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4节(1 / 2)

加入书签

林若云敲了一下他的脑门,“你觉得你学的米国法律能拿到咱们国家用?除非你想长久留在这。”

陈爱学连忙摇头,“不不不,我还是更喜欢我的国家,我要回去的。”

因为房子上个月还住着人,中介公司也一直派人维护着,可以直接入住,两人签完合同后就回酒店退房了。

两人搬到租的小房子,先做了一次卫生,然后去附近的超市购物。

进了超市,发现这边的肉蛋奶可真便宜,反而蔬菜很贵,尤其是在国内非常便宜的蒜苗、韭菜、青菜在这里奇贵。

尽管国人都盼着天天能吃上肉,嘴上说着不喜欢蔬菜,但真不能缺了蔬菜,天天吃肉,多腻啊,还容易得三高。所以这菜是不得不种了。

他们的房子外面是有一块空地,但上面是绿茵茵的草坪,很好看,可中看不中用啊,林若云很想把它翻了种上菜。

合同上规定了不能破坏原有设置,但两人实在太想种菜,就跟房东太太打了电话征询意见。

老太太大约也有些想念华国菜的味道吧,竟然破例同意了。

两人又去买了农具、种子和肥料。这几样东西还真不好买,多方辗转打听才买到的。

这边收拾好后,学校也正式开始上课了。

走进教室,里面的人各种各样,黑皮肤的、黄皮肤的、白皮肤的,黑发的、红发的、金发的,还有白发的,准确说是银色,其实挺好看的。

教授只是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名字和课程,便开始讲课。

全英文教材、全英文讲说,林若云第一次感受,有点吃力。

尽管出国的人英语水平不差,但还没到母语的地步,无论是看到的还是听到的英语,都要先在脑子里转换成华语再去思考这个知识点,这样一来,思路就跟不上了。

这一节课,几乎是听天书一般。

林若云的信心很受打击。

不止是她,陈爱学也一样,甚至更惨。因为他找教室多花了一点时间,结果迟到了,被教授狠狠的记住,当场就宣布扣分。

此后这节课更是被老师频频点名,由于他没有提前预习,语言障碍,再加上不太适应这边的课堂节奏,教授提的问题基本都答不上,被教授狠狠羞辱,还连带母校都被嘲讽了一番。

这天结束后,夫妻俩都很丧气,然后做了一顿大餐,美美的吃过,便拿出教材开始预习。

笨鸟先飞嘛。

在开始看书之前,两人先给国内打电话。

此时是晚上八点,京市和费拉德的时差是十二小时,京市正好是早上。

他们先给清河大队打的,但因为越洋电话要层层转接,等待的时间非常长,考虑到话费,还是放弃了。另一个电话是给徐老打的,徐老在京市,转接的次数少一点,没多久就接到了。

两人报喜不报忧,“这边一切都好…”

结束的时候,拜托徐老给陈家和林家转一下消息,他俩已经平安到达米国,开始上课了。

挂完电话,两人学习的劲头更强了。

家里还有那么多人记挂着他们,期望着他们能学到真东西,他们又怎能辜负?

国家更是花了那么多钱在他们身上,他们又怎么好意思混吃混喝,等结束时拿着一个不合格或者堪堪及格的成绩单回去?

他们可是代表着华国人的脸面啊,就像陈爱学今天表现不佳,别人就会嘘他,说“这就是华国大学生的水平?真差劲”、“华国那样穷的地方能教出什么厉害的人来?”。

期末成绩,一定要拿到A!

两人有决心,但是生理反应也控制不住啊,过了十二点,困意非常浓,两人眼皮都睁不开,只好作罢。

第二天两人买了一大袋咖啡,据说这个提神效果特别好。本来他俩想买茶的,但这里没有人卖茶。

另外,他俩还去书店买了一本大辞典。教材上的专业术语太多,对他们来说很生涩,买本辞典很有必要。

晚上,夫妻俩算了算账,他俩竟然只剩不到五百刀了!!!

他们才初来乍到啊,还有十二月要呆!没有米元咋活啊!

挣钱的事该提上日程了。

第99章

作为留学生, 挣钱的方式很单一,基本就是在校园内打工, 但这个不仅时薪低微, 还有时长限制,就算你想每天工作五个小时都不行,一周上限只有20小时, 超出了是违法的。

嫌弃工资低,去外面打工?那就是达黑工了,没有老板会雇佣的, 不然就移民局见了。

校内的工作部门一般是学校餐厅、图书馆、行政办公室、邮局、体育馆、还有电视台这些, 岗位都是最基础的杂工、保洁、和后厨。

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 陈爱学和林若云发现,学校里很多人都是贷款上学, 家境很一般,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做校内兼职。所以校内兼职的竞争还是有点激烈的。

加上存在歧视链, 夫妻俩都没能竞争过其他人, 去了最辛苦的岗位。

陈爱学去的是体育馆,负责运动器材的登记和检修, 偶尔还需要兼任球童捡球。林若云则去了餐厅洗菜,这里多是一些亚裔和非裔学生。

但这个活真的不能久干,本来学习课程就重, 需要花更多时间,因此夫妻俩一周只能去十个小时,两人一共挣了四十刀,倒也足够维持日常开销, 不需要动用存款。

周末的时候, 两人会在附近逛逛, 慢慢融入这里。

一个月以后,两人已经完全适应这边的学习习惯和节奏。

另外,两人各自加入了一些社团组织。

林若云报的是一个商务咨询社团,已经成立十几年了,最初是为了给本校的毕业生提供创业指导,后来逐渐发展壮大,一些社会人士也会来咨询意见,到现在一些大公司甚至正负机构都会来这里咨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