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2节(1 / 2)

加入书签

茯苓一怔,面颊微红。

“我跟你们一起去,我也去城外看看,现在到底成了什么样子。”

凤阳城外的模样,和杜平想象中相差无几。

上一回她离开时,蒋成偷袭张天就已轰塌数座房屋,废墟遍地,这回看到这块土地,觉得废墟更加厉害了些,踩在地上,仿佛还能闻到隐约血腥味。

她战后得到的消息,也只是知道大致死多少人,和战局过程。

可真正来到这里,仿佛能感受到那一条条人命的消逝。

“尸体都处理完了?”

“嗯,堆在一起全都烧完了,这样干净些,太多死尸容易引起疫情。”

杜平笑了笑,继续往前走。

她边走边看,心中产生越来越多的震撼。

也许因为温饱不愁,这里的百姓并没有愁眉苦脸,住在昏暗潮湿的地道里也没有怨言,大伙儿已经开始筑泥墙和盖屋子。不少正在干活的人看到她,感激零涕地下跪,热泪盈眶,“郡主大恩大德菩萨再世,这恩情这辈子都报不了,咱们这些命都是郡主救的!”

她走到哪里,哪里就跪成一片。

这里的人都知道,从城里源源不断运来的救济都是永安郡主出银两的。

杜平沉默不语,她也有自己的私心。最开始,比起拯救他们,她更多考虑的是利用他们为江南筑成一道档在最前面的防线。

停在僻静处,她的目光从远处百姓身上收回,神色复杂地问:“故意告诉他们的?”

元青笑道:“郡主说过,做好事就该留下名号。”

杜平轻笑,还是一动不动看着茯苓。

“他们的确对郡主心存感激,那些都是发自肺腑,”顿了顿,茯苓又道,“是的,我提前告诉她们郡主会来,又带来了许多吃的穿的,我以为……你会喜欢这样的场面,看到这些,你会更加愿意帮助我们。”

杜平又笑了:“挺有意思的小心机。”

茯苓涨红脸,在她的认知里,以前那些当官的都喜欢百姓民众敬仰崇拜他们,跪在地上不停磕头,就想着永安郡主应该也不会幸免。

她咬唇,担心自己搞砸了,低声道:“你不喜欢,下次就不这样了。”

杜平又望向那边望去,她仿佛在看着百姓们,又仿佛在望向更遥远的地方,喃喃自语:“看到这样,感觉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好。

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给他们砌一条太平之路。

江南的冬季潮湿而寒冷,冷风夹杂着细微的雪粒子,刮在脸上带来刺骨的冰冷,以及隐隐的疼痛。

他们站在一片松树旁。

青松傲立如初,寒暑不移,岁月亦不败,白皑皑的雪堆仍停驻叶片之上,白绿相间,美不胜收。

杜平没有说话,元青也安静站在一旁,随着她的视线望向远方。

“郡主,”茯苓最先打破安宁,“我想再带你去一个地方。”

她跨一步走到她面前,神色中带着恳求:“要走好一段路,可以吗?”

杜平笑道:“只管带路。”

茯苓走在最前面,那地方连元青也没去过,他从闽地攻打回来后就一直留在凤阳,并没空闲去那里祭拜。自她将长胜埋葬土中之后,她还和其他妇孺将死去的民兵中能辨认出的尸体也埋葬在此。

这是一片坟墓。

小土堆一个挨着一个,连绵不绝,上面新堆着白雪皑皑,仿佛能净化这一片淋漓鲜血和腐朽尸骨。

一块一块的墓碑都是最简陋的木板,单薄而陈旧,全是从废墟中捡出来的。

每一块墓碑上都刻着名字,歪歪斜斜,字迹很难看。

茯苓独自上前,蹲在某一块墓碑前,小心翼翼掸去上面的雪堆,面露微笑,长胜,我来看你了。

她轻声道:“我们一共只找到七十八具尸体,都埋在这里了。”

元青睁大眼睛,震撼地站在原地,热泪盈眶。

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茯苓又道:“不忍心将他们的尸体烧成灰,总得给他们死后找个能住的地方。郡主,这里能变成他们第二个家乡吗?我不想我们每次建起的屋子都变成废墟,这太残忍了。”

杜平垂眸望去。

这块墓碑上刻着四个字,长胜之墓。

她开口问:“这个人叫长胜?是你的朋友?”

茯苓点头:“他是个男孩子,才十一岁,长得黑黑瘦瘦的,脑子很聪明。如果他有念书的机会,一定能考个秀才,他喜欢吃肉,每次他拿到自己的那份总会偷偷摸摸分我一点。”

说到这里,她泪水也跟着流下来,“他是个好孩子,把每个对他好的人都记在心里,我不过是曾经多分他一个包子,他就一直记到死,好几次舍命救我,没有我,他也不会死……他一直说等他再长大点,就要跟着元青一起去打仗,把红花教打跑,江南就又太平了。”

她咬住双唇,泣不成声:“这个孩子说,下辈子想出生在一个大家都能吃饱饭,没有父母丢弃孩子,到处都没有战争的地方……郡主,我们能不能……把外城变成这样的地方,他在地底下看着,一定会很高兴的。”

天上的雪越下越大,白色茫茫。

杜平伸出手,凉凉的雪花落在掌心,是透明的,很快,它便融化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