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0节(1 / 2)

加入书签

缝纫厂的技术工、领班,还有负责镶嵌的工人,他们,坐在右边。

平时设计师吐槽缝纫工偷工减料,违背他们的设计初衷。

缝纫工吐槽设计师根本就没有说清楚,害得他们做起来非常困难。

刘嘉双手抱在胸前,看了看右边,又看了看右边:“以前你们都得找我传话,效率太低。

你们的工作,一切以12月21日能交货为目标。

现在,基于这个目标,请你们面对面地把话说清楚,不要吵架,不要骂人,好了,开始吧。”

前十分钟,双方各自阐述自己的论点,气氛友好和谐。

当第一个缝纫工站起来,对设计师说:“按你的那个设计,皮扣根本扣不住……”

然后,就开始了法式俚语的单词大会,刘嘉第一次发现,原来有这么多单词,拥有她所不知道的意义。

她一边记单词,一边听他们吵,必要的时候再出来把大家拉回正轨。

开了一夜的会,双方终于达成共识,缝纫工可以回去开工了,设计师也知道自己下一次应该在设计说明书上标清什么东西。

散会的路上,他们中还有人想向刘嘉说对方的坏话,被刘嘉止住了:“我不是法官,不关心你们的是非。你只要知道,如果我要的东西做不出来,所有负责这件事的人,都要受到惩罚。好了,工作去吧。”

第108章 圣诞套餐之请不要自作……

两款圣诞礼盒套装销量一路飙升。

看起来单价不如一套礼服,但是架不住它卖得多,而且利润高,算下来总利润竟能与礼服一较高下。

锦儿十分激动,她是目睹了全过程的人,她知道那些彩妆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革新成份,最贵的是首饰,其次是外包装。

最后得到的利润竟然是总成本的三倍。

“看把你给激动的,我不是早就说过了吗?”刘嘉平静地看了一眼销售报表,放在一边。

当时给圣诞礼盒定价的时候,锦儿非常担心这价格到底能不能卖得出去:“太贵了,真的会有人买吗?”

“要是有人买,你怎么说?”

锦儿哼哼唧唧半天,不敢跟刘嘉打这个赌,在她眼中的小姐,已经像《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基本已经脱离正常人的范畴。

她甚至一度怀疑刘嘉是不是在来的船上被狐狸精附体了,说书先生讲过这种案例。

刘嘉看完其他厂的销售数据之后,又叫来负责Emma’s house贵宾厅小点心的人:“把三个月以来,每天,每种糕点,各有多少客人点单的数据提交给我,按天计算,我不要看数字,你把变化曲线图画出来。还要三个月以来,卖得最好的前十名糕点,以及卖得最差的后十名。”

在没有Excel的世界,九十天的统计数据,全靠手工。

管理VIP室的人平时功课做得到位,加加减减,再写写画画,不到一个小时就交上来了。

不出所料,卖得最好的小蛋糕,都是长得最好看的。

卖得最差的,都长相平平,还饱腹感强。

“最后十样剔出去,跟蛋糕店老板说,让他想办法再做出点好看的新花样,替换这十样。”

VIP室管理员出去之后,刘嘉看着纸上那些纷乱的名字,想起在自己的时代,有卖真空压缩的年夜饭套装,省时省力,大家开心。

既然能有圣诞彩妆套装,为什么不能有圣诞火鸡大餐套装?

刘嘉确定餐厅不是自己的竞争对手,现在还不流行圣诞节出去吃一顿大餐,因为店家圣诞节也要放假也要休息,平安夜当天晚上,除了中国人开的小餐馆,就没有圣诞节还开业的法国餐厅,厨师服务员人家也要回家过圣诞的。

除了巨豪们家里养的厨师,普通中产在圣诞节也请不到可以做法餐的厨师到家里来做。

经过一番市场调查,刘嘉发现真心认为“亲手从0开始为家里人做一顿饭,才是好女人”的主妇真不多。

能偷懒谁不想偷懒,就连全职主妇都不想从0开始折腾。

提到圣诞要搞大餐,大多数女人的表情都是叹息,加“没办法,还得做呀。”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询问主妇们,每年在圣诞大餐上会花多少钱。

刘嘉看到统计上来的数据,想了想,决定干一票大的。

她找到了银塔餐厅,这是巴黎最古老的餐厅之一,找他们可以完成从前菜到葡萄酒的全部出品。

银塔餐厅的主厨听到刘嘉的计划,直接摇头:“哦不,Emma小姐,您可能对我们餐厅的标准有误解,我们餐厅是欧洲最好的餐厅,所有的菜都讲究在最合适的温度拿出来……”

总结一句话:想把我们的菜打包拿走,让它变成隔夜菜,那是绝对不行的!

好吧。

刘嘉看着他们店里往来不绝的客人,他们确实不需要再提高什么了。

又问了几家名店,也是一样。

圣诞节前,他们的生意特别好,根本就不在乎这些。

刘嘉不甘心就此认输,但一时又想不起来应该去哪里找做菜的厨师。

中餐厨师倒是一抓一大把,不过这是圣诞节啊,在套餐里加入一点中国菜没有问题,不能全弄中国菜。

反正她是无法想象在中国,年夜饭的餐桌上摆的是烤牛排,薯条和汉堡,以及什么法式浓汤,意式火腿之类的东西。

刘嘉无意间一抬头,发现在街对面,有一家小餐厅,装饰的很有家庭的气氛,就是那种童话书里标准的小富之家的模样。

进门之后,有人用法语跟她打招呼,结果四目相对,对方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年男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