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91节(1 / 2)

加入书签

杜平这回听懂了,嘲道:“看不出祖父如此为我母亲着想,”可看冯老头这反应,她倒怀疑辞官这事也许跟母亲有瓜葛,略一思索,她拐弯抹角地问,“母亲知道您要辞官?”

冯佑眯眼,没搭腔。

杜平勾唇,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当她露出这表情的时候,心底已是怒气滔天,必定会有人遭殃。她踏前一步:“祖父厌我至此,一寻得机会就想……”

一只手拦住她。

杜平朝旁边看一眼,止住脚步。

冯瑛之上前,抬头,紧紧拽住她的手,眼睛却望着祖父:“永安是我的妻,明媒正娶八抬大轿,至于和离,孙儿从未想过,一刻也无。”

说完,他牵住她转身离开。

留一屋人面面相觑。

第167章 瑛哥儿,冯家的未来就……

冯首辅上书辞官的事,在朝廷引起轩然大波。

不知内情的官员们只觉此事发展犹如万里云霄直冲海底,快得让人一下子就看懵了。最初不过是冯首辅屈于平阳公主被迫在家养病,这十个手指头还没把日子数完呢,冯首辅就欲告老还乡?

众人压根不敢细想,一想就觉得背脊凉飕飕的。

可内阁诸位阁老或多或少知道些内情,闷不做声地站在皇帝面前,各自垂眸不语。与普通官员相比,阁老们的消息灵通许多,大概知道这事儿跟公主无关,源头是太子向皇上递了什么要命的东西。

至于这要命的究竟是什么,皇帝却瞒得密不透风。

在官场混这么多年,他们也不敢于此时撸皇帝倒毛,一个弄不好,很容易变成下一个冯首辅。

毕竟,谁也拿不准这回到底是因冯首辅犯事确凿?还是皇帝想在太子上位前把内阁□□得更规矩听话些?

于是,阁老们眼观鼻鼻观心,乖乖听皇帝发话。

“唉,他为朝廷劳心劳力一辈子,也是时候回去享享晚福。冯佑走了,那就由次辅顶上空位,”皇帝拍板决定,意味深长地说了句,“孙老,朕把太子交给你,你可得好好教啊。”

孙阁老赶紧应道:“老臣定当尽心竭力。”

皇帝笑道:“太子年轻,于政事的确稍显青涩,所以才显得内阁重要。”顿了顿,他以开玩笑的语气道,“否则,朕养着内阁图什么?哈哈哈,你们说是吧?”

语气是开玩笑,可说的内容绝对不是玩笑。

诸位阁老皆低头不语。

皇帝最后扔下一句:“至于空出来的位置,你们根据往年政绩给个评定,提几个名字给朕,朕会斟酌着看看。”

简单交代几句,众人便散去。

平阳公主趁着间隙端药进来,她服侍皇帝喝完,悠悠叹了句:“冯大人这就走了啊。”语气颇为感叹。

皇帝突然也想到:“说起来,永安也会跟着一起走罢,你们母女以后见面就难了。”

平阳公主退后两步,跪地道:“儿臣恳请一事,求父皇成全。”

皇帝心中已有预感:“说。”

“儿臣想回公主府住几日,于府中养病。”

皇帝:“你生病了?”

平阳公主摇头:“没有。”

皇帝一时间没说话,只长长叹气。

平阳公主眸底有湿意,抬头道:“父皇,儿臣身边除了平儿已无旁人,公主府空荡寂寥,哪一日儿臣真病重也找不到子女照顾服侍,空有富贵荣华,只余可悲。当初同意平儿嫁入冯家,便想着母女同在京城相聚方便,却没料到冯佑会带着阖府上下回老宅。骨肉死别是无可奈何,但阻止生离却事在人为,求父皇成全。”

皇帝无奈:“你即便装病把永安骗回来又能如何?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永安毕竟是冯家妇。”

平阳公主:“我命她回府伺疾,谅冯家不敢不放人。”

皇帝:“你这是仗势欺人。”

平阳公主:“此时不用权势,更待何时?”

皇帝嘴角泛起苦涩:“朕看永安和冯家那小子处得不错,你这不是棒打鸳鸯拆散他们么?”

平阳公主:“冯瑛之也能一起留在京城。”

皇帝深深叹息,单手撑住额头不说话。他不忍心拒绝,毕竟他知道女儿这半辈子是和永安相依为命;他也不敢轻易答应,这简直是在打冯佑的脸面。于是劝道:“冯瑛之好歹是冯家子,你不能把他搞得像入赘,没一个名门子弟能忍。”

平阳公主沉默片刻:“至少让我问一问永安的意思,也许,她也想留京城。”

最宠爱的女儿说到这份上,皇上只好点头同意。

平阳公主磕头谢恩,临出门时,她突然想到一点,提醒道:“内阁知晓冯佑辞官是因太子而起,既然威慑已够,也该让皇兄适当施恩,比方说,可让皇兄亲自护送冯家至长亭,以表圣宠,父皇以为如何?”

皇帝轻笑:“恩威并施这方面,你比太子玩得熟。”

平阳公主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便退了出去。

她一回到公主府便把重病的消息放出去,传到冯家总共不消一个时辰。公主府的仆从跪在地上垂泪:“郡主,公主连起身的力气都没了,殿下急召您回府,想在您离开京城之前交代几句贴心话。”

杜平脸色骤变:“怎么突然就病了?”上次见面还好好的。

仆从擦泪:“皇上派来了宫中御医,刚给殿下配好药。”

杜平乍一听闻,心中的确有几分怀疑,可听到连御医都请回府中,她想着皇上既愿放母亲回家,肯定不会陪着胡闹。于是再无疑心,匆忙跟瑛之告别,便欲启程回公主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