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节(1 / 2)

加入书签

好在河上建有数座石桥,个别在暴雪和寒风中损毁,大多数依旧牢固如初。

冬季桥面被冰雪覆盖,看不清石桥全貌。待到冰雪融化,残冰被河水冲走,才能看到直插河底的桥墩,以及用石板铺设的桥面。

有些石桥年深日久,在西原国和北安国立国之前就已存在。桥身上雕刻着陌生古怪的图腾,常年累月被河水冲刷,线条已经模糊,只能从轮廓推断是某种庞大的野兽。

军队集结完毕,号角声随之响起。

大军在命令下排成长列,由卿大夫的战车打头,跟随氏族的旗帜,分别从不同的石桥过河。

起初一切顺利,郅玄过桥时,异变突生。

上游河面突然沸腾,大群的河鱼跃出水面,荡起层层水花,如倒悬的雨幕。

鱼群后是三道白色水线,速度飞快,眨眼时间追上鱼群,悍然冲上前,使鱼群陷入混乱。

水声涛涛,更多水线在河面出现,向鱼群包围上去。

鱼群一边游动一边掀起更多浪花,让人看不清水下究竟发生了什么。

距离靠近,藏在水下的猎手终于现身,竟然是数条体长超过五米的鳇鱼。这些巨鱼全身无鳞,只在背部长有骨板,性情极其凶猛,被捕食的鱼群只能仓皇逃命。

郅玄的战车行到桥上,刚刚抵达石桥中段,鱼群已冲到桥墩下。

为躲避捕食者,数条河鱼一跃跳出水面,试图跳过桥身。

不可思议的是,有一条鳇鱼竟也随之跃起,只可惜弹跳力不足,没能回到桥对面的河中,而是咬住一条鲤鱼坠落,半身落在桥面,另外半身挂在郅玄的战车上。

战马受惊,当场人立而起,发出咴律律的嘶鸣声。

驾车者和戎右合力拉紧缰绳才勉强控制战马,没让战车被拖拽到桥下。

此时此刻,无论西原国还是北安国军队,众人的注意力不在马上,而是全被挂在战车上的鳇鱼吸引。

虽然现下还没有鲤鱼跃龙门一类的传说,但是巨鱼主动上门,怎么看都是吉兆!

过河的队伍因此驻足,两国卿大夫看向郅玄,面现沉思之色。

赵颢目睹方才一幕,也不由得有些惊讶。

作为当事人,郅玄大脑出现短暂空白。就在刚刚一瞬间,鳇鱼的尾巴扫过车身,差点砸在他身上。若不是躲闪及时,难保不会受伤。

等他回过神来,发现众人看向自己的目光,再看看挂在车上的鱼尾巴,只觉得嘴里一阵阵发苦。

事情发展到如今地步,完全像是脱缰的野马,想拽都拽不回来。

解释有用吗?

没用。

一点用都没有!

关键是他真的解释,有人会信他吗?

好好走在路上都能遇到一群狂野的鱼,水路不走偏要跳出来自由飞翔,他有什么办法?

他这运气实在没法说。

干脆什么都不说,沉默了事。

第十九章

大军过河之后,连续数日急行军,于一场细雨中抵达郊地。

本次征讨狄戎,两国大军共剿灭大小胡部十余支,缴获牛羊各以万计,马匹数千,其中不乏肩高粗壮的优良战马。另有兽皮百余车,以及未经打磨的彩宝和湖产珍珠。

彩宝和珍珠数量不多,一部分还是从南方流入,年深日久,颜色有些泛黄。

和牛羊马不同,彩宝珍珠无论品质如何,都将作为战利品呈送国君,再由两国国君赏赐给有功将士。

大军行进时,郅玄的战车行在队伍最前方,同范绪仅差半个车身,为众人侧目。

他不想如此出风头,奈何形势不由人。

斩杀酋首的大功,日渐拔高的名望,再加上过桥时发生的意外,他犹如顶着聚光灯,时时刻刻吸引众人目光,想低调已是难如登天。

主动送上门的鳇鱼已被装在车上。

奴隶们清空一辆运粮车,铺上从水中捞起的冰块,再盖上两三张草席,确保巨鱼能完整运回郊地。

关于这条鱼的处置方式,郅玄接受范绪的建议,带回郊地呈于西原侯。被鳇鱼咬住的鲤鱼则在中途休息时下锅,一半进了郅玄口中,另一半作为感谢送给范绪。

沿途之上,看到陆续冒出的青草,不免想到春耕。关系到全家一年的粮食,大军上下皆归心似箭。

不需要卿大夫下令,甲士主动加快行军速度,役夫和奴隶推动粮车驱赶着牛羊,速度丝毫不慢。

被俘虏的狄戎走在队伍最后,双手捆着绳子,身上裹着兽皮,一个个垂头丧气步履蹒跚。他们很清楚接下来的命运,却没有一个敢逃跑。

逃走的下场只有死路一条,跟着大军去往中原,或许还有活命的机会。

三万大军返回郊地,西原侯和北安侯提前得知消息,摆出国君仪仗亲自出迎。

数十名巫先一步赶到,望见玄色和赤色的队伍,立即高举双臂,用祝祷迎接归来的大军。

雨水簌簌落下,由小变大,由缓转急,很快连成烟灰色的雨幕

巫在雨中发出高亢的声音,不断腾挪跳跃,模仿着野兽和禽鸟的姿态。不多时,身上腾起阵阵热意,脸、脖颈和前胸都开始泛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