,其他子女都一概不准用小厨,也是为了避免助长骄奢之气。”

陶曦月颔首道:“不愧是大族家风。”言罢,回头对春梅道,“那你去与邓嬷嬷说一声,我这边也都照规矩行事吧。”

言下之意便是不需要单独的厨娘侍候了。

春梅不好做主,更不敢给准话,只能先囫囵应下,转身回去报信了。

陶曦月和崔十二娘两人相携着回了兰芳院,前者入了院中粗粗一打量,心下便已多少有了数,确定崔夫人果然是按照崔氏贵女的规格给她配的下人,只是多了个“奢华”的小灶。

侍女很快送了两盏香饮上来。

“陶姐姐尝尝这荔枝膏。”崔十二娘邀道,“母亲说这时节吃的太凉也不好,所以我这里的暂且也只用了温水调兑,你若觉得不合口味就直同我说,让人加些冰屑来就是。”

陶曦月正自想着如何打开话题,忽听对方主动提起了崔夫人,便顺势说道:“我也素来喜温,如此正好——说来过于贪凉倒确实容易伤阴,我们女子多注意些总是好,崔夫人当真待你细心。”

崔十二娘微笑道:“母亲是个好人。”

只说是个好人,却没说“待我很好”。陶曦月暗忖,这其中颇有些微妙了。

“好人”,自然是不会去害人。但“待我很好”,却往往意味着于对方有独特的关切——很显然,在崔十二娘心里,崔夫人这个嫡母足够大度,也足够宽容,但要说特别的关切,恐怕还是不够的。

她回想起这两次与崔夫人打照面的情况,尤其是浴佛节那回,瞧着像是板正寡言不易亲近,现在看来,要么崔夫人是个不善表达情感的,要么,就是她对崔十二娘的确存在着某种芥蒂——想来多半是因为她的生母,但又基于身为崔氏宗妇的要求或是做人的准则,所以不会去刻意为难对方。

但无论是哪一种,都可以看出崔夫人并非是刻薄之人。

陶曦月稍放了些心。

“崔氏之人,自然都是风光霁月的。”她不动声色地含笑转了话题,“你这么好的女孩也原该多些人来疼爱,等来日崔少卿成了婚,你还要多个好嫂嫂的。”

崔十二娘被她说得笑起来。

“想也是等不了多久,”陶曦月又兀自续道,“崔少卿这样惊才绝艳的儿郎,难免挑剔些,但挑剔有挑剔的好处,将来给你娶回来的嫂嫂自然是万里挑一的。”

许是不希望她误解,崔十二娘摇了摇头,说道:“倒不是因为这个,只是当初一闲先生请道长为阿兄测过气运,说他五年内不宜谈婚论嫁,外间都知道的。”

一闲先生?陆家三老爷?

陶曦月暗感惊诧。

崔十二娘看她神色有异,顿感自己或是有些失言,为免对方乱想,忙亡羊补牢般地补了句:“其实主要还是因为长兄的事,所以家里宁可信其有罢了,反正阿兄今年也不过才二十出头。”

陶曦月此时不好再追问她长兄的事,只能先点头附和道:“你说的是,这种事还是宁可信其有的好,左右不过晚上些时候成婚,对崔少卿这样也不算什么。”

崔十二娘这才又笑了:“是啊,左右也只剩不到一年了。”

陶曦月少不得又拍了崔家两句马屁。

崔十二娘此时倒像是忽然想起什么,问道:“我记得曾听陶三姐姐说过,陶家兄长也还未成婚的?”

陶曦月颔首,浅笑道:“我们家情况又有些不同了。这些年家里一直是长姐在费心操持,那时在北边也不是没有为阿兄的婚事打算过,但不少人家一则见我们没有什么前途可言,二则也拿不出多的聘礼,便是有那愿意考量的,瞧见他后头还挂着四个小的,家中又有个管事的妹子,也就不太愿意了。”

说到最后,她不由轻叹了口气:“好在现在有你们家照拂,家里头日子眼见是要渐渐好起来了,兄长如今入了崔氏族学,想来阿爹再为他的事操心也好办些。”

崔十二娘默然半晌,轻声说道:“等陶姐姐嫁入王府,也可为他张罗一二。”

陶曦月勉强笑笑,摇了摇头:“自己知自己事,我不给家里人添麻烦就好了,哪里还敢去想什么大的情面,况阿兄的个性我清楚,他也不过是希望家中和顺,毕竟阿爹一人拉扯我们五个不容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