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8节(2 / 2)

加入书签

景立忽然想到青妩曾说,她最敬佩武将。

安家这小子虽说还没有军工,却也算是出类拔萃,文武双全,又那般年轻……

景立记得,那小子好像和青妩年岁相仿。

景立轻咳两声,故作思考的模样,好半晌才说:“不记得了。”

然而,青妩却忽然道:“是安逸,安大公子吗?”

青妩竟然知道他的名字。

景立微不可察地拧起眉,沉着声音问:“你认识他?”

青妩一时间竟没有听出他语气不悦,老实地点头,回答,“不是很认识,只是在几次宴会上见过几次而已。”

“他是我二表哥的同窗。”

景立的眉头越皱越紧,垂眸睨着她的神色,未发一言。

然而青妩还沉浸在方才的话题里,“早听表哥说过,安大公子少年英才,很是出色。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并自恃身份,就算崔家如今势力不同以往,他也愿意和表哥结交……”

话未说完,唇舌就被带着怒意的吻狠狠堵住。

他亲下来的时候,青妩还是一脸懵然,才要伸手去推他,就被握住,然后按在头顶上的位置动弹不得。

许久,直到青妩的手腕都酸麻,景立才松开她。

青妩气喘吁吁地躺在榻上,看着压在他身上的景立,眸色深沉,看似平静,却像是在酝酿着暴风雨前的风暴。

她将手腕抱到胸前,一边小心翼翼地给自己吹了吹,一边委屈巴巴的看他。

不想景立却没有半点要解释的意思,他支起身子,理了理自己被压皱的衣襟,道:“太子不日订婚,身为他的长辈,自然要备上一份厚礼。”

他的语气十分冷淡,好似在说什么不相干的事。

青妩却倏地一笑,她爬起来,直接扑到景立的背上。

景立方才是被对着她,未防她会忽然扑过来,下意识地就伸手护住她的腰,不让她从自己的背上滑下去。

下巴抵在他的肩膀上,小姑娘吐气如兰,“王爷吃醋了。”

她用的是肯定地语气。

景立脊背一僵,没出声。

青妩大约是怕他生气直接将自己扔下来,因此紧紧地搂着他的肩膀,小声道:“王爷,我也想告诉你一个秘密。”

景立皱眉,偏头想要去看她。

青妩却先一步凑到他的耳边,细声细气地说:“您知道吗,安家大公子和元和公主青梅竹马,陛下已经答应为他们赐婚——”

最后一个字故意拖长,青妩用他方才的说过的话调侃,“小辈的醋也要吃吗?”

景立先是一愣,而后反应过来,转身便要去捉自己背上这只小狐狸。

青妩却眼疾手快地抱住他的脖子,整个人爬到他的肩膀上,半是撒娇半是央求的说:“王爷,好热,背我回去。”

第69章 赈灾(二更)

69.

夏日的夜总是很吵闹, 蝉鸣风声,交治不断,吵得人根本无法入睡。

几个拿着木杆子的小太监围着福宁殿旁边的大树,眼疾手快地粘着树上鸣个不停的蝉。

福宁殿的小书房里, 烛火仍旧亮着, 甚至比比窗外的月色更明亮。

景宣帝坐在书桌后面, 桌案上堆着几摞厚厚的折子,他都不必翻, 便知道上面写的一定都是关于西南涝灾和匪寇的事。

底下跪着七八个臣子,各个垂手低头, 沉默不语。

景宣帝静静地凝视他们片刻, 忽然将桌上摆的整整齐齐的折子整个推下去,哗啦啦散落一地。

臣子们皆是一愣,把脑袋扎的更低。

景宣帝看着他们这样子, 怒火中烧, 斥道:“十天前朕收到折子,说当地的情况已经好转, 朝廷的赈灾银也已经拨下去了,正在借力安抚灾民。”

“现在呢!!”

他端起茶杯,使劲往桌上一掼, 气得呼吸不顺, 咳嗽了两声,“现在就连县令都生死未卜,更遑论底下的灾民?匪寇更是盛行,河州都上了加急折子,说是被流民匪寇骚扰,请求朝廷支援。”

“那河州可是离着同州十万八千里, 可见这同州知府有多废物!朕看,若不是河州这折子,下一次再听到消息,怕是这流民已经进到京城了吧!”

这话已经算是十分严重了,底下人各自屏住呼吸不敢说话,生怕这时触了皇帝的眉头。

景宣帝拧起眉,直接点名,“明安,你来说说。”

明安是楼宴的字,他往前膝行两步,拱手道:“是。”

大约是年轻人独有的锐意,他并不像其他朝臣那般瑟瑟畏惧,径直开口道:“回陛下,依臣拙见,同州知府起先一定没有想到这次涝灾会这般严重,所以才会选择隐瞒灾情,后来灾民流离失所,他怕担责,更是不敢说。

“所以,朝廷接收到的消息才会这般滞后,以至于陛下的命令没有赶得上灾情的变化,虽说已经下了旨,拟了赈灾款项,但是已经无法试用于现在的同州了。

“并且,消息之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会引发灾民对于朝廷的信任危机,所以流民匪寇都是意料之中的事,他们只是被一时的愤怒冲昏了头脑,并不是真的要反朝廷,而朝廷应当做的,也并不是剿灭,而是安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