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0节(1 / 2)

加入书签

另外更重要的是,哪怕老皇帝真如愿驾崩了,如无意外,他也必然会留下赐死坤皇后的圣旨。

还是得先发制人!

要知道,坤氏有着三王都没有的优势,坤国舅作为帝皇心腹,坤氏女居后位执掌后廷数十载,而坤皇后可是国母,一旦老皇帝驾崩而小赵王也跟着归西,坤皇后是能名正言顺出面过继虔王幼子,扶其登基的。

几乎是老皇帝隐隐一露出矛头调转的态势,兄妹俩都没说出口,心下却同时下了同一个决断!

可要完成这件事,却并不容易,首先,老皇帝对坤氏防备很深的,而坤氏固然强大,对上帝皇,却还是不够。

所以,必须纵横联合,先拉拢到必须拉拢的助力。

坤国舅名单上头两个名字,就是杨延宗和季元昊。

作为朝中新贵,二人拢起了四王府六王府很大一部分的势力,如今可谓当之无愧的权臣之一。另外更重要的,季元昊是宗室,而杨延宗身份则更微妙,坤国舅隐隐知道,他和老皇帝有些勾连,这若利用得好,未必不能就此打入老皇帝的内部,对他们可是有大利的!

综合重重因素,拉拢这二人势在必行,并且非常重要。

坤国舅双眸如鹰,心绪清明,“最好想办法促使他们主动相投。”

坤皇后微微蹙眉:“那可要找人接触他们?”

“不急,”坤国舅眯眼:“先观察些日子。”

先找人接触了,若顺倒好,倘若不顺,再使其他办法,就成了强扭的瓜,不美了。

这极度不利于后续的联手。

这两人的意向,观察一段时间,旁敲侧击一下,就能看出来了。

老皇帝年纪越来越大,行事越发雷厉风行大刀阔斧,除了坤氏,下一个未必不是他们俩。

杨延宗和季元昊都是聪明人,想必是心知肚明的。

……

那杨延宗和季元昊是什么意向呢?

当然是不掺和了。

是的,两人确实心知肚明,老皇帝解决完坤氏后,下一个目标如无意外就是肃清朋党了。

可在两人的刻意之下,大幅度削减了许多怀疑他们、过度忠于原来四王六王的人马,如今的四王党六王党,可是比以往瘦身了很多,也势弱了不少,早已今非昔比了。

两人都是走一步看三步的人,这个度拿捏得刚刚好,介乎于老皇帝手松一点能容忍,紧一点就忍不住的度上。

端看如今老皇帝没有对他们出手,反而在朝上朝下采取适当的怀柔手段,此番效果就可窥一斑了。

这在将来也是有不小的操作空间的。

首先一个,老皇帝看着真的挺老迈的了,并且他迫不及待立小赵王为太子并如此急迫将矛头对准坤氏,很难让人不怀疑他的身体究竟到了什么程度了。

坤氏树茂根深,又一直是皇帝心腹,势力纠缠在一起,想一时半会就铲除可不容易的。

退一万步,老皇帝真熬住了。

可小赵王又那么小,就算有辅政大臣,谁担保这些目前忠心耿耿的臣属将来不会滋长野心,成为另一个挟幼主的权臣朋党呢?

不如留下杨延宗季元昊二人,或许适当再削一削,成就多方互相掣肘的局面。

帝皇之道,在于平衡,对于想亲政的小皇帝而言,铁板一块的朋党可远远比好几个党派艰难多了。

反正将来不是没有操作空间的。

肯定就比现在和坤氏勾连一气去干逼宫的事安全的多,也轻松得多。

“管他东南西北风,你我自岿然不动。”

季元昊端起一杯酒,和长桌另一边的杨延宗遥遥一碰,潇洒干尽,正事商量完毕,他起身走人。

两人都不是多臣心的人,逼得狠了,不是干不出逼宫的事,但目前局势是根本没必要。

季元昊走后,杨延宗起身,立在大广亭的台阶上,秋宵风冷,徐徐鼓动衣袍,阿康小心探头:“主子,咱们是回书房,还是……后院?”

这些时日,杨延宗身边的贴身亲卫,都是这般探头探脑试试探探给正院说话,这让他心生恼怒,她这给了他身边的人多少好处这是?!

杨延宗冷冷瞥了阿康一眼,“下回再敢这般说话,五十军棍!”

“全部都是!!”

他拂袖而去,阿康吐吐舌头,不敢吱声了,赶紧七手八脚跟上去。

……

然而即便杨延宗和季元昊不打算动,可新贵显赫又有兵权在手的二人,最终还是很难避免卷入这个旋涡的中心。

“既然不动,那就想个法子让他们动起来。”

坤国舅慢慢转动着手心两个羊脂玉球,淡淡道。

对于杨季二人的动态,他一点都不意外,所以他一开始就不打算让人尝试接触。

坤皇后端坐在沉香木长榻的左侧,坤国舅则端坐在右侧,两人说话间,抬眼看向暖阁侧边的一扇小门,坤皇后凌厉的丹凤眼一扬,“让他进来吧。”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这个棋子放了这么多年,总算到了派上用场的时候了。

片刻,小门的朱红色门帘一动,出来一个披着黑斗篷的人,此人无声俯首:“娘娘,国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