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29节(1 / 2)

加入书签

据说买下这小店面原本是打算投资的,不过因为要求太多,买下来五年时间,三分之一都是空着的。

所以他隔三差五的来帮着盯着工地,绝对不是他自己说的,怕工人砸了不该砸的墙,或者挖断电线什么的,他就是担心顾棠赔本啊。

除了盯着装修,顾棠还抽空把这一片全逛了个遍。

大学城在夏海市的最南边,目前一共六所大专院校,往南先是一片不太的田地,跟比较稀疏的村子,再过去一两公里是个小镇子。

再往南就是环山公路,穿过公路就是隆北山跟隆北水库,水库挺大的,每天都有人来钓鱼,加上隆北山景色还算不错,是个不收费的野山,所以山脚下的隆北村全员转行做农家乐了。

顾棠的小店,大概位置在大学城靠南,距离隆北山直线距离不到10公里。

真要做出名气了,倒是也不缺客户。

对的,做人怎么能没有野心呢?她都打算一路考到特级厨师了,自然是要怎么赚钱怎么来,怎么出名怎么来的。

不过这都是长远计划了,目前的计划是打开销路,混个脸熟。

机会也是现成的。

这边一共六所大专院校,有些年纪大的教授精力体力都不足,基本是常年住在这边,有事才回城里的。

这些人生活的重心就是养生了,正好对面的隆北村全员农家乐,不缺放养吃蚯蚓长大的鸡,还有吃虫子吃虾子长大的鸭子,以及水库里钓上来的喝山泉水长大的鱼。

——说实话这个鱼味道是真的不错,肉质紧实Q弹,顾棠回来做了个藤椒水煮鱼片,当天晚上就吃撑了。

教授们隔三差五的就会去那边买点东西,也有村民挑了自己种的菜过来买的。

顾棠遇见了总会问一句要不要帮忙,凭她的力气,别说帮一个老教授提东西,她最多一次把三个老教授送回家。

喝水的时候再多说一句,“嗯,我租了应教授的商铺,下个月就开业了。”

至少这一小片,包括夏海大学,夏海财经,还有嘉宁技术学院三个学校的老教授们,已经差不多都认识她了。

顾棠详细做过预算的。

她每个月的营业额要保证在一万块以上,这就能盖住所有费用不亏本,也够她吃喝。

细化一下就是每天三百三,哪怕每个顾客只进来消费十块钱,也就是说每天最低33个客人,这个还是挺容易达到的。

毕竟蛋糕店,学生是主力,她选的这个店铺,距离最近的夏海大学宿舍区就两百米,而且夏海大学还是个综合性大学,光他们家学生就快过万了。

万事俱备,五月底,顾棠把办好的各种证件都贴在了墙上,还去地税咨询了一下纳税相关事宜。

根据夏海市的政策,简单来说,综合各种税目跟减免优惠条款之后,对顾棠这种规模的个体商户,基本上是月营业额在一万块以下不用纳税,一万到三万大概的交税比例是3%,三万到十万之间大概是8~10%,月营业额高于十万就没有优惠政策了,基本上全额缴纳最高要收到22%。

顾棠回来就又更新了自己的目标:今年争取交税3%,明年奋斗10%,后年全额交税。

六月三号早上九点二十三分,是顾棠用她仅剩20%适配度的玄学学徒技能算出来的好时候,总之是顺顺利利,前程似锦。

放过了电子鞭炮应景,她的小店正式开业了。

首期产品严格来说就三种。

大枣馒头,分为红糖款跟木糖醇款;奶油小蛋糕,同样是白糖款跟木糖醇款,最后就是牛奶吐司,一样是分了白糖款跟木糖醇款。

早上九点多开门,这个点没什么学生的,基本都是附近被电子鞭炮声吸引过来的居民,还有一脸担心的房东应教授。

顾棠算是他这几年遇见最省事儿的租客了,他是希望顾棠生意好一点,能长久做下去的。

顾棠一脸笑意站在门口,人群几个她帮过忙提过东西的老人家进来帮她暖了暖场,应教授直接开始自动当托儿了。

“今天买一送一啊?”

顾棠点了点头,道:“开业头三天大酬宾,今天买一送一,明后两天买二送一,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顾棠说完又顿了一下,“逢年过节或者推出新品的时候,也会有买赠活动的。”

反正打折是不可能的,她只会原价卖,这也算是消费者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了,总之不能打折。

应教授松了口气,说实话这么搞还真的是有点为难他,他又问了第二句,“这边绿色柜子的比那边粉色柜子的要贵一点?”

顾棠点头,“对的,绿色柜子用的是木糖醇,相对比较健康,木糖醇基本是白糖的四倍,所以价格上也有所提现。”

虽然8块钱一块的奶油蛋糕不是老人家的菜,一袋子12块的牛奶吐司他们也不太喜欢,但是两块钱一个的红糖大枣馒头就没什么问题了。

这馒头价格虽然高了点,不过比一般人手掌都大,上头开花也开的很好看,馒头的纹路看着也挺致密,里头的红枣瞧着也还挺多的。

有人掏钱了,“给我——一个红糖的尝尝,买一送一的?”

顾棠依旧是面带微笑,动作麻利装馒头收钱,这波老教授还是挺与时俱进的,基本是电子支付。

这人接过馒头,直接就掰开了,给周围人一人分了一点。

“尝尝好不好吃。”他一边说还一边跟顾棠道:“你得搞个试吃活动,这样买的人才多。”

不过馒头一入口,他就不想跟顾棠说话了,“啧,还真的不错。”

小店里一共七个人,两个馒头看着大,但是七个人分,也就是一人三口。

虽然早上九点多这个点,上了年纪的人基本都是吃过早饭的,但是她这个馒头做得好吃,再说也不是吃很多,这么分了吃了竟然还有点意犹未尽。

又有个老先生拿了手机出来,“我木糖醇的试试。”

这一波大家就挺仔细再看了,这位老先生掰开馒头,道:“你这个面花了大功夫揉的,我能看出来。”

他指着馒头的纹路给大家看,“刚才那个加了红糖的不明显,这个白的你们也能看出来,这里头都是一层一层的,而且气泡细密——”

“我以前当兵的,只有部队的炊事班的大师傅肯花这么大力气,这么长时间揉面,这个韧劲儿。这馒头好吃啊,也不像有些店会加很多水增重的——再给我来五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