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6节(1 / 2)

加入书签

穆氏忍不住朝老太太看去,老太太耷拉着脸,开了口:“好了,这件事是我吩咐的,你们要是想怪,那就怪我一把老骨头好了。”

连二爷两个也忍不住看了过去,目光满是诧异,倒是二夫人三夫人知道一星半点。大越虽非以孝治天下,但孝字仍旧当先,钟正江身为儿子,哪里敢当真怪罪老太太的,他一腔怒火生生从头被浇下,一张脸涨得通红起来,半晌才咬着牙低声问道:“母亲,这是为何,啊?!”

“为何?你怎么不问问你的好女儿都干了什么!”老太太目光一凛,穆氏急忙出口,目光带着哀求:“母亲。”

江陵侯府今日丢了这么大的脸,老太太自觉脸皮都被踩脚底下去了,连出门送客她都借口不舒服躺下了,哪里能顾忌穆氏的心情,要为钟蓉遮掩的:“你生了个好女儿啊,仗着我们侯府要给她办喜事,整日上蹿下跳的闹着要退婚,要给她补嫁妆,要这样要那样,昨日还在院子里发脾气,要重新给她置办嫁衣!”

“我看她是失心疯了,还非要宫丝给她勾嫁衣,她若是能入宫当上娘娘,自有内务处给她置办衣裳,她是什么身份?就是你们给惯着,才惯成了今日这般不知天高地厚,还威胁若不照办,今日就不上花轿,两家亲事临近门了,岂有她想闹腾,想不嫁的!”

老太太对钟蓉的容忍早就不耐烦了,看在今日侯府大事上到底不愿跟小辈计较,哪怕钟蓉提了无理的要求来,也都满足了,谁知临到头了,还用不嫁来威胁她,她一个小辈,还想翻天了不成?

这些事情他根本不知道,钟正江满眼不可思议,看着穆氏:“这些事你为何不跟我讲?”

穆氏脸上有几分难堪,轻声说道:“爷是干大事的,外边的事已让爷操心了,后宅的事又哪有叫爷再操心的。”

穆氏也被钟蓉气过去了好几回,但任她如何发怒,却是没想过要把事情捅到侯爷面前的,钟蓉再不懂事也是她的亲生女儿,若是叫侯爷发现蓉姐儿这般,蓉姐儿在他这个当父亲的眼里哪里还有好印象的。她是万不能便宜了其她庶女的。

“你!”叫穆氏不轻不重的给撅了回来,钟正江一时说不出话来,只能愤怒的甩了袖子:“这就是你生的好女儿。”

穆氏叫下人给众人蓉下的药轻,等钟蓉到了长平侯府拜完堂也就差不多能解了,但穆氏到底也怕这其中出了岔子,叫长平侯府的人给看了出来,毕竟给新娘子下药才能嫁过去,无论是江陵侯府还是长平侯府都是面上无光的事。

穆氏不敢驳了钟正江,却记恨上了把这事给捅出来的钟明兰,若不是这钟明兰好管闲事,侯爷又哪里知道蓉姐儿做过的事!都说出嫁的闺女,泼出去的水,钟明兰都嫁了多年,还非要跟她作对,早前插手入宫那钟萃的嫁妆,如今连蓉姐儿的事她也非要插一脚来,实在可恨!

钟明兰可不怕穆氏,嘴一撇就说:“大嫂看我干嘛,若你往常能好生教导,她也不至于如此肆意妄为,还宫线,亏她说得出口。”

宫线是宫中独有,给娘娘们做衣裳的线,哪有她一个臣女有资格用的,钟蓉说这话,不过是还在心里不忿宫中的钟嫔罢了。下药之事不可取,钟明兰知道钟蓉的性子,穆氏给她下药,这母女两还有得闹。

钟明兰似想起了甚么似的,看向老太太:“母亲,今日怎么说也是府上大喜的日子,宫中的赏赐是何时到的?”她想了想,又有些不确定了,“今日宫中有赏赐下来么?”

