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2节(1 / 2)

加入书签

“宫学是你和你的好友们一起上学的地方,但不是咱们住的地方,咱们住的地方在这里,这里离着宫学也很近,你只要往前殿去就能到宫学了,咱们不用搬。”

等皇子六岁之后,住到前殿为皇长子准备的明德所之后,离宫学就能更近了。

婆子很快打了水来,钟萃亲自拧干了帕子给他擦了小脸小手,在他噘着的嘴上点了点:“让母妃看看,殿下这嘴是不是都能放一块点心了。”

“母妃坏。”他捂着嘴。

钟萃爱用各种药粉做糕点,不时往前殿送去,给皇长子吃的还是膳房做的,但他好奇,趁着父皇母妃不注意,偷偷尝过,从此再见到母妃做的点心,他都捂着嘴。

钟萃替他解开衣裳,把里衣微微掀起,在温水里拧干帕子给他擦了擦,一边给他里里外外的换衣裳,嘴里说着:“是是是,母妃坏,殿下好。”

他微微仰了仰头。

殿下就是好。

等钟萃要给他换里衣了,他连忙把钟萃的手给捂着,在宫中四处的嬷嬷宫人身上看过,长长的睫眨着,小脸泛着红,显得有些羞怯。

钟萃跟他说过,他是小男子汉,陛下是大男子汉,男子与女子是不同的,从那以后他就知道了男女有别,平日换衣裳时也不肯当着宫人的面儿换,为此钟萃还专门把两个侍监给安排到他身边,有这等换衣的事便侍监们上前,平日在身边伺候的还是以秋夏两位嬷嬷为主。

钟萃在左右两边看了看,朝他们说道:“都先下去吧。”

“是。”等宫人们鱼贯而出,他这才放下小手,任由母妃给他换衣。

等换好了衣裳,芸香也带着人提了食盒回来,一一摆在桌上,伺候他们用膳,“今日有贡上来的鲜鱼,没刺儿,膳房做了鱼末,特意为殿下准备的,还有鸡肉和羹。”

膳房的御厨精食烩,每一样菜做出来都格外精致,宛若是一件精心雕刻的赏舞,是能摆上多宝柜上的。

宫中只有皇长子这一位皇子,膳房为他准备的膳食可不得多费心精力。

钟萃轻轻点头:“他们有心了,给他们看赏。”

芸香“欸”了声:“奴婢等会就去。”

宫中规矩严,用膳时遵循食不言的规定,钟萃极少开口,有她这个做母妃的以身作则,皇长子平日里再是顽皮,在用膳时也只是坐在椅上甩甩腿,大口的吃着嬷嬷喂来的饭食,不曾问东问西。

用完膳,他净了手擦了嘴,这才欢呼一声跑到内室去了,有贴身伺候的宫人跟着,钟萃便留了一位嬷嬷下来。

她慢条斯理的净过了手,等宫人送来手膏薄薄涂过,这才开始问起来:“殿下可喜欢杜大人?”

嬷嬷面上有些慎重:“极为喜欢。”

除了贵妃娘娘,他们还是头一回见到殿下这样亲近外人的,便是他们这些常年在身边伺候的都比不得。

嬷嬷一五一十的说起了明霭在承明殿的情形。

说完,嬷嬷抿抿嘴,还总结了一句。

“这位杜大人的确有些不同。”

他们在外边伺候,见到杜大人跟皇长子相处,面对他身上的温和,也下意识的生出几分好感来。连他们在宫中行走,最是喜防备猜忌的宫人们都如此,也莫怪外边的姑娘们对杜大人这般追捧欢喜了。

“是吗?”

嬷嬷点点头,她这种老嬷嬷跟年轻宫人不同,早就见过不知多少行色的人了,倒是不如年轻宫人那般容易心绪起伏,讲话做事也更为客观一些:“长得好。”

便是他们贵妃娘娘,在宫中这么多貌美的后妃中,那也是能排得上号的,殿下在陛下跟贵妃中,也是最粘他们娘娘的。

钟萃见过杜君,知道他模样如何,当日在醉春楼里,便有许多贵女是冲着他来的,对他受欢迎并不意外,明霭当日也曾见过他,还对杜君十分喜欢,但小孩记性差,何况早已过了许多日子,钟萃以为他早就把人给忘了的。

“那你可发现这杜大人可有什么喜欢的?”

嬷嬷想了想,这位杜大人言谈亲切,谈吐有理,倒是十足的读书人模样,不像是朝中官员,更像是读书人,与那些通身带着官威的官老爷不同。

朝中的官老爷们她也见过不少了,便是文官们都带着几分官气,越是地位高,身上的官气就越重,陛下的两位老师,彭大人和范大人就是如此,彭大人不爱笑,常常板着脸,范大人虽看着亲和许多,但却叫人下意识不敢冒犯,对他们说的话只有听从,不敢反驳了的。

嬷嬷找不出来,但若当真要挑一点出来,嬷嬷带上了两分迟疑:“老奴觉得,杜大人许是缺银了。”

杜大人蹲下同殿下交谈后,她注意到杜大人起身时,脚上的皂靴已有破损之处,还有鞋底都磨坏了一块,杜大人生得好,旁人都看着他那一张脸去了,反倒是没注意到这等地方。

京城居住不易,便是一双皂靴也比别的地方贵几分,何况杜大人还是外地来的,家境普通,想来平日也要为银钱开支发愁。

钟萃一下就信了,她体会过没银寸步难行的地步,对此十分能理解杜君的处境。

“杜大人也不容易。”

第176章

杜君的任命很快就下来了。

他入朝为官不过一年,已经从正七品的编修升任为正六品侍讲,是如今朝中升迁最快的官员。调令不是从吏部发出,而是天子亲口任命。

如今他们才知道,这杜君的背后哪里是什么宗室贵女,分明是当今天子。

翰林院文风重,在翰林当值的官员在心思上不如别的部官员心思重,整个翰林风气平和,但知道了杜君的靠山,就是这些文绉绉的官员们对杜君也不由得羡慕起来。

若是换做当真是哪位贵女,他们还能问一问二人是如何识得的,但事关天子,谁也不敢谈论提及,倒是无人在杜君面前开口,叫他省了不少清净。

杜君只是调任为正六品的侍讲,这个官职在京城里便如海中倒水,委实太小,毫不起眼,若非不是时时关注着杜君的,对这样官职的调任也并不在意。

就是被得罪的王侍郎,也只狠狠的在家中骂了一句:“算他走运!”

像他这种世家官员,平日最是好面,王家在京城经营许久,因着被杜君当面回绝亲事的缘故,叫王家被奚落嘲笑了许久,最开始娇蛮着想让杜君登门提亲的王家小姐更是羞于见人,连手帕交的小聚都不肯去,日日在家中垂泪。

杜君一个外地来的举子,无权无势的,拼着得罪王侍郎也当面扫了王家颜面,不肯迎娶王家小姐,他们这些京中的世家子弟们要是上赶着娶了,岂不是说他们连一个外地小官都不如的?

王家小姐在这件事之前,原本还有好几家登门求亲的,这件事出了后,王家成了笑话,这几家有意的人家顿时请人拿回了帖子,再不肯说要迎娶王小姐的话,连王家其他的小姐们也受了波及,王家家中也闹得正厉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