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1节(1 / 2)

加入书签

见到女儿千方百计为自己谋划,苏玉修百感交集。

更多的,是骄傲,是感动。

他想,或许真的像女儿所说的那样,他还能再重新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而那一天,不会久。

不会太久的。

挥手道别,转身的一瞬间,父女俩心有灵犀地落下一滴泪。

经此一别,往后再见,只望珍重,再珍重。

*

昨日一场大雨,把沐浴在寒风中的鹿城更添一份冷,清风拂来,撩过肌肤,有种战栗的酥麻感。

好在太阳如约而至,阳光照在身上暖融融的,大冈山脚下升腾起一片雾霭,锯齿形的山峦被朦胧的雾气涂上抹异常柔和的乳白色。

穹顶云层稀薄,覆盖在一望无垠的田野,站在山腰,能看见那头的碧蓝天际十分有层次地从头顶淡下来,一直淡到与地平线接壤。

牛车艰难地翻过一座木桥,总算到达了目的地。

“乔家小子,又来村里修农器啦?”

木桥下,是一条干涸的渠道,渠道两旁站着几个扛锄头的大姐,粗衣麻布,头戴灰布巾,典型的当代农村劳动人民面孔。

乔景明跳下牛车,冲车把式挥挥手,才应道:“嗯。”

几个妇女结伴着慢悠悠走上坝子:“有空去俺家转转,帮俺修修大牛新买的自行车。”

陈家婶子当兵的小儿子去年退伍回来,转业在市政务局谋了份好差事,这才工作一年多,就攒票子加上转业费安置费,给他老爹爹买了辆自行车,还是飞鸽牌,全村仅此一户,就连支书村长家都买不起,可叫人好生羡慕。

这不,跟在陈婶身边的妇人都比往日多了不少。

“才买来几天呀就坏了。”有个妇女调笑她。

“你懂啥。”陈家婶子斜眼睨她,鼻腔里哼出一道不屑的声儿:“城里人说这自行车就得时常保养着,得让它寿命长点,一看你们就没眼见。”

其实自行车压根没坏,她就是想让乔景明这个懂行的人帮忙瞧瞧,她怕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她家老头子骑坏了。

那么贵的东西,坏了可得不偿失,金贵的自行车当然要好好爱惜。

一个妇女酸溜溜的:“要那么长的命干啥?指望它给你养老送终啊?”

“去!不会说话就别说。”她有个争气又孝顺的儿子,怎么会为养老发愁,这些个没见识的妇人,见天儿的就会说酸话。

陈婶不屑地轻哼声,妇女们哄堂大笑,晃着锄头朝乔景明走了过来。

“乔家小子,是要去支书家吧?咱姐儿几个正好要去那边干活,一起过去?”

乔景明颔首,没拒绝,跟在一群婶子身后去了支书家。

此时天色大亮,七点半的时间点,乡村道路上许多村民们扛着锄头上工。

乔景明去了村支书家,支书吃完早饭后便带他去了农机社,整个村的所有农机全汇聚在这里。

前几日收到来信,说是村里耕田的农机发生了损坏,这是唯一一台耕田用的农机,价值极高,如果坏了,损失可不小。

公社上得到消息后,特意派人下来,让村支书无论花多少钱也务必请人修好。

其实本应该让机修厂的正式员工派人下来修理,可村支书存有私心,便叫了乔景明,这钱,他要让他赚。

“你先看看,能不能修,不能的话我再让厂子里派人下来。”如果农机问题过大,甚至需要用到专业工具,乔景明确实是不能修的,除非他有专业工具。

反复端详一番农机损坏的部位,乔景明心中大石落地。

“可以,零件磨损,不是什么大问题。”

农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工作环境影响,砂石、粉尘、农作物残渣都会使农机产生磨损,如果不及时修理继续使用,会对精密配合面以及润滑结构会发生巨大破坏,关键部件就会提前失效,整台机器的寿命也就岌岌可危。

好在村支书及时发现问题所在,把乔景明请了过来。

倒是花费不了多少时间,先仔细清理一遍农机,再给机器做好润滑工作,能很大程度上降低零件之间的接触摩擦力,延长寿命。最后检查,换新零件,大功告成。

眼见着日头越高,村支书扛起锄头就要出远门:“明啊,你慢慢修,我让大妮儿守在这里给你搭把手,我得去盯着他们上工。”

乔景明没回头,应了声:“好。”

与村支书道别后,乔景明掏出工具开始对农机操作起来。

张大妮热情地给他端了张小板凳让他坐着修,坐好后她也端了张长凳过来,坐在他身侧。

乔景明娴熟的动作叫张大妮看得津津有味,逐渐入了迷。

说起来她活了这么多年,最佩服的就是二姨家的大儿子。

乔景明简直是她的榜样,有一手好厨艺,又有一手拿手的修理技能,三年就晋升为五级技工。最重要的是,他长得好看,这样的相貌给整个家族都沾上了光。

有时候进城探亲,当她喊乔景明表哥的时候,她能明显感受到周围年轻女孩们羡慕的目光,可把她牛气坏了。

有这样一个亲戚,张大妮别提多骄傲。

“大妮,端盆水来,我洗个手。”乔景明突然的出声打断张大妮的心思。

“好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