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5节(1 / 2)

加入书签

现在这个年景,人口就代表工分,大家都铆足了劲地想要生孩子,公社里的房子自然也不宽裕,但纺织合作社现在招了这么多人,和制衣厂的合作也越发深入,公社自然也就越来越看重这个团体了, 想来这事儿也不会太难。

果然,不过两三天的样子,女工们刚开始培训了两天, 公社那边就来消息了, 决定把公社学堂旁边的几间废弃房拿来用, 纺织合作社直接整体搬迁过去。

公社学堂旁边那几间房可不一般,这可是当年解放的时候老地主家的房子,这么多年也没人敢提起要搬进去, 只是时不时地派人修缮修缮。

那可是一个三进的大院子,土墙上顶着的是结实的瓦片,不管雨有多大,里面都不会漏水,算得上是这十里八乡最好的屋子了。

当然,里面的家具摆件儿什么的大部分早就砸坏了,剩下的也大多交上去充公了,几间屋子不过是个空壳,但墙体结实牢固,也能住人。

其实以前公社不是没想过把这地方作为公社的办公室的,但最终还是觉得不太妥当,实在是太奢侈了,作风不好,还是选择了把以前的老祠堂改了改,作为公社的领导大院。

这间气派的院子也就留到了现在,只是时不时地用来接待上边儿的领导,或者用来开会、晒谷子,也算是利用上了。

现在纺织合作社居然搬进去了!公社里的人都感受到了公社对纺织合作社的重视,一时间,那些女工便成了公社里的香饽饽。

那些没结婚的大闺女自然不必说,甚至还有人把主意打到了陈寡妇的头上,陈芳那边儿自然也有人找,甚至前面的婆婆还私底下来找过她,想要把新进门的媳妇儿休了,让她和自己的儿子复婚。

一时间,几个大队的媒婆腿都快要走断了,秋老太却私下找她们谈了话,现在纺织合作社正是稳步前进的时候,她还是建议她们晚几年再考虑终身大事,以后或许会收获更好的夫婿。

其实不用秋老太说,她们自己也明白,纺织合作社以后可是有大出息呢,她们多留一留,熬一熬,以后的前程也大着呢,说不定以后靠她们自己就能撑起一个家。

陈寡妇甚至已经打定主意不再结婚了,她底下有个儿子,现在纺织合作社的事业又那么好,就算是靠自己也能养活儿子,以后要是嫁了人,后爸对孩子不好,她心里才会后悔一辈子呢!

地方选好了,纺织合作社就找了个好天气,把纺车、织布机、麻线……所有的生产工具和生产原料都搬了过去。

当然,还搬了几张床,一套锅碗瓢盆,归置在一起作为宿舍,有些女工家里离公社比较远,平常可以在宿舍休息做饭,省的天天早起晚睡地折腾。

为了女工们的安全着想,秋老太还专门抱了两条狗崽子来养,养熟了就可以看门护主了。

这还不够,秋老太还狠狠心砸了几个玻璃瓶,在围墙上边插了一圈密密匝匝的玻璃渣子,这院子的围墙本来就高,再有了这些玻璃渣子,基本上就绝了翻墙这一条路了。

选择住宿的人虽然不多,但也有那么八个,其中还有五个是做惯了农活,膀大腰圆一把子力气的婶子们,给了其他三人满满的安全感。

大院的几个房间里的门闩也都结实得很,每个都有足足三道,还都用的是最结实的木头。

再有,这地方也靠近公社学堂和公社大院,人员密集,一般人也不敢在这里闹事。

纺织合作社搬完地方,就开始接制衣厂的单了,前期自然是先忙着纺线织布,后面等布料足够了,再来统一漂染。

现在布料大多是染成灰、蓝、绿三色,前进公社又分布有很多板蓝根和蓼蓝,所以就统一染了蓝色的布料。

可惜现在板蓝根还没有发芽,只能用昨年存的靛蓝来染布,等这一季的板蓝根都长出来了,再托公社多割一些,多发酵一些靛蓝来用。

纺织合作社的女工们忙得如火如荼,公社里的其他人也没闲着,现在正是春耕的时候,她们得忙着除草耕地,给水稻的育苗做准备。

这可是个麻烦事儿,歇了一个冬天的水田早就已经长满了杂草,大家先得锄一遍草,再挖个沟把河沟里的水引进去,接下来就得靠耕牛出马了,整个大队就这么几头耕牛,大家都得轮流着用。

