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李兴盛·凌月姿番外(19)和赵国联姻(2 / 2)

加入书签

有好战的武将,马上走出来说道,“凭他是谁当女王,敢来再犯,再打回去便是!”

如今边地大胜,激起了朝中好战派的斗志,一个个嚷着要跟扶南国来一场大的决斗,打得扶南国再不敢来犯。

文官们的声音被盖下去,没人听他们说话。

这时,管户部的臣子说了一句,“今年春季干旱,影响了春苗,田地收成较往年较少,摄政王贪墨了不少银两,害得民不聊生,国库中存银不多,满足不了大的战事。”

提到没钱,一众摩拳擦掌要开战的武将们,这才闭了嘴。

这时,又有人提议,“臣有个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凌月姿道,“朝上议事,本就是畅所欲言,伍大人尽管讲来。”

这是位礼部的官员。

他说道,“如今,我南越和赵国已休好,而赵国国力强胜,是扶南国那等蛮荒之都远不可比的,不如,和赵国联姻,有了赵国的庇护,将来扶南国再来骚扰,赵国还能见死不救?”

和亲,自古以来都是弱国的一种外交手段。

凌月姿没有反对,“这个主意可行,赵国皇帝的年纪才二十来岁,据说,还没有子嗣,若我南越女儿嫁去,生下个一儿半女将来必是南越的一大助力。”

吕丞相道,“长公主言之有理。”

其他臣子们,有赞成的,有反对的。

反对的倒不是反对和亲,而是没有和亲的合适人选,担心送上假公主,会被赵国识破,反而弄巧成拙。

先皇的儿女只有凌月姿和凌星云,其他凌氏的子弟,不少人在七年前的政变中,死于乱军中。

仅有的几家凌氏,都是十分旁支的家族,身份较低。

凌月姿道,“和亲的事情,既然诸位老臣都不反对,那咱们再具体的商议,没有公主,咱们册封一位优秀的女子为公主。”

凌星云道,“这个主意可行。”

也只能如此了,大臣们三呼万岁,再没人反对。

.

和亲事宜定下后,朝中修了国书送往赵国。

凌月姿吩咐礼部的仪郎官,到京城的世家大族中广选和亲公主。

和亲,即便是去富庶的赵国国都生活,但也是远嫁,没有哪家愿意将女儿送去。

京城中的各大世家,个个都人心惶惶。

不少人家为了不让女儿去和亲,悄悄的给女儿订亲,甚至前日订亲,次日拜堂圆房。

将京城的媒婆们,忙了个够呛。

凌月姿得知这件事,蹙起眉头,亲自去各臣子家劝说。

走了七八家,个个都向她哭诉。

正当她决定来个抽签选人时,凌氏一位旁支的家主,来到宫中见她。

说愿意将小女儿送去和亲。

这是太祖皇一位远房兄弟的后代。

因为旁了好几代了,到他这里,早没有袭爵的机会,他目前只是一个在礼部书写文书的八品小吏。

算起辈分来,凌月姿得喊他一声叔叔。

“哦?凌七叔愿意将幺女送去和亲?”凌月姿按着他在族中的排辈,喊他七叔。

凌七爷激动快哭了,终于找了个机会飞黄腾达了。

他向凌月姿行大礼,“长公主,下臣不才,没有先祖那般的本事,为皇上披甲上阵杀敌,唯有一小女,天生丽姿,聪慧可人,下臣愿送她去和亲,替皇上和长公主分忧。”

凌月姿道,“不知妹妹年纪多少?读了哪些书,针线女工可都有习?”

凌七爷直点头,“她今年十六岁,读的书不少呢,城中女儿家们读的书,她全读过,女红针线也是自小就习。”

说着,他将袖中的一副图纸展开,给凌月姿过目。

画上的年轻女孩,俏丽可人,眼神灵动。

凌月姿微笑道,“如此,七叔明早将她送进宫里来,让我先瞧瞧吧。”

凌七爷大喜,“是,长公主。”

.

