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2节(1 / 2)

加入书签

杜平垂眸看着地上这人,眼圈渐渐红了,张嘴欲言,嘴唇却不住颤抖,她声音沙哑,轻声问了句:“为什么?”

曹子廷不解,他方才已解释动机,郡主怎么又问一遍?

他抬头望去,只见眼前少女双眼通红,一脸悲伤郁结之色。他顿时就哑了,深深埋下头颅,“咚”的一声,重重磕在地上。

他没想到她会难过。

他以为章知府于她,不过比陌生人强一些,毕竟郡主平日里更多提及的是他坏话,说他老顽固,骂他不开窍,甚至气得砸拳头。

可如果提前知道她在乎……还动手吗?

他一动不动跪在地上,目光沉沉。

是的,他还会动手,章响挡住郡主的路,必须除掉。

他所做一切都是为了郡主,他是对的。

杜平停在他面前,蹲下盯着他说:“这是一个朝廷命官,如果你不把朝廷看在眼里,那么至少,这也是一条人命,子廷,你凭什么决定一条人命该去该留?”

曹子廷没有回答。

但他心里说,凭他手里的拳头,这个世道本就如此,弱肉强食,不是吗。

但他也知道,郡主心里不会这样想。

她一直天真,始终未变,犹如当年初见,也正是她的天真救他于水火之中。

他喜欢她的天真。

杜平扯住他的衣襟,用力拽起,逼他抬头,声声质问,“章知府犯了哪条律法?啊?”她红着眼眶加快语速,骂道:“连国法都不能制裁他,凭什么你可以说杀就杀?你以为你是谁?”

说完,狠狠一巴掌扇过去。

力道极重。

曹子廷被打偏了脸,嘴角渗出血迹,脸上很快红了,五个清晰的手指印。

他还是不说话。

杜平眼里溢出泪水,指着他的脑门厉声道:“这是要偿命的,你知不知道?”

她看得清楚明白,他嘴里一直在认错,可他脸上表情一点惭愧内疚也没有,他根本不觉得自己做错。

“好。”曹子廷转回脸看她,“我去官府自首。”

杜平一怔,连泪水都停下。

曹子廷放柔了眉眼,温言细语:“如果能让你不难过,我就去自首,一命抵一命,听你的。”

杜平不敢置信睁大眼,定定看他一会儿。

两人目光交接,皆不言语。

“呵。”杜平自嘲一声笑,闭上眼,缓缓摇头,不住地摇头,“子廷,你扪心自问,你告诉我,章大人在你眼里是个好官吗?”

曹子廷抿唇不语,他心底排斥这个问题。

杜平固执地看着他:“告诉我,说实话。”

“是,他是个好官。”曹子廷坚持道,“可我杀他,与好坏无关,不过立场所致。”

杜平苦笑,从这点上来看,他还真是想明白了。

鸟为食亡,人为财死,熙熙攘攘皆为利往,世间之事不外如是。

导致前朝毁灭的根源之一,便是党争。各自为各自的利益,各派为各派的立场排除异己,倾轧挤压,终于,整个王朝都被各党派撕裂,让李家寻到机会一举得手。

杜平擦干眼泪,站起身来,继续问他:“子廷,你是不是觉得我行事懦弱?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别人都堵到家门前,我竟还想委曲求全?”

曹子廷看着她,沉默,尽在不言中。

杜平回他一眼,又是“呵”地一声笑,充满自嘲意味地开口:“我告诉你,如果想达成自己的目的,就不该把可能站在自己这边的人往外推,而是要拉拢一切可拉拢之人;如果想光明正大行走于阳光之下,就不能习惯于用暗杀这种方式来解决问题,你要学会用利益的交换和妥协来处理关系,否则一辈子只能藏在阴影之中。”

她停下声来,情绪已经彻底平静下来,冷冷一眼:“从感情上讲,你杀章大人是不义之举;从道理上说,这样的做事方式一旦暴露,接下来江南官员都会用尽全力赶我回京城,漕帮也会马上被吞食干净,你亲手把理由和把柄送到他们手上,愚不可及。”

曹子廷目光深不见底,望着她的眼意欲解释,奈何那双眼太亮太厉,他终是避开,垂下眼开口:“我们可以不认,痕迹都处理干净了,只要我们不站出来,没人会怀疑。”

“呵呵。”杜平嘲讽地笑了,原来早有对策,之前的软话都是用来说服她的?

“我们可以推给红花教余孽。”曹子廷顿了顿,“或者推到张天身上,还能给郡主追击张天套上更好的理由,说不定官府也会出力,只要郡主一句话,我都能准备妥当。”

杜平没说话,她的眼神极其复杂,像是不认识他又像是头一回看明白这个人。

她快记不起灵佛寺里初见时,那个雌雄难辨的小和尚,一双眼睛清澈见底。

她望着他,眼中仿佛盛着水光,情绪万千。

曹子廷正好抬眸望来,撞进她眼里,一怔,久久不语。

杜平背过身去,望向窗外,她不说同不同意,反而提及章响身后事:“我很敬重章大人,他这样的好官不该落得如此下场,也不该让尸体沦为鱼虾之食,太可悲了。哪里扔下去的,就从哪里捞上来,好好安葬。”

“是。”

“章大人虽非我所杀,却因我而死。”杜平神色平静,“我欠章家一条命。”

曹子廷刚要应“是”,忽觉不对,猛然起身:“跟郡主无关。”

他快步扑到她面前,途中甚至撞上桌案,“砰”的一声,顾不得疼痛,他望着她的眼睛反对:“是我杀的人,是我擅作主张,跟你半点关系也没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