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6节(1 / 2)

加入书签

杜厉在旁听得眼睛都亮了。

可萧意妍偏偏不再说下去,正好杜平也不好意思地摸摸鼻子,阻止道:“小时候的事就别提了。”时间有限,她也不知道可汗什么时候回来,就想先拣重要的说,“你知道皇上驾崩的消息吗?”

萧意妍严肃地点点头。

杜平盯住她的眼,慎重道:“我担心匈族会趁机南下,到时你的立场恐会难做。”她又转头去问杜厉意见,“爹,你怎么看?”

杜厉翘着二郎腿:“八成可能吧,可汗最近练兵频率也变高了。”

两人意见一致,杜平继续分析道:“今年西北的收成又不好,想必草原上也不乐观。气候不好,你陪嫁带来再好的种子也没用。又恰逢中原新旧皇帝交替,只要窥见任何漏洞,匈族都会长驱而下。”

萧意妍也明白,李承业才堪堪登基,正是手段最稚嫩的时候。若太子心生怨怼,再后面推波助澜惹是生非……她愈想愈不安,但仍安慰自己,“有内阁在,诸位阁老定会在背后提醒皇上。”

杜平沉默片刻:“冯首辅死了,孙次辅接任首辅之位,若我没料错,承业应该会选王利入阁。”

萧意妍惊得掉了手中暖炉。

杜平望着她反问:“否则你以为,太子是怎么瘸了腿的?”

萧意妍定下心神,才弯腰去捡暖炉,她嘴唇动了动,却说不出话来。

杜平:“老师他不喜王利为人,若竭力反对,也许会跟承业产生争执;若王利最终还是入阁,那么,内阁的派系斗争会更厉害。”她在决定离开京城时,就已猜到会有这番局面,“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会在朝中生出波澜。”

杜厉盯着女儿目不转睛,这种时候,就更觉出她和轻容相像之处。

“粮食不足,再加上朝廷生乱。”杜平道出最后结论,掷地有声,“所以,匈族南侵不是八成可能,而是绝对肯定。”

第189章 这天下不是少数人的天……

帐中三人久久不言语。

萧意妍轻声问:“所以,你来找杜将军和我,是希望我们做什么吗?”

“不用。”杜平拒绝,“你们什么都不用做,保持原样即可。我不信匈族内部是铁板一块,哈尔巴拉这么多儿子这么多亲戚,每次打仗都可能影响到诸方势力均衡。只要均衡被打破,哈尔巴拉活着还好说,可他年纪这么大,一旦死了,我不信匈族不乱。我真要你们帮忙做些什么,也要等那时候再说。”

杜厉哈哈大笑,瞧瞧,他闺女多厉害,才刚来匈族第二天,就能摸出这么多情况。

他开口:“在匈族待久就会发现,这天下哪个地方都一样,到处充斥着权力和财富的争斗,不过中原做事含蓄些,这里则更加血淋淋,弱肉强食胜者为王。”

杜平:“中原也一样,只不过高祖开国时就把血淋淋的事做差不多了。现如今朝中一群道貌岸然的,空有拿弱者开刀的猖狂,却无让强者见血的勇气。”

萧意妍望着她:“那就全靠徐家来挡?徐家挡得住吗?”

杜平:“徐家若挡不住,朝廷也就没有留他们的必要了。”顿了顿,她解释道,“阿妍,先帝能忍徐家这么多年,那是因为冯首辅在旁劝着哄着,如今先帝去了,冯首辅死了,你觉得朝中还有谁会为徐家说话?一朝天子一朝臣,徐家危矣,所以,这次匈族进犯反倒是徐家的一线生机。只要狡兔不死,猎狗便能存活,飞鸟依旧,良弓仍需在手。”

杜厉嗤笑一声:“这下,徐家更得好好养着匈族了。”

杜平:“无碍,徐家只要能牵制住匈族,我已心满意足。他们若真拿下整块匈族土地,没我出场的份,那反倒要愁了。”她微微一笑,“我看中的东西,怎能让别人捷足先登?”

杜厉惊道:“你看中什么了?”不是他理解的那样吧?

杜平理所当然:“匈族。”

果然。杜厉扶额,他没理解错。闺女有雄心壮志固然是好,但他这个做父亲的,有必要让她认清现实:“你想怎么拿下匈族?靠打的?你现在有兵吗?”

杜平看他一眼。

被这么一看,杜厉又心软了,好言相劝:“我手上兵力不足五万,且其中有一部分是匈族人,未必肯帮着攻打匈族。”

杜平笑道:“爹,你想茬了。”

杜厉本想再好好劝道闺女,他能百战不殆并不仅仅因领兵能力,更重要的是,他善于分析敌情,他知道哪些仗能打哪些不能……这些,他都想解释给闺女听,本来都想好了,可被闺女一笑,再被这声音喊一声爹……

一时间,脑袋里所有原则都扔一边,他突然觉得,正面对敌虽不能够,但带兵躲藏起来慢慢打游击战倒是可以想一想。

杜平:“人是杀不光的,若靠打仗就能征服匈族,也不至于从前朝到如今还任匈族骑兵在西北肆乱抢掠。哪怕把他们打趴下,他们也能跑得远远的,过个十年二十年,积蓄实力后再卷土重来。”

说的每句话都正中杜厉心坎,他打这么多年仗,又对匈族熟悉至此,自然知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道理。给他足够的兵力,他能打赢甚至能打垮匈族,可是,他灭不尽匈族。

杜厉认真问道:“你有其他见解?”

杜平:“匈族人全民尚武,个个马术娴熟,不过,我昨日特意观察那些普通人家,衣衫褴褛,面黄肌瘦,好多人家里已经拿不住东西跟商队置换,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看到匈族贵人会畏惧,反之,那些贵族看到他们也不见得客气,理所当然地欺压。”

杜厉:“这一点,匈族与中原朝廷不是一样吗?”

杜平颔首:“不错,一样。”顿了顿,她话锋一转,“所以,与其靠我们,不如靠匈族百姓自己推翻他们的可汗。”

“呵,天真。”杜厉摇头,“我知道,你想让百姓自己揭竿起义,不过,想得太简单。每个朝代中后期都有乱民起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连乱民都懂的道理。可如今你看看,天下依旧如此,即便打赢了推翻了,那不是结束,只是另一个开始,循环往复,永无终结。”

“所以我才想试试。”杜平神色郑重,“我如今身处西北偏僻小村,我让他们有田分有地种,我成立农会替代乡绅地主,一个村如此,十个村如此,一百个村如此……最后,整片西北都会被席卷,爹,等我两年,给我两年时间证明,这条路能不能走。”

分明是如此天真的话语,她态度却如此认真。

杜厉不忍泼女儿冷水。

杜平嘴角溢出一缕自嘲之意:“类似的事,我多年前在江南就想试试,我甚至为此笼络当地大员,可惜,仍遭江南所有官员和乡绅抵制,告状告到京城,母亲当即派人抓我回去。自此以后我明白了,”她抬眸,“此事,非流血不能成。”

杜厉怔怔然。

萧意妍也瞪大眼睛望来,似乎重新认识了姐姐。

杜平:“西北是个好地方,没官员肯来,也就没人管过这些,区区乡绅不足以压制我。再加上徐家不管琐事,只要让我站住脚,后事便可徐徐图之。”

杜厉迟疑片刻,问道:“你想要的……跟你母亲一样?”

杜平想了想,回道:“有些一样,有些不一样,毕竟母亲姓李,很多事情没得选,她必须得维护她背后的支持者,而我不一样,”她望着父亲,“我姓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