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9节(2 / 2)

加入书签

她能说什么呢?说人家当妈当的不称职吗?她哪儿来的资格?她自己都不是什么完美母亲。

第216章 大晚上的不消停(捉虫)

周秋萍拿着绿药膏回屋。

阿妈在给卧室里两个丫头擦头发, 见状好奇了一句:“这是什么?”

等知道是卢小明拿过来的药膏时,老太太也叹了口气,“这么乖这么仔细的小孩, 上哪找去哦?”

周秋萍不知道该怎么回应, 只能上前,拧开药膏盖子, 沾了一点放在鼻子边闻, 好像的确是那个绿药膏。她给女儿涂了蚊子包,希望能有效果吧。

周高氏拿开毛巾,准备给小孙女儿身上抹润肤露。这小家伙的皮肤实在太嫩了,不抹点香的话,很容易蹭红了。

她突然间惊呼:“哎呀,这丫头怎么捂出痱子来了?乖乖, 真是可怜。”

小星星立刻委委屈屈:“宝宝真可怜。”

奶奶跟妈妈瞬间就笑喷了, 你是真戏精。

周秋萍埋汰她:“因为你身上全是肉, 捂的,以后要多吃菜。”

小家伙狡猾的很, 立马进入装死状态, 坚决不吱声。

青青还帮妹妹辩解:“胖了才结实。”

周秋萍看她们的头发差不多干了, 这才敢开电风扇,闻声好笑道:“现在说这话哦,等你们大了, 连肉都不敢吃。”

小星星委屈死了,开始扭扭捏捏:“宝宝很可怜的。”

周高氏被她逗乐了, 连连摇头:“你还可怜哦, 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你要在农村啊, 你现在还躺在床上吹电风扇呢?赶紧给我出去干活。”

小孩子怎么了?会走路的娃都要做事的。

星星是只小精怪。虽然会说的话不多, 但她啥都能听懂,立刻闭眼睛,翻过身,自己找舒服的位置吹电风扇。

别说,这吹了一会儿,脖子上的痱子还真消下去了。

周秋萍看了稀奇,连声赞叹:“这痱子可真有意思啊。说起来就起来,说下去就下去。”

周高氏手上摇着蒲扇。她到今天为止,还是觉得电风扇吹久了不舒服。

“可不是吗?痱子又不是疖子,快的很呢。”

过了夏天,青青就能上幼儿园了,好奇星耀比妹妹更强。

“奶奶,什么是疖子呀?”

“疖子就是大包,痛的。”周高氏给孙女解释,“那个很厉害的,搞不好会死人的。你老太连奶奶在内,生了5个女儿,有两个都是长了疖子死的。”

别说她这一辈了,就是跟秋萍差不多大的小孩,那会儿也有长疖子走掉的。

现在想想,真是可怕。一条命说没就没了。

青青开启十万个为什么模式:“为什么会长疖子呢?”

“热呗,大夏天的就长了。”

结果当姐姐的人还没反应,小妹妹先紧张起来,居然呜呜地掉起了眼泪:“宝宝不要死,宝宝死了好可怜。”

周高氏和周秋萍面面相觑。妈呀,这姑娘到底跟谁学的?真是要成精了。

“你又没长疖子,想什么呢?小东西。”

青青认真地强调:“可是热,很热。”

作为著名的火炉城市,江州的夏天的确不好过。江畔城市是那种湿哒哒的热,即便她们家住在一楼,周秋萍也没办法昧着良心说很凉快。

但她还是摇头:“你俩这才哪到哪儿啊?真正的热是头顶的大太阳在外面割草,说倒就倒下来。”

周高氏点头:“你俩是泡在蜜罐子里长大的,还热呢。你妈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电风扇?想都不要想哦。出去干活才是真的。”

虽然都说农业劳动具有强烈的季节性,这么热的夏天,秧苗都插下去了,应该等待水稻自然生长才对。待秋收的时候,再重新忙起来。

但事实上,生产队时期,农民一年到头都没闲的时候。

夏天夏天除草那是小活,不用天天来。可不不下田的日子,所有人也忙得不可开交。忙着割青草,忙着沤肥呀。在化肥极为紧缺的年代,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的肥基本都是各种草肥和人畜粪便。小孩子捡猪屎,大人割草,送到生产队去换工分。

你不干活,你就没工分,到时候分不到口粮吃,只能饿着。

周高氏叹了口气:“就是工分高,也分不到什么东西,照样得饿着。”

那个时期的生产队,除了交公粮之外还有余粮任务。

什么叫余粮?字面意义上来讲就是生产队的产出,交了公粮之后自己吃不完剩下的部分。但实际上,绝大部分农民吃都吃不饱,哪儿来的余粮?

也不晓得上面的干部是蠢,不知稼穑艰难,真以为一亩地能长出黄金来;还是单纯的坏,为了自己的乌纱帽,为了讨好上级,都把余粮任务定得高高的,甚至可以达到余粮的三四倍。除此之外,还动不动就巧令名目,折腾出各种花样,多问农民要粮。

那个日子呀,甭提了,现在想想都觉得好可怜。

上辈子周秋萍出于好奇心,曾经查过什么是疖子?然后她惊讶地发现,就是种普通的皮肤病而已。但在她童年时期,这种简单的病却能要了小孩的命。说到底,还是缺粮缺药,小孩身体养的不结实,生了病又没药,这才丢了性命。

周高氏叹气,摸着两个小丫头的脑袋,再一次感慨:“你们真是命好哦,长在好时候。”

小星星突然间抱住她的胳膊:“奶奶也命好,奶奶我们吃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