他们大队还算不错,至少还有几头牛,有的大队甚至耕牛不够,还得靠人力来耕田。

那铁犁可不轻,就算是耕牛在前面带着,后面扶犁的人都得累一身汗出来,现在靠人力在前面拉,那更是能把人累得半死不活。

但无论如何,不管多苦多累,那地都得耕出来,不然没有收成,整个大队都得饿肚子。

地耕过一遍还不行,水稻育苗得用平整的地。所以耕完了之后还得把耕后细细的水田放满水,等泥土都泡软了,再用木板来回拉动,把泥土抹平。

抹平后的土地就可以育苗了,把昨年长得最好的几把稻子留作种子,休眠了一个冬天的稻种现在就得下地了。

把稻种撒上,不过多久,它们就会从沉睡之中醒来,发芽、长高……等到那个时候,就得开始栽秧了。

水稻的育种工作忙活了好几天,等到稻种们都出了芽,林建国才勉强能休息下来。

不过刚闲下来几天,公社那边又叫他去开会了。

陈书记捧着一个冒着热气的搪瓷缸,嘴里滔滔不绝地说着话:“省里过几天会派过来一些专家,要来咱们公社修水库,好像是要搞什么……水利工程,对,就是水利工程,挖水库的人也得让咱们公社出,我问了,挖水库的工人每天都工分可以多五分!”

这话一出,会议室里就开始沸腾起来了,每天多五分的工分!那每个月得多多少的工分啊?世上咋会有这么好的事情哩?

林建国也兴奋了一瞬,但却又强迫脑子转回来,他可不相信天上掉馅饼儿的好事儿,平白多的五个工分,不知道还得怎么挣呢。

“陈书记,那挖水库的活儿好干嘛?比起种地来说怎么样?”

这时候,其他人也反应过来了。

“对呀,对呀,咱们以前也没挖过水库,那挖水库的活儿累不累啊?危险不?”

“诶,我好像听我那大舅子说过,听说挖水库比打石头还累呢!而且啊……他们那个工程听说还死了个人哩!”

“啊?死人?那多危险啊?咱们可以不挖水库不?以前没有水库,咱们不也过得挺好吗?”

陈书记咳了一声:“咳咳……大家也不要危言耸听哈!我听县里的领导说了,这次来挖水库的工程师可是数一数二的,应该出不了什么问题……”

“诶,那到底可以不挖吗?我觉得就现在平平淡淡地也挺好,咱们也不贪那……五个工分吧?”

“五个工分呢!那得多分多少粮食啊!我觉得,咱们可以试一试,不是说那人不是很厉害吗?应该也出不了什么事?”

“是啊是啊,我们家那小子就缺个媳妇儿了,要是今年分到的粮食多,那他就能娶个媳妇儿,生个大胖小子了!”

“不不不,这有危险的事情……”

陈书记看下面又开始闹腾了,赶紧又咳了一声,把场面控制住。

“咳咳咳……大家都不要着急,今天就是和你们商量呢,时间足足的!我听上边儿的意思呢,这水库好像是非修不可了,听说是什么统……统一规划的!”

“这咋还非修不可了呢?咱们修个水库有什么好处吗?是不是能在里头养鱼啊?但养鱼也不用闹这么大吧?”

陈书记叹了一口气,道:“咱们地方小,消息也不灵通,我去县上开会,说起修水库的事儿,人家县上的领导才给我讲了,今年下游发大水了,淹了好几个村子,还死了好些人呢!县上的领导说了,只要咱们上游的地方修了水库,有人管着水闸,下游的村子就安全多了!是,修水库是累,但咱们也不能看着咱们的同胞受难不管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