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2节(1 / 2)

加入书签

又过一会儿,杜平睁开眼睛。

冯瑛之察觉到了:“清醒了?”

杜平咕囔:“本来就没醉。”

冯瑛之轻笑,还嘴硬:“是吗?”

杜平直起身来,与他并肩而坐:“你故意叫了最烈的酒,是不是?就想看我笑话。而且,我真没醉,就是喝了有点晕乎乎,胆子变大了点,脑子还清醒着呢。”

冯瑛之笑得更厉害,笑得弯下腰去:“原来你胆子还能更大啊,不得了不得了。”

杜平眯起眼,目光危险。

冯瑛之见好就收,止住笑,给她奉上一盏茶:“要吗?”

杜平不客气收下,双手捂住温暖的杯盏,望着院中的景色,天气已经没那么冷了,寒冬即将结束,她感叹道:“春天快来了吧?”

冯瑛之望着天空:“是啊。”

立春之后,就是当今圣上的六十大寿。

宫中张灯结彩,将漆黑的夜晚照得恍如白昼。

皇帝站在高台上接受群臣祝贺,摆手致意。热闹一番后,众人散去,皇上偕太子一家人又去小酌。

最近卖官那事虽压下去了,但皇帝心中对此事着实不悦。两个儿子被朝臣摆弄得针锋相对,端王那逆子已被关起来闭门思过,太子这头也需敲打,连后院女人都不安分,各个都手伸太长。他还活着呢,这群人就敢乱蹦跶。

平阳公主偕杜平站在一旁,欠身告辞。

皇帝顿住脚,回头道:“朕很久没见你了,一起去吧,也有些话想问问你。”

斑驳灯光映在平阳公主面颊,她眉眼未动,垂眸低声应道:“好。”

太子的目光在皇帝和平阳之间转两圈,不敢多探究。卖官这事儿父皇肯定知道了,估计就是端王那混账暗中出手,所以才被罚。他耸拉着脑袋,觉得今日该轮到他挨教训了,就不知把平阳一起唤去是为了什么。

众人落座之后,皇帝慢悠悠开口:“我近日琢磨着,打算立贵妃为后。”说完,他就抬眸打量平阳反应。

太子眼睛“噌”的一下亮了,本以为会被骂得狗血淋头,竟然还有此等好事?狂喜之下,他第一反应也是转头去看平阳。

屋中众人都忍不住或明或暗瞥向平阳,连杜平都不例外。

平阳公主脸上透出轻微讶异,随后笑了笑:“挺好,父皇高兴就好。”

众人看她如此平静,不禁有些失望,没料到平阳能平静如斯。十多年前,平阳曾因杜厉之事和皇帝大吵特吵,那时未能亲眼目睹还以为今日能一饱眼福。

皇帝目光在她脸上多徘徊几刻,颔首道:“好,那就这么定了。”

平阳公主静静坐着,没再说话。

屋中陷入一阵诡异沉默。

太子也不想开口,能缩着就缩着,就担心他一说话就让父皇想起卖官的事。太子不说话,太子妃余人自不敢在皇帝面前失礼。

这股安静让人连呼吸都觉得不自在。

杜平环视一圈,绝望地发现只能靠她来打破沉默。她假咳一声,正要没话找话说,门外突然响起内侍通报:“皇上,端王求见。”

皇帝当即面色一沉:“朕让他闭门思过,他竟敢擅自入宫?”

天子一怒,更无人敢开口,何况太子巴不得端王多触霉头。

此刻,平阳公主却悠悠道:“也许端王不想错过父皇大寿,特地前来恭祝,今日是个好日子,父皇见他一面也无妨。”

皇帝脸色好看一些:“也罢,唤他进来。”

端王很快就跪在他面前,一开口果然是恭贺诞辰,说完突然额头抵地,恳求道:“父皇,儿臣请愿随王大人一同前往西北。”

皇帝冷冷看着他:“谁告诉你的消息?”

端王抿唇不语。

皇帝又问:“谁唆使你来的?”

端王回道:“无人唆使,儿臣想磨练自身,既然京城没有容我的地方,那就去西北走一遭。好让父皇知道,我并非一无是处。”

皇帝沉着脸。

太子乐得看这弟弟自掘坟墓,在旁边说风凉话:“你这是在怨谁呢?那么大一座端王府都不算容身之处?你还想住多大的地方?”

端王怒目而视,盯住太子不放。

皇帝看一圈,屋子里还有不少小辈,他多少想给儿子留些面子,正欲开口,平阳公主已从他眼神中读出意图,淡淡道:“平儿,你先回去,不必等我。”

王落英脑子也是个灵光的,她立刻微微一笑站起身来:“由我来招待郡主,殿下尽可放心。”她转首对太子妃道,“母妃,我们一同走吧。”

看着她们三人离开,李承业忍不住将目光在杜平身上多停留片刻,也意欲起身。

“承业,你留下。”皇帝看他一眼。

李承业低头又坐下。

杜平刚迈出门槛,只见又一内侍急冲冲跑来,手上举着折子,还未进门就喊道:“陛下,西北紧急军情!”

上一回匈族进犯还是十多年前,西北铁骑甲天下,能让徐则当紧急军情快马加鞭送消息来京城,绝不会是小事。

皇帝赶紧打开看,眉头紧蹙,斥道:“杜厉贼子该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