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1节(2 / 2)

加入书签

大伯娘拎了一箩筐平菇过来,闻声接话:“我带她们到家里玩吧,刚好小孩子们一块玩。”

周秋萍却笑着谢绝了对方的好意:“别给你们家添乱了,就让她们在院子里呆着吧。她俩啊,玩一天都不会嫌烦。”

大伯娘偷偷观察周秋萍的脸色,看她神色自如,心里才暗自松口气。

夏天冯二强闹出的那事,她到现在都不得劲儿。你说人咋能活成这样?当年上门提亲时也没看出来这么不靠谱啊。得亏秋萍早早跟他离婚了,不然跑到女生宿舍使坏这名声传出来,家里人哪儿抬得起头哦?

她试探着打听:“冯二强现在怎么样了?关几年啊?”

周秋萍接过平菇,果然不少,长得肥肥嫩嫩,实在是做菜的好材料。她随口回答:“我也不知道,反正我们都离婚了,警察都找不上我的门。”

余成站起身,开口问:“窗帘刷好了,直接晾在院子里吗?会不会冻坏了?”

周秋萍看过去,点点头:“就这会儿晒吧,趁着有太阳,应该能晒干。”

大伯娘倒不好再说话了,感觉在人家小伙子面前提秋萍的前夫好像是不太合适。

其实她本意是想夸秋萍有胆色,敢开口提离婚。

看看,都以为她离了婚,带着两个女儿就过不下去了。结果她不仅活下来了,而且还活得滋滋润润。

以后再有女的过不下去了,也未必要捏着鼻子忍气吞声,怕自己被赶出婆家就没人养。瞧瞧秋萍的样子,跟着秋萍学就是了。

可惜大伯娘不会说话,好意思也说不清楚。她搓搓手,帮着张罗:“我把被褥给你搬过来吧,腊月头子弹的新棉花。前天太阳好,刚晒过。”

周秋萍离开冯家时是净身出户,除了一双女儿啥都没带。

周高氏之前住的泥巴屋只有一套被褥,还是用了十几年的旧棉花,也不知道她是怎么凑合着铺盖的。

先前几年,她在自留地上种的棉花都给周良彬一家三口用了。

上上个月,周良彬一家被赶走,这些铺盖自然也被收拾出来一并叫扔了出去。

那会儿周秋萍就考虑到以后回家总不能跟急行军似的把铺盖背在身上,便请大伯娘帮忙在乡下弹几床棉花,好歹过年时有的睡。

现在,新棉花不就有了吗。

周秋萍笑着道谢:“多亏大伯娘你费心,不然我们连睡的地方都没有。”

她从钱包里数了大团结塞给大伯娘,对方推辞了一回,嘴上说着都是自家种的棉花不值钱,最后到底还是收了下来,又张罗着去自家地里给她弄点蔬菜过来。

周秋萍笑着照单全收。

于是拖拉机开到家门口时,周高氏便惊讶地发现,自家院子里都成了集货市场了。又是鱼又是肉,还有矮脚黄和大白菜以及堆着的粉条。

周秋萍正洗锅准备做饭呢,看到阿妈就招呼:“中午是吃面还是吃米饭?”

周高氏忙着硬拽住洪奶奶母女两个,一定要对方在自家吃了饭再走,闻声就应话:“张罗点新鲜的,大过年,总要吃点好的。”

周秋萍笑着答应:“没问题,保准叫你们满意。”

第142章 她能做自己的主(捉虫)

开过饭店的周老板没吹牛, 弄的果然是新鲜货。

虽然家里只有铁锅没有砂锅,但这并不妨碍周秋萍直接上铁锅版的煲仔饭。

四碗梗稻米一碗糯米淘洗干净放入清水浸泡一小时,与此同时, 香菇也得泡上。

忙罢这些, 大火烧开水焯腊肠腊肉,这样才能洗干净风干腊肠腊肉过程中粘在表面的灰尘。焯好的腊肠腊肉上锅蒸, 蒸上20分钟, 差不多就能够闻到香味了。

泡好的大米得用开水煮,否则米心都泡开了下了冷水的话,会在短暂的保温时间里继续吸收大量水分,这样煮出来的米饭就难以达到颗粒分明的效果。

米下开水锅煮了不到5分钟,米饭就开始沸腾,等到米汤已经吸的差不多了, 铺上切成片的腊肉腊肠以及香菇, 在锅边淋入少许香油, 盖好锅盖,再往灶膛里放两个草把子, 继续火烧三分钟再焖个10分钟, 喷鼻的香味, 即便不揭开锅盖,也能从锅盖的缝隙里扑面而来。

青青本来带着妹妹在院子里跑来跑去,这会儿闻到香味, 两个丫头立刻眼巴巴地跑过来。

周秋萍乐死了,故意捉弄她们:“哎呀, 你俩能吃吗?吃了不消化的。”

周高氏气得拍她:“就你这个妈, 乱讲话, 我们少吃点儿不行啦。咋就不能吃了?”

周秋萍笑着洗小青菜, 又下开水锅烫熟了,然后开了不知道该称之为煲仔饭还是腊肉腊肠菜更确切的锅盖,将小青菜码上去,按照人头打鸡蛋。等到蛋液凝固,这铁锅版的煲仔饭就算大锅告成了。

周家的柴火灶有两个灶头,做煲仔饭时,另一个灶头同样没歇着,正在熬鱼头鱼杂汤。

兰香的爸爸拎了条十几斤重的大鱼过来,周秋萍用鱼头熬汤,鱼身的肉剔出来做鱼丸,明天上桌就是一道菜,老人跟孩子都方便吃。

青青和星星在锅边转来转去,急得不得了。这半年时间家里虽然没短过她们吃的,但小孩子长身体的时候本来就容易饿。

周秋萍先给她们一人一碗鱼汤,先用汤水将她们肚子哄个半饱,省得小姐俩吃着煲仔饭觉得香,一口接一口,到时候消化不了,还是自己遭罪。

大菜和主食都做好了,剩下的就是凉拌个粉丝,炒个醋溜白菜。周秋萍看着剩下的鸡蛋又做了个鸡蛋酱。

菜不多,但盆够大,而主食本来就有菜有饭有荤有素,一桌子摆起来,简单又气派。

洪奶奶尝了口铁锅版的煲仔饭,一个劲儿点头:“好吃,真好吃,赶得上那会儿新四军做的了。”

青青立刻竖起了耳朵,激动地大喊:“打鬼子!”

托儿所的老师动不动就给他们讲故事,五花八门,啥都说。前脚说《血疑》《追捕》,后脚就能讲《沙家浜》,一点也不矛盾。

作为军区托儿所的小孩,两个丫头对于打仗都执着的很。

周秋萍哭笑不得,追着洪奶奶问:“新四军还吃腊肉饭啊?那日子过得不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