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9节(1 / 2)

加入书签

第二天就有人在报纸上发表看法了。

“留学费用之我见。本人是当年第一批公派留学生,比这位贺都志先生早五年,当年政府给我们的费用是一个月30两银子,一年360两,所以请各位有志出国留学,学习新鲜事物的青年不用慌张,留学用不了这么多费用,节省一点,再打一份零工,1500两能供养六名留学生。”

顾棠看得津津有味,她早上是睡饱了起来的,坐在大饭店的早餐厅里吃饭,尤其是那一碟蝴蝶酥,黄油的味道喷香扑鼻,小小的三块配上牛奶,另外再加上煎蛋和火腿和两片西红柿,就要一个银元。

原主以前过得苦,又被贺家二老洗脑什么要勤俭持家操持家务,几乎什么都没有享受过。

顾棠就不一样了,她打算什么都要试一试。

顾棠又要了一份英式早餐茶,翻开第二份报纸,然后她就被逗笑了。

有位文学大家,称赞她白话文说得好,是“大白话”。之后又详细的掉了一下书袋,讲解了一别两宽的出处,原始来源是“一别两宽,各生欢喜”,前半句说得是分开,后半句说的是祝福,但是贺都志这个两不相干,其实意思重复了,稍显累赘,也显得他小心眼。

顾棠笑得挺开心,贺都志也在看报纸,他气得重重一巴掌拍在桌上,“怎么她骂我恶心就不是小心眼了!”

楚玉原忙安慰他,“女子小心眼是正常的,人人都知道呢。再说她是什么,她没接受过新式教育,无名无姓,别人讽刺她倒显得小家子气,你是都原中学的校长,跟你辩论起来,报纸才能有销量。”

贺都志气得手都在抖,“你说得对,我绝对不能回应!我不能中了小人奸计!”

顾棠又翻开一份报纸,这次遇见个蹭热度的。

这是位新派诗人,说是有感于顾棠的声明,诗兴大发写了首诗,中间有两句。

……分开了不能做朋友,因为彼此伤害过。

分开了不能做敌人,因为彼此相爱过……

后头还有一段感慨,说男方花了女方两万两银子,证明女方情根深种,但是男方道德品质低下。

男方刊登声明的时候发了四份报纸,女方发了八份,还毫不留情的说男方恶心,这证明女方已经对他深恶痛绝。

本人写的诗歌虽然灵感来源于这一对已经离婚的夫妇,但是他俩应该没有相爱过,这只是本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最后这首小诗的稿费一共100元,本人愿拿出50元与顾女士和贺先生共同分享。

这蹭热度的心思很明显了,谁当真谁就输,顾棠翻过面,又去看下一份报纸。

不过贺都志明显当真了,“他凭什么!”他抓着报纸就是一顿狂撕,不过对折撕了几下之后,手里的报纸明显太厚撕不动了,这越发加深了他的挫败感。

吃过早饭,顾棠挪到了大饭店的咖啡厅。

大饭店是城里最新最好的饭店,正好对着江面,所有的服务人员至少都会说一句“wele”。

这里头外国人住得不少,顾棠打算从他们身上打开销路。

她拿了红纸,再来一把剪刀,剪什么呢,外滩剪影。

这是原主在漫长的等待中掌握的技能,不管是窗花,还是人物动物,她都能剪得惟妙惟肖。

只是没人欣赏。

顾棠一拿起剪刀,就沉浸了进去,她原本就挑了靠近门口的地方,不过十几分钟,她背后就站了一群金发碧眼的洋人。

“天那,她是怎么剪出来的。”

“剪刀比豁口都大。”

“她的手太灵活了。”

“嘘。”

“这个边缘太光滑了,她是怎么剪出来的?”

“她的控制力真好,连接处这么细都没剪断。”

还有人跃跃欲试,“给我也拿些纸来,还有剪刀。”

一副外滩剪影,上半幅以大饭店作为中心,周围一水的各种外国建筑,下半幅是人物。

带着高帽穿着燕尾服的外国人挽着穿着洋装的女士,穿着长袍马褂的中国人旁边跟着穿着旗袍的女士,有住着拐棍的老年人,也有背着书包的孩子,街边有拿着箱子买冰棍的小商贩,还有拉着黄包车的工人,街边还有一辆驶来的小汽车。

连有轨电车的电线都剪出来了。

半个小时过去,随着画面越来越精致,她身后的人也越来越安静。

顾棠换了一把小剪刀,开始精修,什么外国女士的卷发,中国女士头上的主钗,她还给老人的拐杖剪了个虎头。

后头人连出气都轻了,生怕一阵小风吹过去,她剪刀就偏了。

又过了小半个小时,顾棠松了口气。

完成!

她站起身来扭了扭脖子,对着身后的各色老外们一笑,顿时油锅炸了。

“我想要这个!十个银元,哦不,二十个!”

“我出十美金!”

“二十美金!”

还有人直接掏了钱出来,“十英镑!”

旁边的侍应生这会儿才反应过来,忙上前道:“先生,女士,请冷静!”

这里毕竟是英租界,再加上金钱的魔力,那位挥舞着十英镑的先生抢到了第一个跟顾棠说话的资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