老太太不说话,二夫人几个也似心虚一般的低下头。

反倒是钟正江,叫钟明兰这一说,想起那管事的话,顿时宛若醍醐灌顶一般:“母亲,我知道了!定是那顺王府的世子妃知道宫中今日没有赏赐下来,这才没派人登门祝贺。”

钟明兰一头雾水:“大哥,你这话何意?顺王府的世子妃如何知道宫中今日没有赏赐下来?便是蓉姐儿与钟嫔不对付,但今日到底是府上大喜,看在侯府的面上,也该有一二赏赐下来才是。”

钟正江朝老太太看了几眼,不吭声了。

顺王府的世子妃哪里是知道宫中今日没有赏赐下来,她是知道了江陵侯府没有把嫁女之事秉给宫中的钟嫔知晓。

老太太抿着嘴,脸上十分阴沉。江陵侯府办喜事却没有通知宫中的钟嫔是老太太下的决定,早在江陵侯府和长平侯府定下日子后,侯爷钟正江便提了意要往宫中送消息,好叫宫中的钟嫔知道,却叫老太太给拦了下来。

老太太自打从宫中回来后,连着多日卧在床上不起,又命穆氏几个床前尽孝,把在宫中受的气尽数的发到了几个儿媳妇身上,对宫中的钟嫔更是再不肯提及。

老侯爷在世时,江陵侯府在京城里也是十分有牌面的人家,老太太在别处还鲜少受过气的,到哪里都受人待见,自老侯爷过世,钟正江继承爵位,老太太的风光才大不如前,但也是在侯府当家几十年的,在外边没了以前的风光,在侯府里边却是说一不二,余下大大小小的主子们对老太太的恭着敬着。

便是如今宫中出了个钟嫔,在老太太眼里那也是他们侯府的姑娘,理应对她这个老太太如同从前一般恭敬听话,为江陵侯府奔走才是。谁料那宫中的钟嫔却半点颜面不给,不止给了老太太一个下马威,更是对老太太没有半点恭敬。

老太太好强,从宫中出来后,头一桩便是把侯爷钟正江兄弟几个给叫到跟前儿来,吩咐他们:“往后只当咱们侯府没这个人!”

钟正江哪里会同意的,钟嫔虽对侯府不亲,但他好歹还是大皇子的亲外祖,只要还有这层身份在,他往后的荣华就少不了,侯府跟宫中断了联系,岂是明智之举。但到底顾着老太太的身子,钟正江也只得应下了老太太的话,先不同宫中禀报侯府办喜事的事。

他勉强笑笑:“再则说,这不日便到重午了,母亲与穆氏都要入宫,到时候再一同告诉钟嫔不也可以么。”

钟正江确实是这般打算的,在他想来,钟嫔也是江陵侯府的女儿,早几日与晚几日同她说也没区别,如此也能叫老太太心里舒坦一点。

钟明兰哑然无语,看看这堂中的人,钟正江兄弟几个正在懊恼,老太太脸上半点悔意都没有,钟明兰抿抿嘴儿,起了身:“时辰不早了,我得先回府了,云辉想来也从书院回来了,我回去看看。”

第117章

重午日,宫中早早就准备起来,一大早,礼部命人把准备好的菖蒲艾蒿花盆送到了内务处里,前朝里,待百官上朝,天子便要在前殿接见大臣,照例赏下经筒、符袋、扇子等物品,钟萃与徐嬷嬷各领了差事,钟萃负责后宫的仪程,徐嬷嬷负责前殿的仪程。

钟萃叫人清点过了菖蒲艾蒿花盆,做了登记,每种各分了一盆出来,叫人搬到各宫去。内侍们抬着花盆走了,钟萃继续对着单子:“□□匣子点好了吗?”

