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5节(1 / 2)

加入书签

好好的花滑被这些女人们搞得乌烟瘴气。

其中赛里斯夫人的往事也少不得被拉出来锤一番,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

Emma更是难辞其咎,在好几份报纸上都看到评论说Emm’a house的品味低俗,审美劣质,做出来的衣服只会强调身体的曲线,勾引异性,满脑子的下流思想。

所有人都应该抵制这种恶俗的品牌,见到就要封杀。

刘嘉看着好笑,这些论调,怎么看着这么眼熟呢?

难道,大清正统在伦敦?

然而,报纸评论义愤填膺,Emma却接到了不少来自英国的询问电话和信件,有希望购买那套花滑表演服的,也有询问能不能定制其他款式的。

有几个英国客人直言,就是看到报纸上的评论才来问的,不然都不知道上哪儿找这衣服。

刘嘉问道:“你们不怕被人骂吗?”

“哈哈哈哈哈……”一个客人在电话里笑出声,“哦,亲爱的,你完全不必为我担心,我现在想要把一个男人弄到手,特别需要一件能勾引异性的衣服。”

店里来了一队特殊的客人,是刘嘉两次上门想推销表演服都被拒绝的法国女子花滑队。

她们这次来,是希望刘嘉能为她们制作参加北欧运动会表演服的。

“你们的父母同意吗?”刘嘉问,之前她们拒绝的理由就是爹妈不肯。

为首的队长露出笑脸:“他们看到英国校际联赛的新闻之后就同意了。”

呃?刘嘉不是很懂他们的脑回路,那新闻下面难道不是一片骂声?

原来这又是奇怪的英法百年恩怨带出的事,Emma’s house的品味,一部分法国人认可,另一部分觉得太前卫,多有诟病。

但是,Emma’s house是开在巴黎的,开在芳登广场的,要骂也只能是他们法国人骂,轮不到他们英国人开口。

凡是英国人支持的,法国人就要反对。

凡是英国人反对的,法国人就要支持。

何况是直接骂到法国品牌头上的,那能忍?

再者,法国人一向认为自己对时尚的品味远高贵于英国人,英国人代表着古板、僵化、抱着皇室的荣耀不肯撒手。

他们说Emma’s house太浪,法国人就说英国人食古不化,没见识没品味,还活在十八世纪。

于是,在刘嘉都不知道的世界里,她设计的花滑服成为抨击英式老土审美的武器。

法国女子花滑队立志要在北欧运动会上出彩,就算做不到技压群雄,她们至少也要挣个艳压群芳。

就是这么有胜负欲!

“这次你们决定音乐和动作了吗?”刘嘉问道。

花滑队的队员们不明所以,她们只是想过来做衣服,穿在身上好看、便于运动就行。

“音乐?”队长很诧异,他问道,“音乐是什么?”

刘嘉更惊讶:“你们到现在还没有决定音乐吗?”

“为什么还要有音乐?”

此时的刘嘉并不知道,现在的花滑,就真的是花样滑冰,跟音乐一毛钱关系也没有。

全场就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看着一个人,或者两个人在冰上“哧溜~”“哧溜~”“咻~~”

直到1932年,才有第一个带音乐的花样滑冰。

而且,那还不是后世的放碟,而是在冰场上放了整整一支活人组成的乐队,现场吹拉弹唱。

至于英国校际表演赛为什么有,完全因为那只是大学生之间的活动,又是表演赛,娱乐成份居多。

本来她们并没有想到还可以配乐,是刘嘉一直对她们说音乐音乐,让她们误以为配音乐是法国人最新搞出来的新花样。

本着法国人要有,我们也要有的精神,她们才没有对刘嘉给她们找音乐的行为有任何的质疑。

所以,她们才在表演赛上用大喇叭放了音乐。

全场独一份。

音乐响起时,所有观众都被震惊了:什么?花滑还能配音乐?

当然也没有人反对,没有人知道这算不算违规。

因为没有规定说在比赛的时候,场外能发出什么声音,不能发出什么声音。

现在她们都不知道,自己能拿冠军,到底是衣服勾了评委的魂,还是因为音乐,亦或是她们的技术当真那么牛逼。

队长向刘嘉解释了半天,才让她清楚的知道,现在正式的花滑比赛是不用音乐的,现场也不确定有没有可以播放音乐的工具。

至于故事性,那就更没有了。

好好的花滑,搞得跟考驾照的科目二一样,默默做完所有规定动作,然后滚蛋离场,等评委评分。

刘嘉被真正的花滑比赛规则搞懵了,她愣了一下,然后对姑娘们说:“那,规则有禁止用故事性的节奏来编排动作吗?”

“没有。”

唯一的要求就是把这个难度之下的动作该展示的都展示出来,至于怎么展示,可以由各队自由发挥。

刘嘉点点头:“那还是可以搞出剧情的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