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2节(1 / 2)

加入书签

不过确实,在如今没什么防护手段的情况下研究火药的,胆子确实是小不了。

穆空青前两天看付大人迫不及待还觉得颇欣慰,如今却只觉得头痛。

他一边拉着人往外走一边岔开话头:“付大人怎么动作这么快?研制新式火器一事不等将军先上报朝廷吗?”

付大人笑得腼腆:“我家父兄都同何将军有些交情,我便借着这便利去求见将军了。”

顿了顿,见四周无人,付大人方才低声道:“我可是同将军打了包票,说此物必能研制出来的。将军便直接上书,说新式火器乃是意外造出的,已在守城时用了,而后便让我先领了东西回来琢磨。”

穆空青一阵无言。

这不就是先斩后奏吗?

果然是将在外……灵活变通。

不过,这也是没法子的事。

从上报朝廷,到文武百官吵出个结果后回信,再到开始动手研制,最后生产,哪一样不需要时间?

眼看着剿灭北蛮的大军正在赶来的路上,驻扎在漠北城内外的戍边军也早已磨刀霍霍。

若是不抓紧着些,只怕到大炎的军队已经深入极北草原,撵着北蛮部落满草原跑的时候,运送这新式火器的钱粮官就找不着大军在哪儿呢。

如今北蛮带着辎重,无论是行军的速度还是后撤的速度,必然都不如往常了。

若是北蛮能狠下心将他们的辎重武器丢下,那么只要大炎把站短北蛮对西的商路,北蛮就再也翻不出个花儿来。

但若是北蛮狠不下这个心,失了速度优势,大炎数十万大军将他们围剿殆尽,也不过是时间问题。

这是大炎彻底解决这个边境盗匪的绝佳机会。

何将军和付大人都是主战派,却不代表他们漠视人命。

相反,正是因为他们珍视同胞的性命,这才要抓住机会,将外敌一网打尽。

没了他们,大炎北地的百姓们才能真正安居。

而有了新式火器,这些为大炎百姓而征战的将士们,也更多几分活命的机会。

穆空青好说歹说将人暂且劝走,并在一日后交给了付大人一间特制的水泥房。

配置火药的台子上竖起了一面用水泥和青砖砌成的挡板。

挡板上只留下一个类似火灶的小口供人操作。

穆空青亲自将付大人带了进来,并为他讲解。

这台子正对着窗口,采光不成问题,人就站在挡板的后面,通过那个小口对火药进行操作。万一有什么意外,直接蹲下就好。

至少,如果付大人没有将他那一箱子东西都混在一起操作,穆空青觉得这用青砖水泥砌成的台面和挡板,还是不会被直接炸穿的。

若是需要试验成品的威力,后头也有个专门的屋子。

说是屋子其实不大合适。

应当是一个用青砖水泥围成的“盒子”。

没有封顶,周边用四尺上下的墙围了起来。

至少若是试验榴弹之类的东西,人站得远些再将东西往里扔,爆开之后的碎片会被四周的围墙挡住,不用担心伤人。

当然,前提是站得远些,和往里扔。

若是非要站在墙边等着看榴弹爆炸,那当真是神仙也难救了。

出于自己将人拉入伙的愧疚之情和责任感,穆空青将大部分事务都交到了谢青云手上。

而他自己则是除了处理水泥窑的事情之外,有事没事就要来付大人这边儿看看的。

不仅是为了适时地给付大人提供些思路,也更是为了看着这位勇士,莫要做出什么为火器研发事业献身的冲动之举。

火器研发之事乃是机密。

除却何将军调派来的几个亲兵之外,便再没有任何人知道这件事。

只有朝廷在得知新式火器的消息之后,又在各地驻军赶往漠北的队伍中,加塞了一批火器匠人。

像水泥火器这种国之利器,制造的地点又是在漠北这样的边境城池,朝廷宁愿派个半吊子去临场现学,也不能让不够知根知底的人凑合半点儿。

所以穆空青折腾的这两出,可以说是直接将工部登记造册的匠人划拉走了小半。

可匠人送走了,手上的活却不能耽搁。

工部尚书一边为未来肉眼可见的大捷欣喜,一边又为工部的人手紧缺而着急上火。

不知道是不是因着这个原因,总之穆空青在抓着头发思索,他还有什么同火器相关的知识可以掏出来的时候,连着打了好几个喷嚏。

而坐在穆空青的对面,正同他商讨新的改进方案的付大人,则是瞧了他好几眼,关切地问道:“穆大人可是今日受了寒?”

穆空青揉揉鼻子,摇头笑道:“如今都快四月里,便是漠北也开始回暖了,哪儿能在这会儿受寒。”

付大人顺口调侃了一句:“那想必是有佳人正在思念穆大人了。”

穆空青失笑。

哪儿来的佳人,秦以宁这会儿估摸着还在广粤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