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41节(1 / 2)

加入书签

九荒神色越发复杂了,这真的是千年一遇的天才啊。

“这东西要小心点用,它能拘魂,甚至能把生魂从体内扯出来,一定要小心谨慎。”

他们又往前走了约莫大概半天,路上又遇见三波精怪,有一个打了个照面就遁走了,剩下两波不管不顾冲了上来,九荒给顾棠压阵,顾棠解决了三个,剩下的都归九荒。

“那道场在哪儿?”顾棠道:“阴气上涌,太阳已经落山了。”

“应该快到了。”九荒拿了个小巧玲珑的罗盘出来看了看,“稍微往这边一点。”

虽然没有日晷,不过根据阴气活跃的程度,顾棠差不多能分辨出时辰来,到了午夜时分,两人一鬼到了九荒说的上古道场。

山门看着不大,不过站在门口就能感觉到内敛的灵气,很显然门口施了阵法,里头必定是别有一番天地。

三人排成一行,九荒打头,庆王爷站在中间,顾棠飘在最后,一起进了山门。

外头快要黑到伸手不见五指,进了山门里头居然看着像是白天。

“这地方我们太溪崖的道士来过很多次了,里头也没剩下什么东西,安全得很。大阵是刻在道石上埋在地下的,也没什么变化。”

“瞧瞧人家。”庆王爷叹了口气,“你们这道门衰落得真够快的。”

九荒怼了回去,“你们人界的帝王不是一样?上古五帝以龙驾车,你们现在都自称龙子了。”

顾棠笑了两声,道:“所以……现在这个情况,建木林没什么奇怪变化,蛇妖出去就出去了,这处道场跟太溪崖典籍里记载得也没什么差别,那大江府的百姓还用搬迁吗?”

庆王爷想了想,道:“现在的问题,是大江府的方士水平不够,但是……”

他扫了九荒一眼。

九荒道:“我知道,没什么可委婉的,皇帝忌讳我们这些道士,他一边想着要长生不老,要永享江山,一边又怕我们势力太大,他担心自己受制于道门。”

有了这句话,庆王爷也就敢说了。

“散修的方士不足以守卫大江府,但是要让有门派的道士进来,的确是让人有点担心。”

庆王爷皱起眉头,想着临走的时候皇帝吩咐他的话。

“我知道故土难离,这么多人搬迁,搞不好就是妻离子散,许多人没了生计就要卖身去做奴仆了。”

“想让大江府的百姓不搬迁,第一,就是要大江府的方士能封锁住建木林,不要再让大妖出去。第二,百姓能自给自足,不要让大杭朝再供养他们;第三,就是能交田税。田税一上去,陛下是肯定不会让他们搬迁的。”

顾棠仔细想了想这三条,道:“大江府的方士不行,这个没什么可讨论的。那现在就是要引入有门派的正规道士,但是又不能让他们借助建木林的特产扩张势力,同时要让大江府的百姓安居乐业——我倒是有个法子。”

两人放慢了脚步。

其实很简单,就是引入竞争机制。

“以前建木林里的精怪遗骸等等东西,都是百姓捡出去的,现在我们可以比方——大杭王朝境内一共多少道门?”

庆王爷道:“大小都加起来,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了。”

九荒补充了一句,“但是有名有姓的,不超过二十家。”

“那就引入十家大门派,十家中等规模的门派,再来五十家小型门派。这些人一起看守建木林,每年的产出这些门派可以留下三成,剩下的上缴国库,同时陛下还可以举办一个道门交流大会。轮道心比道法,前十名都有奖励。”

庆王爷皱着眉头还在想,九荒已经明白了,“……你还是别上山了,我怕你被我师父打死。”

顾棠看了庆王爷一眼,道:“这里头最关键的就是平衡,斗法要不要资源?符纸,施法材料,画符用的灵气,上等法器在打斗中会不会损耗?也就是控制他们得到东西,要的跟他们斗法中的消耗差不多,这个得有熟知法术的人帮着一起算。”

庆王爷恍然大悟,“而且每年的名额还得换,大杭的大门派二十余家,我们只让十家来,可以……嗯,每三年或者五年换一次名额。”

九荒神色复杂,当然他道心稳固,从小读清静经长大的,他只是叹了口气,“我还在听着呢。”

“还有。”顾棠道:“陛下还可以再成立一个天师院,就跟太医院似的,封号可以有大国师,国师,还有天师等等,我知道尹国师法力高强,是如今最强的天师,但是总有跟他不对付的人吧?”

“尹国师封号大国师,跟他不太对付的人封国师,国师要对大国师行礼,那这位国师要不要发愤图强?”

庆王爷也开始神色复杂了,“其实陛下也有这个意思,隐隐约约也做了点事情,就是没你这么——”

“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顾棠反问道:“我听我父亲说,京官五千多,陛下宫里伺候的太监都有两千多,怎么国师就只能有一个人了?连大学士都有六名,再少也得有四位,陛下想求养生之法,自然是要多多益善,看看哪个法子更适合自己不是?”

庆王爷笑出声来,“你要是当着陛下的面说这话,陛下都要封你做公主了。”

九荒听了这一路,如今是终于找到槽点了,“当了公主就不能当庆王妃了……”

顾棠又看了九荒一眼,道:“道长,不是我说,你难道不觉得这是很好的红尘炼心吗?这是为了权势,为了人间帝王的赏识,为了虚名,而且斗法还能促进法术的掌控水平。你方才让我练雷法,也是给我找了精怪来的,我进建木林的时候只能劈出来三道雷,如今是五道了。”

虽然觉得哪里都不对,但是这该死的有道理啊。

“当然这不是最重要的,你们天天在崖上说红尘纷扰不过是过眼云烟,不如让人亲眼来看看什么是过眼云烟,你觉得一个历尽千帆依旧能保持本心的道长,跟一个没条件经历太多的道长,谁的大成是真的大成?”

“那自然是前者。”庆王爷昂首挺胸道:“不想跟不能差别可太大了。”

九荒再次唏嘘一声,扫了庆王爷一眼,道:“你知道吗,我觉得你要是当着我师父的面说这句话,我师父能当场收徒,你以后就是我师妹了。”

庆王爷笑了,“你这辈分也降得够快了。”

“剩下的就是百姓的问题了。”顾棠轻快道:“这些道长们是肯定能把建木林封锁好的,大江府往南差不多三四百里才到海边,一望无际都是平原,又有一条鱼临江相伴,这江虽然不能划船,但是能引水,再加上水井,算下来至少能开垦上百万亩的良田呢。”

“一家按照四口人算,一年下来差不多二十石的粮食就够吃了,也就是二十亩地,考虑到轮作,保证基本生活一家需要四十亩地。这边粮食是一年两熟,所以实际下来应该不用这么多。”

庆王爷一边听一边点头,“不错,临来之前我详细问过,附近的昌南府,还有一江之隔的阳明府,最初都是按照一户六十亩地分田的,如果生出男丁,田地还有富余,可以再加六十亩地。”

“我们按照一百万亩地来算,能分一万五千户人家。大江府虽然是个府,可是我去年看我父亲的卷宗,大江府去年一共是六千七百户。这些土地养这些人绰绰有余。”

“的确!”庆王爷声音洪亮,道:“咱们回去得好好合计一下,我觉得这事儿可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