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7节(1 / 2)

加入书签

永兴帝眉头微拧, 却是画风突转道:“这些日子那西国使臣一意要与我大炎建交, 穆卿如何看?”

穆空青不知道永兴帝对于大洋彼岸的情况了解多少,但瞧鸿胪寺卿这些日子同那位公爵打的太极来看,穆空青猜测,范家的船队中, 估计有不少是永兴帝特意派遣去的人手。

“陛下心中已有决断。我大炎与西国远隔重洋,如今也不过只有商队往来,若只为买卖之事便要定两国盟约,未免小题大做。”

穆空青试探道:“不过, 虽无必要签订契书,但看在西国有此诚意的份上,我大炎的船队也可与西国船队交好。日后出海,双方或可守望相助。”

当然,这保障可不仅仅是对船队而言的。

这会儿历史进程虽然有些小紊乱,但是大体上也还在十六世纪的水平。

十六世纪有能力远渡重洋的西方国家,一共也就那么几个。

会在这个时候着意交好同样有着庞大船队的大炎,还始终执着于与大炎签订契书,成为正式盟友的国家,若是穆空青没猜错的话,无外乎就那么两种可能性。

要么是海上霸主的地位已经不再稳固的旧王,要么,就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取代旧王的新王。

除非这个世界西方诸国所用的语言,全部都与穆空青前世所知不同,不然后一种可能性就可以直接排除了。

穆空青在广粤时,是见过自家船队聘用的舌人的。很显然,历史进程虽然发生了一定变动,但也不至于到这种程度。

这位西国公爵所说的语言,并不是穆空青熟悉的英语,也不似特征明显的法语。

由此可见,这个“西国”究竟是哪一国,也就很容易推测了。

在穆空青原本的世界中,1588年8月的那场海战过后,原本盛极一时的“无敌舰队”覆灭,胜者成为了新的海洋霸主,日不落帝/国由此崛起。

虽然在后世,英国的胜利有大半都被归结于运气,但不可否认的是,即便运气来了,也是要有实力才能抓得住的。

这场海战中,双方的实力差距绝对没有到后人所说的“天差地别”的程度。

况且结合大炎船队出海时的见闻来看,在这个时空,西班牙的势力,也并没有如穆空青前世那般强横。

至少在美洲大陆上,还没有土地成为外来者的殖/民地。

这样一来,这个时空中的西、英两国的实力差距,甚至是西班牙和其他海洋强国的实力差距,都比穆空青前世所知的要小。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这位被群狼环伺的现任霸主,已经有些迫不及待地想要寻找盟友了。

穆空青还不确定永兴帝对如今西方诸国的形势究竟了解多少,说话时自然也就收敛了三分。

永兴帝听了穆空青的话后,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道:“穆卿手下能人不少。”

穆空青了然。

他手下可没有这种能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将各国形势摸个大概的能人。

穆空青能知道这些,全靠他记忆力超群,前世学过的东西也没忘干净罢了。

倒是被永兴帝派遣出海的人,那才是真正的人才啊!

穆空青施施然再行一礼,却并没有多说什么。

永兴帝笑道:“既如此,穆卿应当可以明了,粮种之事事关重大,在得朝廷明令之前,穆卿务必管束好家中之人。”

他说这话时,面上虽带着笑意,可说出的话语却十足冷硬,甚至带上了浓浓的警告意味。

穆空青面色不变,恭声应是。

而后,永兴帝又同穆空青浅谈了一番他得到这二者的过程,仿若方才的警告未曾存在过一般。

不多时,便有内侍在外头提醒道:“陛下,时辰不早了。”

永兴帝闻言起身:“三日后,朕欲往皇庄一行。”

这个皇庄,自然就是先前赐给穆空青的那一座了。

本季成熟的番薯和土豆,穆空青特意只让人收获了一部分。

为的便是能让人亲眼见证它们出土,确认它们的产量。

永兴帝之所以不问高产粮种之事的真假,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是真是假届时一看便知,这会儿问得再多也都只是嘴上说说,同穆空青先前跟着土豆一起送进宫的纸条没什么两样。

穆空青觉得,此次永兴帝特意将他召进宫中,比起同他确认高产粮种一事的真假,更多的是在告诉他,此事在朝廷做出做出决断前,必须要保密。

早先永兴帝问起他农人身契时,穆空青便知晓,永兴帝应当是不希望粮种之事过早传出的。

只是那时候,穆空青只想着,若是此时就传出高产粮种的事,那现在这点儿粮种根本没法分。

别说是分给百姓种植了,就是发往各地府衙,令府衙培育良种的量都不够。

届时给谁?不给谁?

从道理上来说,自然是先派发往土地肥沃的鱼米之乡,用最短的时间种出更多土豆用来育苗,才是最优选择。

可这叫那些生活在偏僻贫瘠之地的百姓怎么想?

他们的生活本就困苦,比起最先得到高产粮种的那些人来说,他们更需要这些粮种来救命。

可是偏偏,偏偏他们要等到最后一批,才能拿到这救命的东西。

不患寡而患不均。

用这种萝卜去吊着那些在生死线上的百姓们,可能有一定安抚民心的效果,但也有可能是会出事的。

但结合永兴帝突然提起与西国结盟一事,穆空青便觉得,事情应当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