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1节(1 / 2)

加入书签

或者惊吓?

还能趁这几个月好好养养胎,顾棠送了贺凡昔离开,回来就又把洋装换成了传统的袄裙小衫,这衣裳宽松,七八个月都不一定能看出来。

顾棠正式开始翻译小学四年级教材,贺老爷也找到了一个他觉得挺合适的生意。

黄包车。

黄包车牌照两块一个,一辆黄包车也就五六十块,车夫每个月交二十五块左右的份子钱。

这么算下来,他如果置办一百辆黄包车,最多也就是花个六千银元,收益每个月两千五,三个月就能回本,没什么比这个更快了。

只是在交通局外头蹲了两个月,贺老爷一个牌照都没买到,不过他也听见了不少内部消息。

什么两块钱的牌照是肯定拿不到的,真正能让他们买的牌照,基本一个在六七百块以上,而且就连这个也得有背景才能到手。

“这还有什么意思?”贺老爷喃喃道,“投入六千块,每月收益两百五,还不如放钱行吃利钱呢。”

其实贺老爷带了一万银元出来,放在钱行每月至少能有一千块的收益,但是贺老爷不甘心的,他贺家鼎盛时期家产能有快二十万银元,他还想东山再起。

“算了。”贺老爷摇头晃脑离开了交通局,又往夜玫瑰去了,“还是先去放松放松,打打桥牌,外国人都喜欢玩这个,等玩熟了说不定还能搭上外国人的线。”

这么一锻炼,不知不觉中,贺老爷的财产就剩下六千块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到了金秋八月,顾棠五个月的肚子藏在宽松的裙子下头一点都没让外人看见。

她的翻译课本也出到了五年级。

固定稿费保持在了千字5,分成稿费保持在20的水平,印数基本都是十万册。

每出一个年级的大概能入账一万二到一万五左右的银元。

这个时候最高的稿费是千字20,分成40,顾棠距离天花板还有一段距离,倒不是质量不好,主要因为这是小学阶段用的扫盲教材。

从定价开始就只有中学大学课本的三分之一,定价就低,分成也就随之不高了。

在顾棠的小学五年级课本中英对照版上市一周之后,贺都志的大学哲学课本总算是翻译完了。

其实这个速度总体来说还是挺快的,翻译一本大部头的哲学课本,一共也就用了个月的时间,原先讲的时候,这一本书都得讲一学年呢。

不过考虑到质量,个月就挺合适了。

这天贺都志好好洗头修面,又换了一身西装,拿着他的翻译书稿往光辰出版社去了。

没错,正是顾棠出书的那个出版社。

贺都志踌躇满志地把书放在了接待人员的桌上,就等着人夸奖他呢。

不过接待人员很是专业,先是“感谢您往我们光辰出版社投稿”,接着是“您的书稿审核可能需要一定时间,不知道可否留个电话或者地址,我们会有专人通知您。”

贺都志现在分外的敏感,听见电话两个字就觉得人家是在瞧不起他,他面色一沉,道:“不用,我三天之后再来。”

接待人员说了声“好”,又递给贺都志一张回执,这才拿着书稿往里头去了。

“狗眼看人低啊。”贺都志晃晃悠悠出了光辰出版社,又去买熟食的铺子买了半斤猪头肉,正要回去,忽然想起家里那一大堆人。

反正现在也不冷,贺都志提着东西往酒馆去了。

贺都志回到家里天已经有点黑了,楚玉原做了一桌子的菜,很难得一家人都和和气气的在等他。

楚玉原伸手接过他的帽子和手杖,笑道:“赶紧洗个手,咱们这就吃饭。”这都一年多了,苦日子总算到头了。

贺老爷想着他不到三千的银元,又想等他儿子出名,他也就能搬去大别墅继续过大老爷的生活。

贺夫人笑眯眯的看着她的大儿子,当年就是生了他,才叫她在婆家站稳了脚跟,这就是她最有出息的儿子,等他赚了钱,她就能去治病了!

贺秀贞也亲亲切切叫了一声“哥哥”最近她隔三差五拿着贺夫人给的银元出去逛。大沪海的诱惑可太多了。

去大饭店吃个下午茶,就得花去五个银元。虽然咖啡苦的要死,一杯咖啡就叫她失眠了两次,但是她一直想去第二次。

那里真的是太好看了,那些人穿的小洋装,头上带的首饰,脚上穿的皮鞋,手里拿的包包。

她全都想要!

“哥哥,我给你盛碗汤晾着。”

贺都志被众星捧月一般供着,一直到了三天后,他再次到了光辰出版社。

“对不起,您的稿件质量很差,没有达到我们出版社的要求,希望您再接再厉,继续进步。”

贺都志那张因为长久不出门而变得苍白的脸色立即涨得通红,“凭什么!是不是顾棠!是不是她不让你们出版我的书!你们狗眼看人低!你们等着!”

贺都志哆嗦着抢过他的书稿,狠狠抱在怀里就夺门而出。

两个接待员面面相觑。

“顾棠?顾女士?”

“他跟顾女士有关系?就他?”

“他姓贺。”接待员去翻了翻存单,“他是贺都志!”

“天哪,他就是贺都志?我真感谢他当年放过顾女士。”

贺都志抱着稿子出来,漫无目的在街上闲逛,很快就就被人挡住了。

来人是个笑眯眯的圆脸老头,头发花白,看着很是慈祥,“贺先生,鄙人是知评出版社的老板,方才我在光辰就看见您了,光辰是大出版社,想出书得有关系,我们小出版社求贤如渴,不如贺先生在我们这儿出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