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0节(1 / 2)

加入书签

当日醉春楼后,钟云辉还特意去调查过当日对面楼厢房的人,但却没打听出来,其后便是会考、放榜,上任,钟云辉便也歇了再打探的心思。

只有一点他十分肯定:“绝不会是宗室的贵人们。”

杜君已经在翰林院当差好几月了,但他一心放在修撰书籍上,对京中这等各大家的事并不了解。

“为何?”

钟云辉压低了声音,身子朝他倾了倾:“因为上边跟宗室不睦,只顺王府与成亲王府两家能入了眼,顺王府没有适龄郡主,成亲王府向来低调,不会轻易去开罪人。”

这些在京城并不是甚秘密,文武百官皆是心知肚明。

“陛下圣明,绝不敢有人敢强迫朝廷官员的,便是有人能只手遮天,我便往后宫递折子,娘娘敬重读书人,也不会看着读书人受难的。再则,你那位未婚妻不是快上京了么,等她到了,你们成了亲,也没人再惦记你了。”

钟云辉与杜君交好,除开杜君文采出众,便是他的品行端正,从知府千金、侯府小姐,到京城闺秀,甚至这位传闻中的宗室女,这么多身份贵重的女子,他却从来没有受其诱惑,当真去迎娶这些贵女,足见心性定力极强,不会轻易折服,这也是他极为看重的一点,与这等人结交,不必担心会被利用。

杜君轻轻颔首。

他并没有把这些谣言放在心上,只是觉得…

太荒唐。

皇长子过了两岁后,钟萃便开始引导他好学,他年纪太小,若是只照着书本上教,太过枯燥乏味,怕会适得其反,让他对读书产生厌烦心理,钟萃便给你他讲故事,从伯牙学琴,夷吾宣子等,他听得认真,不时还会跟着钟萃读上几句三字经。

“夷吾与宣子幼时以贫贱结交,相识于微末,他们认识很早,后来宣子投身在恒公门下,身份不同,便成了那达官贵人了,他却没有高高在上,反倒是在恒公面前举荐夷吾为相,身份在他之上,宣子没有因显贵了便忘了结交的好友,那夷吾也没有因宣子先一步发达便妒恨,为相后在宣子面前张扬。

他们二人没有争权夺势,反倒是一心辅助恒公,尽心竭力,他们的这份情谊也叫人津津乐道,传于佳话,等你以后读书明理了,也可寻一二好友结交。”

钟萃在皇长子细软的发上轻轻拂过,皇子身份高贵,尤其是登上帝位的天子,都说拥有四海,但龙座之上的孤寂又有谁能懂呢?

在明面上不能相交,但在暗地里还是可以寻一二好友谈谈心里话的。

皇长子坐在母亲怀中,他不懂钟萃讲的,但不妨碍他听得认真,“好友”两个字他还是明白的,小模样很是认真:“明霭跟子期是好友。”

再过几月,皇长子便正式满三岁了,到开蒙的年纪了,天子已经下令宫学重开,还召了几位伴读入宫,让他们在入学前先见一见。

成亲王府的四公子是最大的,其次便是贺大学士的嫡孙,兵部尚书靖家的嫡幼子,最小的是顺王府的小公子,只比皇长子大两岁,大臣家的两位公子在皇子面前多有拘束,成亲王府四公子年纪最大,对入宫给三岁的小娃做伴读不情愿,不跟他们亲近。

顺王府家的小公子子期宗室出身,身份尊贵,在皇长子面前并不拘束,一见面两个年纪相仿的小孩便抱在一起,手牵手到处去玩了。

子期偷偷在皇长子耳边说的,问他要不要跟他“好友。”

第173章

顺王府跟宫中亲近,钟萃对皇长子跟顺王府家的小公子玩到一处并不奇怪。他们年纪差得不大,更能玩到一块去。

皇长子见过了几个伴读后,钟萃还特意给每一家都备了厚礼送去,除开伴读外,钟萃原本打算为诸位先生们也备一份礼,也当是一视同仁,只钟萃如今只知定下了小顾大人,对其他先生的情况还不清楚,只得作罢。

