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7节(1 / 2)

加入书签

顾棠收下名片,又带着她的一人一狗一鸡一猫搬家了。五月底,她的第一波藜麦刚撒下去,刘家兄弟又出事了。

一出还是两个人。

屏兴村的大环境就不好,村里留下来的没有一个上进的,导致去年大葱干在地里之后,这地基本就没人管了,他们毫不意外的错过了冬播、春播,一直到了五月。

别人倒也罢了,刘二壮还欠着钱呢,债主一看他这完全没有还款能力,几乎是一天三顿的催债。

然后刘二壮就带着张美娟和刘伟强跑了,就留下才十岁的刘小妹一个。

债主自然是不答应的,天天上门闹,刘家兄弟三个手里虽然还有点钱,但是完全没有帮着还债的意思,最后叫债主把刘小妹领走了。

刘大满堆了一脸的笑,“她都十岁了,干活一把好手,女孩子又吃得少,养上个五六年,就能给你们家儿子当媳妇了。她长得也不差,你想想张美娟那张脸。她现在就是瘦了点,主要是她爹娘给不给她吃饭。”

私底下是这么说的,明面的解释却是:她爹娘出去打工赚钱了,让她在朋友家暂住。

至少明面上是挑不出任何错来的。

刘二壮临走之前还摸去镇上顾棠住的地方,打算捞一笔,可惜顾棠早就搬走了,他大半夜的进去,东西翻了个遍,什么枕头底下,床板下头等等都找过了,屁都没有!

“这老不死的真会藏东西!”

为了怕人看出破绽来,他还又把东西复原,骂骂咧咧的走了。

刘二壮是完全没想过,要是顾棠还在这儿住,又怎么会没有狗叫声呢?

他什么都没顺着,只能买了站票,带着老婆儿子一路南下,“南边发财的机会多,他们说在厂子里打工,包吃住一个月4000呢!”

刘二壮走了没十天,刘家又出事儿了,这次是刘四良跟吴慧兰。

这两人成亲也有四年多了,到现在什么都没生出来,连个流产也没有,加上那次去找顾棠问,又被她讽刺一通之后,这两人就疯魔了,整天想的都是生孩子。

但是又生不出来,所以……

吴慧兰在外头勾搭了一个,想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问题。

刘四良也在外头勾搭了一个,想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问题。

两人还都成功了。

可是都在一个村住着,这世上又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快就东窗事发了。

两人打了一架,吴慧兰流产,刘四良脸上被狠狠挠了两道子,胳膊上还被咬下来一块肉。

这就完全没法过了,两人直接离婚。刘四良觉得丢脸,带着他新勾搭上的那一位,也学着他二哥,跑了。

刘家四个兄弟眼瞅着就只剩下两人。

刘家出了这么大的事儿,几乎成了全村人的笑柄,刘大满叫了刘三德过来,还买了点猪头肉,打了半斤烧酒。

两杯酒下肚,兄弟两个都喝高了。

“三弟,我实在不是种地的材料,这种地怎么就这么难!”

“谁说不是。”刘三德烦闷地说:“还有咱们那新村长,什么都不会!原先老村长找承包商,还是两家抢来着,叫他找承包商把咱村的地再承包出去,这都多久了,连来看的人都没有。”

“唉……”刘大满长叹一声,“我打算带着你嫂子出去打工。”

“什么?”刘三德道:“我也想带着艳艳出去看看。”

兄弟两个对视一眼,几乎从对方眼睛里头看见了一样的主意:你帮我看孩子。

刘大满眉头一皱,“我不打算带麦金,他初中上得好好的,我想等安顿下来再带他走。”

刘三德也道:“良才刚七岁,这么小的年纪的确不好到处奔波。”

“要么——”兄弟两个异口同声道:“叫娘给咱们带孩子?”

兄弟两个又对视一眼。

刘大满道:“这么上门,娘肯定不愿意,咱们直接把孩子送去。”

刘三德笑了两声,“你说得对,娘那个人心最软了,直接放她门口,咱们走咱们的,她又不可能不管孩子。”

“那咱们下周就走?”

兄弟两个美滋滋的商量好,又各自回去吩咐孩子,周二早上特意起了个大早,把孩子往打听好的地方一扔,直接带着行李就跑了。

可是顾棠走得比他们都早,刘麦金跟刘良才在镇上哭了一天,还是遇见过来买东西的邻居,才又把他们带了回去。

刘家大门都锁上了,还贴了封条,谁都不愿意接手这麻烦,孩子又被扔给了村长。

村长也不是管这个的,又把他们委托给了刘家的邻居照顾。刘麦金跟刘良才两个彻底成了留守儿童,又因为刘家兄弟两个离开的时候连一分钱都没留下来,他们连学也上不了,小小年纪就开始在屏兴村里混日子。

在顾棠第一批十亩藜麦种出亩产七百斤的高产量的时候,刘麦金偷了他生平第一只鸡。

在顾松唯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初中的时候,刘良才已经快把他认识的那一百来个字忘完了。

顾棠的事业发展的一直很顺利,藜麦的种植规模逐年扩大,她又去南方承包了一块地,还跟不少地方的农村签了合同,收购他们产出的优质农产品。

不过短短十年,大田农场的网店销量已经跃居全网第一了,不仅如此,她还把自家农场的农产品销售到了国外,成了全国有名的企业家。

“我是你亲爹,你就是这么对我的!”已经五十多的刘大满恶狠狠地瞪着他唯一的儿子刘麦金。

刘大满刚出去打工,还是靠着力气赚了不少钱的,但是这人不思进取,别人在工地上干活,总要学个什么技术,木工瓦工油漆工等等,但是他就想着卖力气,有了钱也是当场就挥霍了。

到了五十多,攒下一身病回了老家。

屏兴村还是那个半死不活的样子,他们换了几任村官,扶贫干部来来回回也来了七八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