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1节(1 / 2)

加入书签

“就像初春的时候,冰雪还没有完全消融,地下已经隐隐有小草的嫩芽探出地表,推开身上的凝冰,远远的看见好像有一层绿色,但是走近看,还是冰封的大地。”

如果是对一群上过学的中国人,直接说“草色遥看近却无”就好,对法国人还得用比喻。

刘嘉说了半天,他们大概领悟到,就是不能太五颜六色,要清淡素雅,又要闪闪发光。

行了,闪闪发光这个设定是逃不掉的了。

只有北欧运动会,这个面子不够大,法国人民是不会因为一个在斯堪得那纳亚半岛上举办的运动会而特别激动。

不是全民关注的热点,这个热度蹭起来都不得劲。

而且,刘嘉对冬季奥运会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有,也非常好奇。

这件事能问谁呢?

当然问顾拜旦,他这会儿还活着呢!

他是法国人,就住在巴黎。

通过卡佩夫人的关系,刘嘉与顾拜旦见面。

顾拜旦早就知道刘嘉了,他一直关注着法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今年苏珊拿到安特卫普奥运会的网球冠军时,他就在观众席上。

他被苏珊那身大胆的裙裤震惊了。

然后得知这身衣服是Emma提供的。

他以为Emma一定是个化着大烟熏妆,烟视媚行,大胆泼辣的女人。

没想到是一个东方人,看她的模样,应该是穿着漂亮衣服坐在屋里,品茶赏花,温柔怯懦的那种。

刘嘉对嘴唇上留着两撇大胡子的顾拜旦唯一的印象就是:胡子看起来好蓬松啊,喝汤的时候不会泡到碗里去吗?

双方聊开之后,顾拜旦惊讶于刘嘉对奥运会的认知,他不理解:“贵国从未参加与奥运会,为什么你知道这么详细?”

“我国不参加,不是不想参加,实在是没空参加啊,你看从中国到法国,坐船要四十多天,四十多天不训练,闷在一个小小的船舱里,这成绩还能好吗?比不出来真实水平,那就只好不参加啦。”

刘嘉又接着说:“就像北欧运动会一样,南欧和西欧参加的人也不多。今年奥运会上冰球和花样滑冰这两个项目这么火,什么时候才能有真正的冰雪奥运会?”

顾拜旦告诉她,他已经向奥委会提出申请,希望可以举办冬季奥运会,一个星期之内就会有结果。

哦?

刘嘉知道1924年的奥运会是在巴黎举办。

如果能把冬季奥运会一波拿下,那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届冬季奥运会。

一向自信的法国人,肯定会为此事非常得意。

这个时候推出冰雪系列彩妆,效果会非常好。

可是,法国到底会不会拿下世界上第一届冬奥会?

刘嘉不知道。

除了花滑,她根本就不看冬奥会的其他项目。

顾拜旦对奥委会能通过他的决议十分自信,但是谁知道会不会像今年一样,北欧四国再来一次强烈反对。

更不关心冬奥会的历史发展。

所以说,还是爱得不够深啊,没有因为花滑而对冬奥会产生特殊的感情。

刘嘉悔得要命,怎么就没有稍微好奇一下呢。

这个热度到底存不存在,能不能蹭,就需要她做出决策。

顾拜旦对刘嘉的印象,还是那个做了一件惊世骇俗衣服的女人。

他询问刘嘉这么设计的初衷是什么,是不是想要争取更多的关注?

刘嘉知道他的意思,不就是想说她跟一些无下限的主播那样,为了争眼球,什么下流的事情都能干得出来。

刘嘉一本正经地回答:“据我所知,您的好友狄东先生,为奥运会提出更快更高更强的口号,而您提出的口号是“团结、友好、和平”。他的身份是修道院的神甫,按理说,您的口号应该由他提出才更合适,不是吗?”

顾拜旦没想到她连这件事都知道,笑笑:“你继续说。”

“我的目的,与他一样,臃肿的长裙,会极大的限制人在运动时的发挥,难道女运动员就不配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现在已经是二十世纪了,不是禁止女人参加,甚至连当观众都不可以的古代奥运会……”

“我为了让比赛可以顺利进行,节省哪怕那么十秒,专门研制了拉链,如果只是为了搏人注意,何必费这个精神。”

刘嘉摆事实讲道理,让顾拜旦相信她是一个积极推进体育事业的女性,因此对她的态度更好,愿意再多说一些。

话题又说回冬季奥运会的比赛项目,顾拜旦说他在滑雪时注意到,那些女滑雪者,还身穿皮短裙,很不方便,也并不能防风保暖。

现在女式裤子已经出来一段时间了,但是在街上看,就算是十二月,也是穿裙子的女人居多,只有特别时髦出位,追求个性的女人才会穿裤子。

有钱去奥地利滑雪的女人多数都是大家族的人,她们地位虽不如荷兰女王,讲究规矩方面只怕不比她差。

在一个已经固定的社会里想要推动变革很难,女裤的真正兴起,得等到二战来临,男人们又去上战场,女人们又从家里走出来参加工作。

刘嘉不觉得自己可以以一己之力强求。

除了裤子的问题之外,还有保暖防风的问题。

现在滑雪的人穿的都是纯羊毛的厚呢子外套,里面加穿纯羊毛的毛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