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节(1 / 2)

加入书签

“徐老,还有什么事吗?”

徐老同孙老对视了一眼,对方微微一笑,轻轻点了点头。

这是在打什么哑谜?林若云好奇。

徐老抬了抬眼镜,凑近小声道:“小林,我跟你说,今年大概形势有变,你可不要放弃学习。”

林若云睁大了眼:“您的意思是?”

徐老颔首,“我们以前在农场认识的两个老伙计,他们已经得到了调函,三月份就要回首都恢复工作。他们要先回老家过年,昨晚特地来跟我和你师母道别。”

“真的?”

林若云替他们高兴,既然农场的都能走,那徐老孙老估计也快了,恢复后他们的条件就能改善一点。

唯一遗憾的是,她不能再像如今这样时常来找他们请教学习。

徐老点点头,“我们几个都是搞大学教育的,如今他俩恢复了,这说明大学里缺了老师啊。但如今的工农兵大学,一年才招几个人,怎么可能缺老师?所以我跟你师母猜测是要恢复高考了。高考一恢复,大学的学生变多,老师也是要增加的。”

孙老道:“当然,这只是我跟老徐的猜测,也没法保证。不过,不管今年会不会恢复,你都不要懈怠,这书上的东西你看了记在脑子里,谁也偷不走。”

她又递给林若云一本英文字典,“有空多翻翻。”

“师母,我拿走了您用什么呢?”

孙老笑,“我都背下来了,还要它做什么?”

林若云惊讶得差点把下巴掉地上。

原以为她和陈爱学的记忆力就足够好了,没想到徐老这个五十多人的老人更强,直接把整本词典都背下来了。

“谢谢师母,我会好好用它的。”

**

外面的苗头确实有些变化了。

晚上吃过饭,吴氏把儿子媳妇们叫到一起。

“我今儿个陪抗美出去转悠,听到了些消息,不晓得你们听到没?”

林若云和陈爱学对视了一眼,难道是徐老透露的那个消息?不过俩人都没打算说出来。

吴氏也只是意思意思性询问,已经自顾自的说起来:“今年啊,咱们可以多养几只鸡了,不超过十只就成。”

“真的啊?娘?”

听到这个消息,李氏是最高兴的。

她家人最多,一共三只鸡,就算每一只每天都下一个蛋,那也不够吃啊。更何况这天冷,鸡也懒,隔两天才下一个蛋。

就那么两三个,儿子那口不能断,剩下那个就是她跟丈夫轮流吃,早馋死她了。

她又瞧瞧瞥了一眼林若云,这老三家的鸡也不知道咋回事,下蛋下得勤,一天一个,有时还两个,偏偏老三媳妇一个人吃,吃不过来也不分点给他们。

吴氏点头,不过也没给准话,“八九不离十吧。”

但这样还是叫李氏和刘氏高兴得狠,都琢磨着多养几只,如今养刚刚好,到了夏天鸡下蛋下得勤,攒起来去供销社换东西。

林若云对此一般般,她鸡下蛋确实勤快,一个人吃不完,攒起来换盐是有的,还能剩点做皮蛋。

说完这个消息后,吴氏又开了口。

“不只是鸡呢,我听队长媳妇说,今年咱们还能自己养猪呢。”

“自己养猪?”

这消息可就比增加养鸡数量震撼的多。

养鸡呢,这几年各家都能养,鸡也费不了多少粮食,早晚喂过把它赶到土坡上,自个去找那虫子吃。

但猪就可不一样了,那是个大家伙,一天喂三次,每次都要一大桶猪食,得费多少粮食啊。关键是猪崽也贵,还得打针,不然养到半大时发了病死了,那可不就亏死人。

所以,这些年都是大队一起养猪,队里出钱抱猪崽,然后找兽医打针,队员们就负责割猪草打扫猪圈。

轻松是轻松了,就是分到的肉太少了,想灌香肠、想扯开肚皮大口吃肉,那是不可能的。

吴氏很心动,“这事要是真的,我打算抱一个来养。你们呢,要不要?”

她一个人也有点怕,还没自己单独养过,想要媳妇们跟她一块儿,互相支撑着。

李氏也想,不过家里没有抱猪崽的本钱啊,铁柱要上学,爱国只会种地,也没得工资领。

刘氏也是困于没本钱抱猪崽,她倒是有些存款,但不敢花,万一家里谁生病了拿不出来咋办。

刘氏想找林若云借钱,不过林若云先开了口,“娘,我也抱一个猪崽。”

陈爱学皱着眉头,“媳妇,你要养的话,你吃得消吗?这么多活。”

李氏半是发酸半是关心,“是啊他三婶,这活可不轻松呢,而且这费粮食得狠。”

老三家的养了猪,过年岂不是有一大头肥猪能吃?老三每个月还有工资拿,那他家岂不是过得比城里人还舒服?李氏想想就觉得怄气。

“没啥问题,我能行。”

想着能痛痛快快吃肉、吃很多肉,就是林若云养猪最大的动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