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1节(1 / 2)

加入书签

阿牙的胡须软而稀疏,比较容易处理。但是刮那几根留得比较长的胡子的时候,也会刮不干净,总会留下那么一小茬。

保罗的胡须则坚硬,而且他的脸上有伤,十分崎岖,刮胡子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

“我都是用剪刀修胡子的,很久没有用过剃须刀了。”保罗对此不以为意。

刘嘉摸着下巴:“那不行,一个都不能少。我有个想法……”

阿牙本能的反应就是向后退一步,她每次“有个想法”的时候,都是奇奇怪怪,难以实现的主意。

“别这么紧张嘛,”刘嘉笑得好像狼外婆,“你看这刮胡刀,只有一个刀片。”

多新鲜呐,谁家的刮胡刀不是一个刀片。

“保罗他是外国人,他不懂,你是中国人,肯定知道关羽的拖刀计吧。”

阿牙困惑地看着她。

刘嘉又继续说:“就是先砍胡子一刀,假装转身逃走,趁胡子不注意,再反手砍它一刀。”

阿牙大为震惊,什么,还能趁胡子不注意?

刘嘉兴致勃勃地补充:“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这就是告诉我们,刮胡子用的刀片,应该要用三个刀片,连着砍,才能把胡子刮干净。”

阿牙眨巴着他的眼睛,老板连古文都拿出来拽了,看来她的“有个想法”是志在必得。

他反倒松了一口气,刘嘉在坚定的想做什么的时候,心里都已经有了具体的设定,不会让他跳出舒适圈,自己寻找光明的未来。

“老板,您有什么指示,直接说吧。”

刘嘉把她见过的五层式剃须刀的样子画给阿牙:“我希望你能想办法,把这些刀片这样子叠放在一起。”

“就这?”阿牙头一次听说这么简单的工作,他很自信。

然后,他就知道什么叫做步入深渊的第一步。

“诶?跟我想像的不一样啊。”刘嘉拿着阿牙交来的刀片,发现那厚度,相当的丧心病狂,跟她认识的剃须刀长得完全不一样。

叠在一起刮胡子,胡子受到的是钝器伤,或者是强拉硬扯伤,而不是标准的锐器割伤。

阿牙根本不知道她的想象是什么,只能默默地等着老板再给她下命令。

刘嘉仔细检查刀架设计之后,摆摆手:“刀架设计的不错,行了,没你的事了,去忙吧。”

有人被放走,就有人会被抓住。

刘嘉找到生产刀片的厂家,要求把刀片的厚度起码再削减一半。

厂长对这个要求理解不能:“小姐,刀片太薄的话,容易碎。”

“你不让它碎不就行了。”刘嘉的话让厂长无法回答。

如果不是Emma名声在外,他就要认为眼前这个女人是吃饱了撑的来找碴的。

刘嘉拿出了一个巴掌大的金属片,递给厂长:“你可以试试用这种材料,说不定会有特别的效果。”

“这是什么?”

“德国秘密研发的神秘金属。”刘嘉一脸高深,“是战时有人从柏林悄悄偷出来的,辗转从布拉格偷偷运到巴黎,这东西发明的晚了一步,要是在德皇投降之前拿出来,德国人就赢了。”

这种地摊文学风对于21世纪的人来说就当一个笑话听听,跟“我,秦始皇,打钱”差不多一个意思。

但在21世纪还真有人相信秦始皇复活,被诈骗,又怎么能怪人家20世纪20年代的人上当。

厂长手里托着那半块形状怪异的金属,让手下人试着去把它熔了。

刘嘉这次倒也不是完全忽悠人,这片金属是刘嘉去宝马公司的时候,无意中发现的一个炮弹碎片。

那是德国当时最高科技水平的试验品,差一点就要装上宝马牌飞机,去轰炸巴黎了,可惜,没来得及。

只剩下了这么一片实验后的剩余物,刘嘉怀着“这是一战的纪念品”的态度把它带回巴黎。

当她发现五层刀片厚到根本没法用的时候,刘嘉就想起了大陆的东南方向,名为金门的地方,那里有三大特产,其中一样特产是菜刀。

传说它们的菜刀好,就是因为当时“万炮震金门”,炮弹嗖嗖地掉下来,当地人就去捡了弹壳用来打刀,炮弹质量好,打出来的菜刀特别锋利好使。

于是,她才会想起带着炮弹片去找刀片厂的人试试。

刀片熔开,按照刘嘉的要求压成了0.1毫米的极薄刀片。

“不行啊,淬火之后太硬,轻轻一碰就断。”技术工程师过来回报。

厂长看着刘嘉。

“加热和淬火的工序多来几次,能不能好一点?”

工程师摇头:“不行……”

接下来他解释的东西,刘嘉一个字都听不懂,什么应力,什么屈服点,什么复相,金属间相……

她只听懂了一点,好像是降温速度不够快导致的。

“等着!我给你们找降温速度够快的东西来!”刘嘉一个电话,叫来了两大箱干冰。

钢铁厂平时降温只用冷水,哪见过干冰,只当这是外行的瞎胡闹。

厂长根本就没有抱以希望。

结果,真的是胡闹,温度还是没有降到位,做出来的刀片依旧不能正常使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