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2节(1 / 2)

加入书签

见到陈爱学和林若云,柱子很高兴,又瞅了瞅后面,没看到他爹娘,就没那么高兴了。

夫妻俩带着柱子去吃饭,结果柱子要抢着付钱。

“三叔三婶,你们别跟我客气,我能挣钱了,我请你们吃。”

柱子一副大人模样,拍了拍胸口,十分豪气的结了账。

夫妻俩没拦住,走之前又悄悄把那钱塞到他口袋里。

不愧是一家子,给钱都是偷偷摸摸给的。

继续北上,夫妻俩又回了一趟泉城。

林振兴的伤养得差不多了,也是这回受伤,他那对象叫全家人都见到了。家里也没人反对,钱小羽是大学生,长得好性子也不差,人家不嫌弃林振兴都不错了,他们还有啥可挑的?

至于上班,肯定要是回去上班的,但要调离岗位,具体去哪还得回了厂子再说。

郑立强的高考自然是结束了,但出结果还早,差不多得再等大半个月。

他自觉比去年考得好,但到底能不能去京市就得交给老天爷了。

呆了一天,夫妻俩回京了。

他俩都是大一的学生,不能申请暑假留校,自然是去猫眼胡同,住进了徐老和孙老家。

进去后,发现屋子很是凉快。

孙老端着西瓜出来,笑呵呵的问两人,“凉快吧?”

“是啊,怎么这么凉快?”

孙老指了指的墙角机子,“家里装了空调。”

“怎么想起装空调呢?”

孙老笑道:“我嫌弃天热睡不着,你老师就说安个空调。我嫌贵不让他装,结果我就出趟门,回来就给装上了,让他退回去,人家说这安装费不给退。几百块呢,没办法,退不了,将就用。这败家老头!”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她嘴上虽数落着心理却十分高兴。

林若云和陈爱学对视了一眼,眼底都是羡慕。

希望他俩到这个年纪时,感情也这般好。

作者有话说:

更新

第73章

回了京市, 林若云便开始绣嫁衣了。

刺绣这活挺费功夫的,光线要刚刚好, 太强和太弱都伤眼睛, 也不能太热,不然出汗了掌心汗渍渍的握不稳针,其次容易弄脏布料, 所以这活一般是在清晨干的,绣上两三小时就得收了。

当日的刺绣时间结束后,林若云一般会去小院侍弄蔬菜, 摘下红辣椒晒干, 或者是拔拔草, 松松土,转了回来再看看书, 偶尔也会帮着孙老做一些翻译工作。

因为这地小人多,活不够分, 大家都是抢着干的, 跟大队里人人都躲懒的形势完全不一样。

活儿分得再细,时间久了也不够干啊, 陈爱学就这么闲下来了,闲了两天他心里就慌得很,这在别人家白吃白住, 哪好意思?

他打算出去找些活干,徐老听说他在老家干过泥瓦工,有实践经验,就把他介绍到一个建筑施工队里当临时工, 包吃包住, 一天五毛钱。

五毛钱这着实有些低了, 但陈爱学抱着来学习的念头,心里还是很乐意的,有吃有住还给工钱,这可比过去交钱当学徒的好太多。

施工单位有些远,加上白天干的都是搬砖、搅拌水泥的重活,又累又脏,陈爱学怕回家遭嫌弃,干脆就住在那工棚里。

他干活认真老实,即便有大学生的身份也没叫他生出优越感,学着那些办事员用鼻子看人,反倒和和气气的,在工地上很快就得到了工友们的认可,对他的教导也越发细致、实用。

日子就这么平静如水的过到了八月,八月初五他回了一趟猫眼胡同。

因为孙老的生日在八月。

到了生日这天,孙老的孩子们再度登门。

她有一双儿女,又各自成家各有两个孩子,大大小小加起来共有八个人。子女们拎着大包小包,外孙一辈的孩子们仰着笑脸,对着孙老亲亲热热的喊着“奶奶/外婆我好想你啊”,这样一副天伦之乐的场景,换了其他人,早就把这些孩子揉在怀里喊“心肝宝贝”了,可孙老照样冷着脸,别说茶水招呼,连个眼尾余光都不肯给。

徐老有些松动,但看着老伴依旧绷着脸,也不敢有所回应。

林若云和陈爱学就更不敢说什么了,进了厨房,专心准备今天的生日宴。

眼见站了有一阵,被当成空气般忽视,来人有些坐不住了,孙老儿媳戳了戳自家老公,想让他说点话缓和缓和,结果他跟锯了嘴的葫芦一样,啥也不肯说。无奈之下孙老儿媳只好把目光投向小姑子。

小姑子往前走了两步,却是把手中礼盒搁在桌子上,“既然爸妈不欢迎我,那我也不多留了。爸妈,保重。”

“哎,小妹你……”孙老儿子被自家妹妹这一手给搞得猝不及防,也学着她把东西留下,转身追出去:“你等等我。”

出了门,追上他妹,数落道:“你怎么一点耐心都没?”

孙老女儿脸上划过一丝嘲讽,“你有耐心,有效果吗?”

她转身看着那扇紧闭的大门,“反正以后我不来了。”

“哎哎,那这房子你不要了?”妹妹不来了岂不是说主动放弃爸妈那份遗产?那剩下的东西不就是他一个人的?

孙老儿子强行克制住心底的欢喜,“苦口婆心”的劝道:“哎呀,小妹你不要跟他们置气。爸妈他们上了年纪,人比较固执,爱记仇……可咱们是骨肉血亲,早晚能重新接纳咱们的。

孙老女儿忽地笑了出来,“大哥,我有说不要房子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