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章 问道空山(1 / 2)

加入书签

第3章 问道空山

书是清代的手抄本,名为《黄石遗册》,简签上写着作者:仲宗。文龙听师父提过,师祖江城子曾对武侯做过一番研究,诸葛孔明的岳父黄承彦疑是黄石公后人,孔明名扬天下的八阵图或源自黄家,但此事不可考。

今天遇到署名仲宗的这本书,文龙不禁浮想联翩,仲宗也许就是诸葛仲宗,即诸葛孔明之孙诸葛京。

诸葛京,字行宗,一说仲宗,世人只知行宗,多不知仲宗。孔明之子诸葛瞻和大儿子诸葛尚于蜀汉灭亡前双双殉国,小儿子诸葛京因为年幼逃过一劫,后在西晋时被招进朝廷,曾官拜江州刺史。如果仲宗就是诸葛京,为什么只肯署字;如果不是,书为什么会被放到这里?

而更吸引文龙的是,隔着玻璃,书上传来若有若无的气息。

文龙自幼随师父内外兼修,小孩子模仿能力强,理解能力弱,故先学外功,再学内功。文龙自初中起开始筑基;筑基虽名百日,但那是在心无旁骛的条件下,当代人又要上学上班,有些人三五年也筑不成。而文龙只用了不到一年,就进入了炼精化气之境。此后先通小周天,再通了周天,最后已可以真气外放。当然这个外放,还做不到隔空,只能通过接触,渗透进去。近日来又有进境,已能隐约感知人体散发出的气息。

而此次气息来自一本书,引人遐想。或者抄书者是得道高人,以写符之法将气息留在纸间,但历经百年,居然气息尚存,这样的功力怕只有师祖才能做到。或者墨汁的成分中杂有富含精气的矿物质,方能历久弥新。

文龙定睛再看,简签写着:此书由蓉城大学提供,心里有了计较。掏出手机一看,已然五点多了,忙往外走去。

到了约定地点,只看到温云姗一个人。小姑娘见他出来,甜甜一笑。文龙赶紧道歉:“不好意思,光顾着参观,忘了时间,你同学呢?”

“没关系,才过了一会儿。她们先回去了。”

二人进了地铁,正赶上下班时间,车厢里人不少,彼此间挨得很近,从小姑娘身上传来隐隐的芬芳,文龙不由心神一荡。

回到蓉城大学附近,温云姗欲走还留,提出一起吃晚饭。二人找了个清净的小馆,坐下来才发现,这里的顾客好多都是大学生,成双结对,不经意间竟误入学生们的幽会圣地。

文龙不明就里,温云姗却是门儿清,扭捏了一会儿,渐渐自然了下来,说话更加轻声细语。一顿饭吃完,二人溜达着往温家走,从远处飘来一个杀马特青年。

温云姗最近成了惊弓之鸟,下意识地依偎在文龙身侧,双手抓住他的胳膊,结果杀马特青年只是擦肩而过,虚惊一场。温云姗放松下来,手却没有松,只是从双手变成了单手。

少女的柔荑握在臂上,隔着衣服传来触感,文龙感觉微妙,似乎与练功时的身心愉悦有些类似。听青城道观的师兄讲,古时内丹南宗有双修之法,通过此径能使人共同进步,或许有些道理。正自天马行空,温家小区到了。

文龙目送她往门口走去,温云姗停步回头,用力挥了挥手,再配上一个灿烂的微笑。这笑容和前几日相比,似乎有着更强的感染力,穿透幕晚,扑进文龙的眼眸。

次日一早,文龙又去学校蹲守,空山师伯总算回来了。

空山居士中等体态,面容慈祥,头上覆着一层短发,看上去并不像快九十岁的人。文龙恭敬行礼,将师父的信双手呈给师伯。

空山看过信,示意文龙坐下:“你师父是个老派人,正事都不在电话里说,非要写信或面谈。他在信里给我戴了一顶高帽子,请我指点你一二,怕你会虚度时光、误入歧途。”

文龙展颜一笑:“师父确实说过,他晚年隐居山林,不如您周游四海、和光同尘,还请师伯不吝赐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