次日一早,凌月姿看奶娘给两个孩子喂了奶,正看阿青逗着孩子玩时,凌七爷带着女儿来了。

这女孩正如画上画的那样,身段苗条,两容娇好,眼神闪烁,透着机灵。

只是,表情有些冷。

凌月姿没在意,“这便是凌珞?”

凌七爷催着女儿快行礼,“还不快见过长公主?”

凌珞看一眼凌月姿,走上前行了个标准的闺秀礼,“凌珞,见过长公主。”

“嗯,不错,从今天起,你就住我这儿吧。”凌月姿抬手,示意她起身,又命侍女看座。

凌珞咬了咬牙,“是,长公主。”

凌七爷喜道,“多谢长公主厚爱。”

凌月姿命人送凌七爷回去,她亲自考起了凌珞的学问。

她发现,这姑娘比她预想的要聪慧,而且,还练过武。

去和亲,责任重大。

凌月姿给凌珞说起了身为和亲公主的使命。

凌珞看着她,表情平静,“是,长公主。”

.

凌月姿挑了能干的嬷嬷,教习凌珞宫廷礼仪,凌珞聪慧,才几天时间,就已学会。

接着,凌月姿又找人教习她琴棋书画。

没想到,这姑娘是个能手,根本不必教。

如此完美之人,令凌月姿很满意。

.

送往赵国的和亲国书,得到了回复。

凌月姿向凌星云说明,和亲公主人选已定,凌星云封凌珞为平昌公主,赐凌珞父亲凌七爷为昌平伯,并赐了一所宅子和金银若干。

总之,凌家靠着女儿,自此飞黄腾达了,而凌珞的表情,更加清冷了。

.

月圆节后,玄星阁的大祭司占卜出黄道吉日。

凌月姿带着凌珞,和几个礼部官员,以及一众随从护卫队,前往赵国和亲。

同时随行的,还有小侍女紫英,以及两个奶娘和两个孩子。

和亲队伍去赵国,最先到达的地方是镇安府。

凌月姿命人先送了信函过去。

镇安府得知是和亲队,马上亲自相迎。

凌月姿来镇安府,主要是来见李兴盛。

在和娄知府见面后的休息时间中,凌月姿只身一人,悄悄去往李宅。

让她意外的是,李宅的大门紧闭,宅子中人去屋空。

她问了邻居们,关于李家人的去向,邻居对她说,李家人去外地去了,但去了哪里,他们不知道。

凌月姿又悄悄打听娄承业,发现,娄承业和他娘子也不在府上,而是去了外地的亲戚家。

凌月姿心中失落,欢喜而来见李兴盛,却连人的去向也不知。

想着此行的使命,她将这些失落的情绪收在心里,又带着和亲队,继续北上去赵国京城。

.

一个半月后,凌月姿带着和亲队,来到了赵国京城。

但让她更心凉的是,赵国的皇帝崩了!

如今在任上的,是个快五十岁的半老头皇帝!

得知消息的她,进退两难。

国书已修,退回去,赵国是必会翻脸。

但继续和亲的话,她怎么向凌七爷交待?让十六岁的堂妹嫁给一个快五十岁的皇帝?

正当她发愁时,身边人慌张来报,凌珞逃走了。

“什么?”凌月姿大怒,“她居然敢逃走?”

“长公主,平昌公主说,她是来嫁年轻皇帝的,不是嫁老头儿皇帝的。”侍女发着抖,跪倒在地汇报。

凌月姿皱眉不展,正要吩咐人马上去寻平昌公主,赵国皇室派人前来宣旨,请她和和亲公主进宫赴宴。

凌月姿彻底发愁了,她只得佯装欢喜应允。

送走赵国宣旨官员后,凌月姿马上安排侍女紫英带人秘密寻找凌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