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节(1 / 2)

加入书签

快递员小哥以前也是走南闯北的人, 听到忍冬报的菜名, 他惊呼:“噢那个啊!我以前在江南的时候吃过,啧啧,那味道鲜得哟!”

似乎是想起了记忆中的那股鲜味,他饶有兴趣地走到盆边, 道:“原来馄饨的主料就是这两种小鱼, 冬冬老板你在哪里买的?看着可鲜活, 我也买两斤回去煮个汤。”

这……

忍冬想到空间一小片海域里, 活蹦乱跳更加鲜活的小鱼儿, 一时间沉默了。

没办法,只好又扯出这位莫须有的朋友来背锅:“我朋友昨天从江南过来这边,他跑卡车生意的,我就让他带了点儿。”

既然是朋友专门带的,那就代表没有多余的存货了,快递员小哥遗憾道:“那就没办法了。”

想到忍冬的手艺,他又眉开眼笑起来,“那就先期待一下冬冬老板上新了!”

快递员带着包装好的藕粉走了之后,忍冬就开始准备做小黄鱼馄饨了。

照旧,和面、揉面、做馄饨皮。

小黄鱼馄饨是以小黄鱼、猪肉糜、雪里红咸菜为主料制成的小馄饨。

猪肉糜比较简单,选用新鲜的前夹肉打成肉糜即可。

至于包进馄饨里的小黄鱼,则要经过精心的去骨,然后将鱼片上的肉顺鱼肉纹路刮下做成鱼蓉。

将雪里红咸菜洗净切碎后挤干水分,放入鱼肉与猪肉的混合肉糜中,再加入食用油、盐、味精等进行调味即可。

因为猪肉糜和鱼蓉都经过腌制,所以最后一步调味的用量无需太多。

这样,馄饨的馅料就算是完成了。

在前堂,有一块靠着收银台比较角落的地方,忍冬一般都习惯在那里完成包馄饨等工作。

“冬冬,包馄饨呢?”

以林爷爷来冬记面馆的频率,十次新品总有九次是他先发现的,今天他还带了孙子林照水一起。

林爷爷凑上前去,可以看到忍冬的手法干净利落,几乎一秒一个,面前已经摆了一排排圆滚滚的白胖子。

“这是什么馅的?”

忍冬动作不停,一边回答他:“林爷爷,这边是小黄鱼,另一边是小银鱼馅的。”

“您要不要来一碗?”

林爷爷眼睛滴溜溜地转:“可我两种馅料都想吃,能不能各放一半?”

被忍冬无情地拒绝了:“不可以哦林爷爷,不同的馅有不同的鲜味,不建议混合在一起噢。”

看了看一边站着的林照水,林爷爷很快下了决定:“那就一碗黄鱼馄饨,一碗银鱼馄饨吧。”

一碗馄饨卖58元,一份有12个小馄饨,忍冬在两边包好的小馄饨里各拿了12个进了后厨。

爷孙俩找了个座位坐下。

林照水看向对面坐着的林爷爷,脸上是一贯的面无表情:“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在打什么主意。”

林爷爷嘿嘿一笑:“也别以为我不知道你这小子什么心思,你要是不愿意刚才就反驳了。”

林照水不说话了,林爷爷依然自得其乐:“即使有了外卖,我也还是乐意来冬冬店里吃,有气氛。更别说这木料了,好闻,别的地方见都见不到的好东西。”

林照水虽然没有回应他,但心里也很难不赞同。不然他也不会抛弃成堆的作业跑来只为吃一碗小馄饨。

但今天这碗小馄饨显然十分值得。

忍冬还没把馄饨端出来的时候,前堂已经可以闻到鱼汤飘来的鲜美滋味了。

馄饨的底汤由过滤后的鱼汤做成。将刮去鱼肉的鱼头鱼骨用葱姜花椒爆香后,过油,再放入黄酒炒一下,加入足量开水,大火煮到汤色发白,鲜美的鱼汤就做成了。

鱼汤内放入少许雪里红咸菜,再加入盐、味精、胡椒粉等调味料,然后将煮好的馄饨放入鱼汤中,一碗馄饨就做好了。

鱼汤的鲜和鸡汤不是一种鲜,很难比较两者谁高谁低,但闻着浓浓发白的鱼汤散发出的鲜味,林爷爷再次有了吃鸡汤米面时一样馋涎欲滴的感觉。

馄饨一端上桌,林爷爷先迫不及待喝了一口底汤,味道甚至比他想象中的还要鲜美:“简直要把眉毛都鲜掉了!”

小馄饨个头不大,成年人可以一口一个。细细一嚼,口感十分滑嫩。鱼肉与猪肉的比例搭配得恰到好处,鱼蓉的口感要比猪肉糜Q弹一些,再搭配以雪里红的爽脆,整颗馄饨在口中散开,一时间多种口感汇集一处,已经分不清嘴里是Q弹多一些,还是爽脆多一些,只觉得从未有过这么美妙的感觉。

馄饨皮薄馅厚,属于馄饨皮上的米香味却始终占有一席之地。

冬记面馆的面食很神奇,散发的米香味浓郁而不厚重,与所有食材的香味都融合得恰到好处,从不喧宾夺主,却又无法让人忽视它的存在。

夹起馄饨的时候,上面免不了带些底汤,就着鲜美的鱼汤,一碗馄饨不知不觉就见了底。

吃冬记面馆的东西,有三个时候最让人期待,一是吃之前,二是吃着了,三是吃之后。

爷孙俩以同样的姿势靠坐在座椅上,相似的面容上是如出一辙的满足。

“你奶奶没来真是亏大了。”

“奶奶也不知道今天冬记面馆上新品啊,”林照水微抬起眼皮,看他一眼,“再说了,一会儿我们打包带回去不就行了。”

林爷爷叹气:“可我还想去河边散散步。”

林照水:“……,我带,我带行了吧。”

看着眼前的两个空碗,林爷爷愣了一下:“照水啊,我们是不是忘了些什么?”

林照水同样愣住了,说好各自给对方分一半,他们两个怎么就忘记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