□□匣子里边放的御虎像,与去岁相同,是吉利匣子,寓意驱虫灭邪,接了□□匣子的人自会平安顺遂,如同送福一般,送□□匣子到各宫向来是内务处的宫人们最喜欢的,既轻松,娘娘们接了匣子,都会给他们看赏。

“回主子,匣子一早便点好了。”每个匣子上各宫的名讳都标好了的,宫人们排着队,准备领这个差事。

钟萃做事认真,还特意检查了一遍。重午节习俗繁琐,格外耗时,每一样都松懈不得,尤其后宫娘娘们都有脸面,若是有遗漏了的,难免招人记恨。

等检查妥当,钟萃这才让他们去管事处登了记,抱着匣子出发去各宫里讨赏,等他们讨完赏回来,还要来管事这里销了登记才算得这趟差事办好的。

宫人们早就等着了,一听钟萃发了话,喜笑颜开的上前抱了匣子就朝外走。钟萃手里的事办了不少,等他们抱了匣子走后,这才微微松了口气。

礼部送花盆来,钟萃亲自出面接,要查验各花盆情况,还得查验□□匣子里边珠翠做成的毒虫等情况,一大早就来了内务处办差,到这会儿才得停了片刻,下边宫人上了茶点来,钟萃吃了两口,下意识看了看外边的天色。

她从缀霞宫出来时外边不过蒙蒙亮,这会儿天色大亮,往日她也不过才起身不久,这会儿皇子也该醒了。

皇子每日醒、睡时辰稳定,通常钟萃醒了没多久他也就跟着醒了,见母妃守在自己小床身边便会甜甜的朝她笑,今日她不在身边,也不知他现在如何了,有没有挂念她这个母妃的。

杜嬷嬷见她神情便猜到几分,笑着说道:“主子要是忧心,老奴命人回宫去看看,再来同主子好生禀报可好?”

钟萃思索了片刻就同意了。皇子不在身边,钟萃总是放心不下,总是要时时知道了他的情形才能安心。哪怕芸香几个丫头寸步不离的跟着,钟萃也担忧她们做事还不够谨慎,不如嬷嬷们经验老道,中了旁人的招的,钟萃出宫,总是尽早的往回赶。

杜嬷嬷见怪不怪,当年太后诞下天子时也是这般,作为宫中唯一的嫡子,太后娘娘也生怕天子出了事,把人密不透风的护着,到天子被册封为太子时,明的暗的更是添了不少人,天子作为宫中唯一的嫡出皇子,宫中有着坏心思的人不少,等着把嫡皇子拉下来,好扶着那些庶皇子们上位呢。

当年先帝的后宫如此,如今天子的后宫,皇长子既为长,又是宫中唯一的皇子,受到的关注不比当年天子少,只如今皇长子身份多了个“庶”的身份,虽打眼却碍不到旁人去,如今倒也安生,更甚者,怕还有不少人打着让皇长子往后同嫡子争一争的念头,若这个“庶”变成了“嫡”,那才是后宫不太平的时候。

杜嬷嬷安慰她:“娘娘放心,宫里除了芸香几个,她们人虽年轻,但性子可机灵得很,还有刘、成两位嬷嬷守在外边,连秋夏两位嬷嬷昨日夜里就去安歇了,白日里也会在宫中镇着,娘娘只管放心便是。”

钟萃轻轻颔首:“我知道的。”话虽如此,但钟萃当母亲的,哪里能当真放心,便是再多人守着,只要自己不在,总是会担忧。

杜嬷嬷出门去吩咐人了,钟萃想着接下来的章程。待花盆、匣子等送了去,前殿里仪程也将将开始,待仪程毕,前殿后宫开始发下赏赐来,从宫中娘娘到各家外命妇。

往年宫中无中宫,高太后又闭宫不出,外命妇们只等着宫人抬了赏赐登门就行,今岁却不同,高太后并无下旨免了入宫之事,按规矩,接了赏的外命妇们皆要入宫谢恩。

命妇们入宫谢恩,还能随同宫妃一起赏石榴花,由宫中设宴宴请命妇,前殿天子宴请朝臣,宫宴由内务处负责,从简单的茶饮糕点,到用具、菜色酒水,位置安排,每一样都要钟萃拍板安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