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00节(1 / 2)

加入书签

齐王爷不开口,皇后继续了,“这名字是当年你选中伴读之后,先帝给你起的,知是晓得是明了,通智,智慧。彦是有学问的人,这个名字代表了先帝对你的期望,你看看你现在这个样子,你对得起先帝吗?”

这一番话叫顾棠对皇后肃然起敬,不说往人心窝子上戳,单单抬了先帝出来这一招,就让人没法反驳啊。

学到了。

果然,齐王爷站起身来,冲着奉先殿的方向长揖到地,又起身跟皇帝道:“是臣弟错了,臣弟回去一定好好读书,不让先帝也不让陛下失望。”

皇帝沉着脸,道:“你知道改,你也得改才行!”

“是!”齐王爷斩钉截铁地道:“请陛下看着臣弟,臣弟一定改!”

皇帝叹了口气,“既然这样,赈灾你就别去了,你先在家里好好读书,这事儿朕另找他人。”

齐王爷忽然一笑,眼珠子转了转,这表情,叫皇帝想起他们当年一起捉弄先生的时候,这么一回忆,皇帝心情就好了一点。

齐王爷道:“不如叫我这王妃说说该怎么赈灾?她才进王府三个月,就对王府了如指掌,可惜她是个女儿身,若是男子,必定不输于我。”

顾棠不可置信的看着他,这是真的要找死啊。

太后眉头一皱,“她如何知道这个?”

齐王爷坏笑两声,“她平日里天天看书,也不知道看了什么。”

皇后道:“赈灾无非就是施粥免税发放药材防止瘟疫等等,你说说看?”

提示给的很明显了。

皇帝看了皇后一眼,跟顾棠道:“你说说看。”

顾棠轻轻一咳,开始了她的演说,当然要先在心里感谢那些年看过的新闻联播,让她知道了赈灾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

“先说武江水患的成因,这个我也听了不少风声。武江决堤不是因为水太大,而是因为下游有繁华的城镇跟大批良田,所以这一段的江堤是被人主动挖开的。”

顾棠说完看了皇帝一眼,皇帝点点头,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凌昌城不容有失。”

“既然是主动挖开,那应该事先通知了百姓,所以伤亡不会很大。”

皇帝又点了点头,“的确如此。”

“那么这次赈灾的主要手段应该是安抚,告诉他们他们没有被放弃。”顾棠一句话才说了一半,就被齐王爷打断了。

“那淹了的农田,毁坏的家园就不管了?”

顾棠回头就瞪了他一眼,“王爷,你的礼仪是跟谁学的?你不知道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能插嘴?”

皇帝才听了个开头,而且顾棠这主意的确挺新鲜的,反正朝中大臣没有想过这个的,皇帝冲齐王爷压了压手,“你别说话。”

“这是赈灾的大前提,那么下来说说针对几种人的不同赈灾方式,首先是读书人。陛下方才说需要赈灾的地方距离京城来回三百里路,那么单程就是一百五十里,马上就是秋闱了,那里应该是有上京赶考的举子的。”

皇帝又点头,人也兴奋了起来,“你说得对!”

齐王爷心都凉了,这个发展不太对。

“陛下可以派心腹出面,把赶考的举子统一接到京城来,还可以给他们安排住处,这些人考中了就是举人,理论上已经可以做官了。”

话不用说得太透彻,再说皇帝对收买人心这事儿已经很熟练了,他笑着点头,“这的确是个好主意,天子门生啊。”

“下来说农,这是根本,陛下可以派侍卫军去帮着清理淤泥,免除今年的赋税,这个时间天气很快就要凉下来了,尽量在天冷之前清理好地,不能耽误冬小麦的种植,另外还可以借给他们粮食,不能有利钱的那种,借多少还多少,三年之内还清。”

皇帝想了想,“这个也不难。”

“针对商人,首先也是无息贷款,下来还能放一些小面额的盐引给他们,同样是三年结清费用。”

皇帝还没说话呢,齐王爷先开口了,他冷笑一声,“真要叫你这么搞,他们都要盼着决堤了!”

顾棠冷冷看他一眼,“王爷,你试过颠簸流离无家可归的日子吗?你知道饥肠辘辘没有下顿的日子吗?你知道自己的家只剩下四根柱子是个什么滋味吗?”

齐王爷道:“我不知道,难道你知道?”

顾棠转过身来,语气越发的失望,“我不知道,但是我不会去用别人的苦难开玩笑。”

齐王爷一下子涨红了脸,皇帝狠狠地瞪他一眼,“你坐下!”等面对顾棠的时候,皇帝神情又缓和了许多,“你说得不错。”

他甚至亲自下来给顾棠倒了杯茶,“你一心为百姓,朕以茶代酒敬你一杯。”

顾棠喝了茶,又道:“陛下,其实严格来说,这花费不了多少银子。用您的侍卫私军,他们平常也是要拿俸禄的。盐引皇庄就占了三分之一的份额,只不过是少赚一点,至于赈灾用的粮食,我虽然不知道皇庄的产量,但是王府有一千公顷地,粮食每年下来,王府连主子带下人是肯定吃不完的。”

“而且还有宫里的赏赐,这粮食从当年的新粮变成旧粮,有的时候遇上雨水多的年份,直接就发霉扔掉,实在是太浪费了。”

“我看了王府的账本。”顾棠又扫了一眼齐王爷,齐王爷不知道为什么胆战心惊,下意识就想说:你闭嘴!

只是才被皇帝训斥过,他犹豫了一下。

别说他没开口了,就是他开口,顾棠也不会闭嘴的。

“王府每年施粥,用的粮食是一两半一石的上好新粮,而且还是去外头粮铺的,每年一千石的粮食,施粥半个月,加上搭房子和灶台以及柴火的钱,每年能出去三千两。”

这事儿皇帝是知道的,他还知道齐王府每年施粥半个月,他还夸过齐王爷的。

当时没多想,但是现在被顾棠这么一说,都不用仔细想,哪一句话里头都是破绽。

齐王府的地肯定是好地,一亩地至少能产一石半的粮食,去掉佃户的吃食,一亩地上缴一石粮食,也就是一百二十斤。

一顷是一百亩,也就是说,齐王府每年能得十万石粮食。

吃的最多的壮丁,一个月一石粮食,齐王府能养八千壮丁,但是王府里别说八千人了,连八百人都没有,每年还要买粮施粥,那齐王府剩下的粮食都去哪儿?

顾棠看见皇帝脸色变得阴沉,她又道:“齐王爷,你知道不知道一千石粮食是多少?王府每年施粥半个月,一共十口锅,也就是每口锅每天要用八百斤的大米熬粥,王爷,你觉得这可能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