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5节(2 / 2)

加入书签

万一烂尾了呢?万一盖出来的房子奇形怪状呢。

周家奶奶说的没错,真是没这规矩。

连个样子都看不到,就让人掏钱买房。

还当自己是国营商业的营业员呢,姿态这么傲慢。

人家傲慢是因为奇货可居不愁销售,你们凭啥拽啊?

一行人忙到天黑,返回老四家的小洋楼时,周高氏难掩羡慕:“最好还是像你家这样,自己盖楼房,打了多深的地基,用了什么材料,心里有数。”

老四急着给人去放录像带,拿了块沓米饼一边走一边吃,随口回道:“想买地呀,布吉那边有地卖呢,荒郊野岭的,阿姨你要买吗?”

周秋萍还没来得及追问,外面有人喊,老四就迫不及待地跑出去了:“来了来了,催什么催?晚看一分钟又不会死。”

周高氏先摇头,荒郊野岭还是算了。到时候房子盖好了住进去,叫狼叼走了都不知道。

陈自强笑得直拍腿:“那就麻烦了,人家拿出来卖的地肯定偏啊。好地都抓在手里拿出来拍卖呢。今年,啊,应该是去年了,拍了一块地。本来差不多1,200万就成交了,突然间冒出个公司叫万科,就是卖股票的那个万科,一口气抬价到2,000万。好家伙,一下子涨了2/3,简直不给人活路。我都等着看他后面房子得卖多贵才能把本钱收回来。”

周秋萍笑了:“要是有万科的股票,也可以买。说不定以后很快会涨呢。”

陈自强来了兴趣,追着问:“为什么?他家有什么独到的地方吗?”

周秋萍张口就来:“你看他一开口将价格拉到了2,000万。原本放眼全国,谁都不知道万科是哪号。但深圳的土地拍卖是全国老百姓都关注的,尤其它一下子把价格拉着这么高,是送到记者笔端的爆点。谁写报道的时候,不重点提两句?这么一来的话,那就是现成的广告呀。”

陈自强摇头:“那这广告的代价也太高了。电视上铺天盖地的打广告不过几十万而已。他这一开口就是800万,能打多少广告了。”

周秋萍笑道:“放心吧,钱都花出去了,他家肯定会疯狂营销的,到时候股票价格肯定能上来。”

万科盖房的水平如何她不知道,她家掌门人营销的水平她却清楚,这人很长一段时间恨不得天天挂在热搜榜上。

陈自强虽然不接受周秋萍的解释,因为现在国内股市都是摸石头过河,谁也说不清楚是咋回事,更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那就买吧,反正对现在的大家来说,这些股票也就是名字上的区别。

细微末节,不用过于关注。

还是说重点吧,房子的事情怎么办?

陈自强有些不好意思,领导交代他办的事没办好,对不起,每个月领的那42块钱兼职工资。

周秋萍安慰他:“没事,又没有中介,已经麻烦你跑了这么多地方了。回头再看,这种事就是赶早不如赶巧。要说顺心,肯定是自己找人设计自己盖最顺心。可哪有事事顺心的事儿呢。”

老四给人开了录像机,不耐烦自己从头盯到尾。香港电影就那样,一回两回新鲜,看久了烦,来来回回的拳头加枕头,没意思极了。

他趁着录像播放的空隙,跑回来继续吃沓米饼,随口接话:“那你就买布吉的地好了,修好了住在村里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多自在。要是将来再拆迁,能补偿不少钱呢。”

周高氏头个拒绝:“住在村里图什么?我们村还不够热闹吗?”

陈自强解释:“她们要迁户口过来的,买了村里的地也派不上用场啊。”

周秋萍却心动,索性追问:“布吉的地怎么回事,现在又是什么价钱?”

买地盖房子她暂时没想过,大型商品房开发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太复杂了。你买下地只是头一步,你还得拉起自己的人马,还要跟有资质的国有建筑公司合作,不然你根本进不了这个行当。而且这里面的水相当深,一不小心,你的钱打水漂不说,人也会陷进去。

她想的是投资土地,等到海南地价彻底疯狂时,全国能开发商品房的地区地价势必也会闻风而动。如果那个时代出手,她肯定能赚不少。

现在已经是198.9年了,距离那个时候不远。她也不用担心买了地迟迟不开发会被收回头。

老四只是听自家远房叔叔说了句,听说一块地只要一万块。具体多大的地,地又是什么个情况,他完全没概念。

反正他现在挣钱多,拿一万块出来玩玩也就是沙沙水。

对上众人一言难尽的眼神,老四也难得不好意思了,赶紧保证:“我马上打电话问我叔叔。”

结果电话过去,他不仅什么都没问到,还挨了一通骂。接电话的是他婶婶,他那死鬼叔叔又去赌钱了,这回还跑去了澳门赌,现在是死是活都不知道。买地,谁晓得地在哪里?

老四被吼得耳朵疼,胆战心惊地挂了电话,才长舒一口气,半晌都只眨巴眼睛。

周秋萍好心劝告他:“你先搞搞清楚到底有没有卖地这个事吧,亲兄弟也要明算账。”

烂赌鬼和瘾君子一样,都是没底线可言的人,别说骗自家亲戚了,卖儿卖女的都不计其数。

老四尴尬:“布吉那边有地卖是肯定的,就是具体情况我还要再打听。”

周秋萍微微笑:“那你打听出结果了,可记得通知我一声。我相信你的投资眼光。记住,一定要在政府备案,私人交易可不成。”

被信任的人打着哈哈,赶紧又拿了块沓米饼溜出去了。他不能离开的时间太长,不然还不知道那群人会怎么折腾呢。

陈自强目送舍友离开,转过头却朝自己的上司摇头,认真地告诫她:“周经理,买地这事你要慎重,就是政府部门也不可尽信。”

他不是张口就黑,而是去年深圳就闹出了轰动一时的首宗卖地收回案。

这桩名为H404-5官司起因是深圳国土局在报纸上发布公告说要卖地,公告上说土地用途是商品宿舍楼和单身公寓。结果到了合同上,土地用途又变成了商品楼及单身公寓,而到了使用规则又注明是单身职工宿舍及公寓。

有家公司按照公告上的商品宿舍楼及单身公寓的用途进行测算,以高出底价差不多七倍的一千七百多万高价拍下了这块地。结果交了50万定金后,签合同时,公司才赫然发现合同突然多了一份补充合同,表示已经将土地用途更改为单身职工宿舍及公寓。

如此一来,公司肯定不干啊。按照这个用途搞开发,他们不仅一分钱不挣,还得倒贴六百多万,疯了他们才做这事。

国土局那边以开拍致辞时曾口头更改了土地用途为由,认为拍卖有效,因对方没有及时交剩余的地价款,直接扣下了五十万的定金。

如此一来,中拍的公司不仅赔了钱,还坏了名声。人家都认为他们没经济实力,是皮包公司。贷款给他们的银行提前追贷,准备跟他家接洽的港商也立刻打了退堂鼓。

走投无路的公司就闹上了广东法院,豁出去打官司了。

就是几十年后,“民告官”也需要巨大的勇气和不死也得脱层皮的思想准备,何况是八十年代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