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5节(1 / 2)

加入书签

崔太后的脸色骤变。

梁潇懒得回顾,凝着细棂窗格,道:“我不会再继续往下查了,请阿姐放心。”

崔太后一时语噎,警惕地觑看梁潇的神色,不敢再擅言。

梁潇觉得累了,烦了,终于冲她道:“你能不能离开这里?这是我和姮姮的地方,她不会喜欢有外人在的。”

崔太后恼怒,却不敢在他面前发作,拿他无法,只得转身要走。

她心里很沮丧,未曾依照设想动之以情,反倒被他将了一军,溃败千里。她想起代王梁祯也在玉钟山上,那孩子瞧上去有心眼极了,定然是要来笼络讨好梁潇的,却不知到时候梁潇会不会像对着她时那么冷硬心肠。

她不安,脚步微顿,有了些想法。

梁潇这般疯癫,不过是因丧妻之痛,不如就告诉他姜姮还活着,借此笼络他,让他乖乖听自己的话。

但这个念头尚未完善成形,就被崔太后给否定了。

且不论姜姮假死外逃,她是帮凶。就算梁潇不与自己计较,把姜姮找回来,那不是更麻烦?姜姮心向新政,对梁潇又有那般可怕的影响,若梁潇被这个女人牵着鼻子走,到时候的局面只怕会比现在更糟。

起码如今的他濒临崩溃,总会有可乘之隙,让她伺机培养自己的势力。

崔太后打定主意不说,步履沉重地往院外走,迎面正对上一人。

御医给梁潇开了些护心调气的药,梁玉徽亲自在炉火边盯着煎好,正给他端来,冷不防见到崔太后,忙要屈膝行礼。

膝盖刚刚打了个弯,就被崔太后抬手扶起。

她看着梁玉徽,柔善一笑,道:“在西郊别馆住了那么久,怎得不常见你?”

梁玉徽眉间拢着伤戚,强颜道:“曹郎遭歹人暗算,昏睡不醒,我在照顾他。”

崔太后搀扶她的手一僵,眼底漾过些不自然的神色。

曹昀是被谢晋所伤,谢晋是受了她的驱使。

崔太后感觉冥冥之中,命运在戏耍她,让她机关算计却陷入孤立无援、危机四伏的境地。

幸而梁玉徽心思浅薄,又被伤忧占据了心神,没有察觉到崔太后的异样,心不在焉听她对自己嘘寒问暖了一番,敛衽躬身送她离开,迫不及待将药端给梁潇。

梁潇仍旧是那个疯样,每日要去买一包蜜煎樱桃,隔窗对着虚空念念有词,时而温柔,时而嬉笑,仿佛那里面真的住着个活泼娇蛮的女孩儿,喜吃甜食,喜好言谈,需得被人捧在掌心日日哄着。

如此又蹉跎了几日,连崔太后都放弃径直下山去了,日落黄昏时,小院子里走进来一个人。

梁祯今年刚十四岁,幼丧生母,是被淳化帝的一个贵人抚养长大的。

后来冯美人看中他聪颖俊秀,仗着帝王宠爱,生生从那位卑的贵人手里把梁祯抢了过来。

其实那贵人待梁祯也不怎么好,她受帝王冷落多年,幽怨扭曲,喜怒无常,年纪小小的梁祯在她身边讨生活,很是不易。

冯美人倒是待他极好,因她得宠,富有阔绰,一应吃穿用度皆给他最好的。

在冯美人身边的那几年,可以说是梁祯幼年时最快乐的辰光。

可惜好景不长,冯美人被废,幽禁行宫,再不得见天颜,年纪轻轻的他因为曾经卷入夺储一事,而遭当时的崔皇后记恨,处境甚是艰险。

他记得那时他才十岁,身边有几个忠心耿耿的内官,悄悄对他说,靖穆王放了冯美人一条生路,坊间皆传两人有私情,让梁祯去求梁潇,让他救救自己。

一日午后,梁祯躲在崇政殿外,瞅准梁潇进谏后出殿,跟上他的脚步,一直跟到顺贞门。

梁潇的步伐不急不缓,臂膀抬得不高不低,阔袖一角轻轻掠过地面,沾了点尘埃。

在顺贞门前,勾当官核验过他的鱼符,吩咐禁军开门,两扇厚重漆门轰隆隆大敞,他却站着未动,微偏了头,道:“殿下跟了我一路,若再不上前,我就要出宫了。”

梁祯方才怯怯地走到他跟前。

淳化帝的这个儿子自幼存在感便极低,但生得极好,秀眉星目,薄唇粉腮,妥妥一个如玉美少年。

只是常年仰人鼻息艰难生存,眉眼间总有股怯意,眼珠滴溜溜转,极会看人脸色。

他见梁潇并未露出厌烦之色,便壮着胆子轻声说:“我年纪不小了,想自请去封地,我对封地没什么要求,多么贫瘠偏僻都可以,我会安分守己的,不会挡任何人的路。”

梁潇目光沉沉落在他的身上,幽邃曈眸中若有波漪荡漾,掩藏着一股复杂难辨的情绪。

他低眸看着稚弱瘦小的梁祯,沉默许久,才道:“殿下才十岁。”

梁祯手心里腻着一层冷汗,没明白他的意思,怔然道:“十岁……怎么了?”

梁潇目中流露出怜悯,道:“十岁,过分懂事了些。”

梁祯闹不清楚他究竟是什么意思,也辨不明白他究竟愿不愿意帮自己,只见他冲自己笑了笑,道:“代王如何?”

梁祯茫然少顷,立即反应过来,惊喜万分,生怕梁潇反悔,忙冲他点头。

自那日起,一别四年,梁祯蛰伏在代地,昔日孩童长成了翩翩少年郎,应召而归。

他已经在别馆住了许久,摄政王迟迟不归,另立新君的议程就此耽搁下来,他的处境渐变得尴尬。

已经走到这一步,若他不能顺利登基,那金陵城里的荣安帝和崔太后绝不会容他。

他好像回到了四年前,要再为自己挣一份生路前程。

梁祯轻轻走近梁潇,不敢靠得太近,离他三丈远,轻唤:“堂兄,请您节哀。”

梁潇正斜倚窗前,闻言连眉梢都懒得抬一下,淡淡道:“你们可真够烦的。”

梁祯一滞,面上流露出些许惶恐,低下头,声音嗡嗡:“堂兄,我曾见过嫂嫂一面,她是个温柔可亲的女子,想来她若泉下有知,必不希望堂兄为她终日消沉。你身在高位,身兼重任,勿要过分伤心而延误了政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