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53节(1 / 2)

加入书签

两人正说着话,顾大志进门了,他先一眼看见女儿回来了,然后就看见裹着貂皮大衣的成佳惠,他眼睛一瞪,然后笑了起来,“什么叫老来俏,我是见到了。”

“我妈可不老。”

当着顾大志的面,成佳惠稍微矜持了一下,道:“过年穿。”

顾大志也就坐在了客厅里,咳了两声,道:“这衣服不少钱吧?”

老两口都在一起40多年了,成佳惠特别直白地说,“她还买了根野山参呢。你给你爸带了什么?赶紧拿出来,别叫你爸等着了。”

顾棠又从编织袋里拿出个帽子来,“专门给爸买的帽子,也是貂皮的,保暖挡风,多带两年,你耳朵上的冻疮就该好了。”

顾大志一样笑得合不拢嘴。

“这是天麻、蒜蓉红肠、松花鸡腿肠。”

“这一包是干货,榛蘑,就是小鸡炖蘑菇里的蘑菇,还有木耳和各种蘑菇。”

“这是坚果,榛子和松子。我本来还想带点别的,不过怕给衣服染上味儿,下回咱们一起去。”

“你这是出差?”顾大志看了看她巨大的编织袋,再看看从里头掏出来的东西,“当倒爷的也没你这么能抗啊。”

成佳惠笑了起来,道:“赶紧把东西收好,咱们留着慢慢吃,我棠棠辛辛苦苦背回来的东西,不给他们吃。”

他们指的是谁不言而喻,顾大志也没什么异议,他直接带着他的挡风遮雨防寒保暖大帽子出去厂里显摆了。

顾二兴也听说了这个消息,晚上他照例给他哥家里打了个电话,“你妹妹回来了,给老头子买了个大帽子,他高兴得跟什么似的,说是耳朵上的冻疮两年就能好。哥,不是我说,咱爸耳朵上的冻疮是为了你才冻出来的,你可被人家比下去了。”

“怎么就是为了我?”顾一隆皮笑肉不笑道:“我觉得是为了你,当年是为了给你要一个去中专的名额,他才四处奔波的。”

电话那头顾二兴顿了顿,道:“其实更有可能是为了顾棠啊。”

这下兄弟两个达成了一致的意见。

顾棠这次回来,写了两篇报道,一篇依旧在第二版,是写的现代化农场和机械化操作对粮食产量的提升,最后照例是一点点警示。

比方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还有生态环境的保护等等。

其实除了她第一次写的关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三篇报道,接下来的几篇在普通读者中的讨论度都不太高。

但是这次回来的第二篇文章,讨论度就直接爆表了,连报社的电话都给打爆了。

当年这片荒地被开垦成良田,前后经历三四十年,几代知青的青春和汗水都挥洒在了这片土地上。

这篇报道发表在副刊,顾棠采访了本地的居民,还有决心留下来建设粮仓的知青们。

这篇报道的题目叫《从荒地到良田,你想回来看看吗?》,与其说是报道,不如说是一篇召集令。

“费山泉,当年你偷喝我们家的酒,如今酿酒我学会了,你要不要回来尝一尝我的手艺?管够!”

“舒兴宁,今年大豆亩产773斤,就是当年咱们一起开的田,我抓了一把留下来了,你要是回来,我给你做你最喜欢的吃的猪蹄炖黄豆。”

“庞丹丹,这是你当年摔下来的树,额头上还给破了个口子,十年过去,树没变,我记忆里的你也没变。”

“虞老师,这是你当年留给我的钢笔,我考上大学了,我请你吃我爸捕的鱼,冰湖冬捕的第一条鱼,我们现在还没吃完呢。”

配图是一张大合影,上头的人笑得能露出后槽牙,上头陪着大大两行字,“欢迎回来看看!我们在等你!”

报纸是周二发的,从早上7点半开始,报社的电话就响个不停,“我想回去!我就是舒兴宁啊!你们有黎玉杰的联系方式吗!”

到了中午,顾大志去吃饭的时候,他们厂子里的一直严肃正经的总工当着所有人的面,看着顾大志就红了眼睛,然后在食堂门口把人一抱哭了一场。

“我也想回去啊!”

总工比顾大志小了不到十岁,跟顾大志这种人不一样,总工是正经上过大学,懂原理会设计能发明的人,厂子的几个专利,发明人都是他。

顾大志好笑又有点尴尬,旁边围了一圈人笑嘻嘻地看着呢。

“老李啊,差不多行了。你这身体又不好,你现在不能回去,你等夏天回去,冬天太冷了。要么中午让食堂给做个锅包肉?猪肉炖粉条?”

“我们那会儿吃不了这么好,哪儿有肉呢?能用猪油炒个酸菜就不容易了。”

明白了,顾大志看着一边的人,做了个口型:大拉皮儿,猪油炒酸菜。

一顿饭吃了两个小时。

到了下午,《经济报》报社就接到了七八个电话,都是要转载顾棠那篇《从荒地到良田,你想回来看看吗?》的。

说实话,主编当初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他也是感触万千,不由得想起当年自己当知青的岁月。

什么偷人家的鸡蛋,偷人家的苹果,半夜去人家地里抓青蛙吃。

是真的笑着笑着就流泪的回忆。

“她是真的有点东西啊……”主编感慨道。

随着文章进一步的转载发酵,顾棠这名字算是红了。

顾家兄弟两个强忍着内心的嫉妒,还回来恭喜了她一下。

顾宜香整个人都不太好,她不仅嫉妒,她还酸!

她小姑姑懂什么呀?

一身铜臭味,只知道钱,学的还是经济,看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但是——

她这篇报道被老师拿到了作文课上精讲了,还说:“这种文章是阅读理解最喜欢的素材,也有可能成作文考题。可能不是这一篇,我们拿它来做一个例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