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0节(1 / 2)

加入书签

对比之下,作为他的敌人,感觉就不是那么美妙。

在西原国军队继续开拔,不断攻城略地时,羲河日夜兼程回到都城,一路上风尘仆仆,身体和精神都备受煎熬。

君臣相见,东梁侯面色阴沉,羲河形容枯瘦,满目血丝,沙哑着声音道出郅玄所言。

“竖子敢尔!”

东梁侯陷入暴怒,羲河难免被迁怒,即使没有免官,因背负战败之名,日子也不好过。

羲河被剥夺领军权力,羲氏子弟没有马上被逐出军中,手中权利也被瓜分,逐渐沦为傀儡和摆设。

一夕之间,羲氏门庭衰落。

羲河闭门不出,属官门客猢狲散,底蕴仍在,表面却现凋零之相。

见到羲氏的遭遇,不少氏族感到齿冷,却也没有出面,更没有帮扶一把。

这种情况下,禾氏登门拜访就显得弥足珍贵。

来人是禾氏家主,同羲氏既非姻亲也非故朋,在朝堂上更非同盟,在众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时候,突然向羲氏递出橄榄枝,羲氏感激之余,难免也会生出戒备,心中很是想不通。

旁人满头雾水,不代表羲河找不到头绪。

他记得禾氏是稷氏旁支,稷氏有女嫁给王子淮。不久之前,王子淮迎侧夫人桃,此女正是西原侯妹。

一个圈子绕下来,羲河很快理清线索。

想起年轻俊秀的西原侯,回想他当日所言,联系近日来发生的种种,他不由得陷入深思。

身为臣子,他不负东梁侯。

作为羲氏家主,他必须为家族考虑。

羲氏扎根东都城数百年,不想就此沦落,败在自己手中,或许应该换一换立家之地了。

第一百六十七章

天色未亮,中都城外已排起长龙。

队伍排成两列,既有等待入城的村民也有远道而来的商队。

商队为照亮点燃火把。

火光摇曳,拉车的马烦躁地踏着蹄子,发出阵阵嘶鸣。为控制住马匹,队伍中专门备有马奴,身材高大健壮,五官带有明显的胡人特征。

村民聚在一起,或扛着农具或背着藤筐,还有一些人扛着麻袋,里面鼓鼓囊囊,大多是硝制好的兽皮和自家编织的麻布,准备带到商坊交易。

商队来自五湖四海,因出身地不同,服饰口音有所区别。彼此之间却不见生疏,初次见面也能很快打成一片,互相传递消息,在入城之前就定下交易,显得十分热络。

“听说了吗,西原侯亲自领兵,打下东梁国八城。”一名商人开口道。

“岂止八城,我从东边来,分明已下十城!”另一名商人补充道。

围在附近的商队成员纷纷竖起耳朵,不约而同瞪大双眼,口中发出惊叹。

“这才多久?”

“不到两月。”

“军威如此之强?”

“听说西原侯得上天眷顾,有神术,西原国甲士刀枪不入,遍身箭矢不倒!”

商人们越说越离谱,从正常的战场搏杀逐渐向神鬼之说靠拢。

另一支队伍中的村民也被吸引,逐渐停止攀谈,控制不住靠近商队,想要听一听最新的消息。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旭日东升,第一缕阳光驱散黑暗,厚重的城门缓慢开启。

最先入城的不是商队也不是村民,而是一队头插羽毛的飞骑。

骑兵策马奔驰而来,至城门前不停。守卒见到盔顶红羽,立即退至两旁,不敢阻拦。同时横起长矛排开人群,以免拦住道路,拖慢骑兵入城的速度。

这些骑兵自东而来,带回西原国和东梁国最新战况。

自西原国出兵,迄今不过两月。

五路大军齐头并进,一路上摧枯拉朽,连下东梁国十二座城池。沿途大小氏族无法组织起有效防御,属民担心秋收不愿意打仗,大多一触即溃。更有甚者,惊闻郅玄麾下传言,不敢同其交锋,氏族带头望风而逃。

这种情况下,除开大军行路的时间,至多两天就能拿下一座城池。

换成小国也就罢了,偏偏是东梁这样的大国,同样以善战闻名,令东夷及周边国家闻风丧胆,对上西原国大军竟如此不堪一击。

消息传出,天下震动。

别说是大小诸侯国,中都城上下都开始坐不住,时刻关注战场情况,连续派出飞骑,唯恐错过任何情报。

骑兵飞驰入城,一路穿过庶人坊和国人坊,速度丝毫不减。进入氏族坊,骑士才拽住缰绳,战马口鼻喷出热气,嘴边垂下白沫。

早朝尚未开始,卿大夫陆续在王宫前下马,三三两两走在一起,谈论的都是战场情况。

西原国出兵之前,众人都以为两国实力相当,这场国战早晚陷入拉锯。为免消耗太大,甚至影响到国本,最终必然要请中都城出面,给双方一个缓和的台阶。

不想两月过去,战事的发展出乎预料。

自忖了解西原国之人,面对战报也是目瞪口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