后宫嫔妃不得干政,钟萃也鲜少去过问定下了哪些先生,打算等先生们正式到宫学讲学了再给他们备礼。

钟萃抱着人,又给他讲了个孟母三迁的故事,刚讲完,前殿就来人请了:“娘娘,陛下说请大殿下过去见见先生。”

前殿宫人嘴紧,钟萃也没有为难他们,从他们嘴里探听是谁,只让嬷嬷们跟着皇长子,好生照顾就随他们去了。

翰林院中侍读、侍讲们专为宗室子弟讲学,当今后宫多年没有子嗣,这侍读、侍讲的位置就只各设了一位,平日他们也会去帮着修撰典籍,清点归纳,宫学重开后,这两位大人最是高兴。

读书人脸皮薄,他们多年来在这个位置上不得寸进,到底不是正经领的编修,名不正言不顺,颇有几分无所事事,白拿俸禄的感觉。

杜君去岁入的翰林,如今还不到一年,在编修处与两位大人时常打交道,有几分交情,也高兴他们不必再守着冷板凳了:“恭喜二位。”

蒋侍读一脸喜色,又带着几分感慨:“借杜编修吉言了。当年任侍读时,我还想着要大展拳脚,同彭大人和范大人两位阁老一般,教导许多宗室子弟,他们学问好了,脸上自然也有光,谁知宫中并无皇子诞生,宫学关闭,这一等就是多年。”

陈侍讲跟着点头,他们进翰林院时比杜君大上几岁,如今却都到而立了。

“陛下已经下令宫学重启,宗室子弟也会送入宫中读书,只凭我们二人是定然不够的,杜编修,你也入翰林一年了,都知你文采出众,不如你去通通关系,也给自己谋个好差事。”

翰林院的大人们对杜君上头有人的事深信不疑。

杜君入翰林一年,这一年他在翰林院里太太平平的,从前得罪过的大员连暗地里警告都没有,这些反常的行为,足以让大人们心里断定了。

杜编修文采出众,后边的靠山也硬气。

“是啊,这个时候可别去顾什么颜面不颜面了,难得有此机会,若是成了,也是正六品的官儿了,以后在宫中行走,接触到贵人们,再往上升升也是使得的,杜编修你可别犯倔呢。”陈侍讲也劝。

侍读、侍讲这个官位原本就各设有二人,如今宫学重开,自然还要调人来,他们与杜君也算相熟的了,杜君文采好,却也从不仗着文采出众便轻视旁人,为人低调,又对他们毫无妨碍,自然也乐于劝一劝,卖一个人情。

杜君在蒋侍读的挤眉弄眼下,略有两分无奈:“两位大人真的误会了,下官在这京城才不过堪堪一年,哪里有甚背景去通关系的,更不说轮到下官头上来了,下官资历浅,还是让其他的同僚去吧。”

原本他是打算等着未婚妻进京后这些谣言便能散了的,但岳家出了事,杜君的未婚妻不能入京,拖到了现在,没有人证,只凭杜君口头解释哪里能解释得清的?

所幸他便也不再解释了。

蒋侍读与陈侍讲二人看了眼,敷衍的笑笑:“是是是,杜编修没有关系,这事儿你可得上心一些杜编修,光是我们知道的,咱们翰林院里便有好几位大人想调任呢。”

他们压根不信。

杜君溢出一声叹,嘴角动了动,却说不出话来。

门外,一个长得圆润的宫人探了个头进来:“请教几位大人,哪位是杜君杜大人?”

宫人面生,但穿的却是孔雀蟒袍,头顶蓝花翎,是有品阶的侍者,蒋侍读两个不敢怠慢,指着杜君回道:“公公,这位便是杜编修。”

圆脸宫人朝他们谢过,看向杜君:“杜大人,还请跟奴才走一趟。”

杜君看向蒋侍读二人,他们朝他轻轻颔首,杜君这才随着宫人出了翰林院,只见圆脸宫人在前边带路,一路却是往宫中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