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2节(1 / 2)

加入书签

那位辈分颇高的师叔祖亲自在姜姮的脸上画了卍字金文,再蒙上织金帛帕,

整个过程,梁潇都守在一旁,目光呆愣凝着沉睡的姜姮。

主持道寺中为年迈的僧侣备有檀木棺椁,可让摄政王妃暂时安眠。

梁潇只是僵硬地点头。

姜姮躺在棺椁中,周围有僧侣诵经,木鱼声织若梵音,缭绕于佛堂。

法事持续时间不长,约莫半个时辰。

梁潇想要上前将姜姮抱出来,忽得被一厉声喝止,众人转头望去,见棣棠和箩叶推着姜照在佛堂门口。

姜照这会儿倒清醒了,他坐在轮椅上,被人推着缓慢靠近安放姜姮的棺椁,将手搭在棺椁边缘,抬眸冷冷看向梁潇,道:“这是我的女儿,不是摄政王妃。”

梁潇一怔,随即看向棣棠和箩叶,二女历来怕他,皆讷讷垂首躬立。

姜照道:“你莫要看她们,她们不过是说了实话,若非她们,我还不知道我的女儿这些年过得是什么日子。”

梁潇罕见的心虚,垂眸敛袖,站在棺椁前。

姜墨辞装出慌张的样子,上前欲要阻拦姜照,姜照挥手将他推开,臂力强劲,亦如当年纵马驰骋疆场的赳赳武夫。

姜照道:“我不会要那劳什子的国公爵位,我还没到靠卖女儿求荣的地步,姜家没落至此,自然也没有陵寝。就让姮姮长眠于此,待百年之后,我们一家人都在此处作伴。佛家净地,总可以远离俗世纷扰。”

梁潇抓着棺椁边缘,手指紧绷泛白,恋恋不舍地凝睇着姜姮,不愿放手。

姜照冷声道:“看在姮姮带着你的孩子凄凉死去的份儿上,看在她生前饱受折磨的份儿上,做个人吧,让她安安稳稳地睡。”

梁潇终究输理,又想起姜姮临终前的嘱托,心想她也是愿意清清静静睡在这里的吧。

他松开手,不再阻拦。

若是寻常,摄政王妃仙逝,少不得内妇验身,梳妆整衣,停椁七日等繁琐流程,但因在玉钟寺里,山峦陡峭隔绝于世,再加上姜姮临终前的嘱托和姜家父子的坚持,停椁一日后,便在山上择一风水宝地下葬。

姜照故作疯傻,在佛堂闹过那一通后,便将梁潇赶了出去。

这皇家寺庙里上下都是崔太后的人,只要姜姮一离了梁潇的视线,立马换上与一具与她身形相似的女死囚,在她的脸上画卍字金文,覆织金帛帕。

姜墨辞不像顾时安能沉住气,下葬时生怕梁潇会发疯冲上去,要将帛帕揭掉看姜姮最后一眼,脸上神情略紧张了些,被顾时安用胳膊肘暗暗捣了几下。

好在梁潇只是站在坟茔前呆愣,若失掉了魂魄,直勾勾盯着棺椁,眼看它被埋入坑中,填土、夯实。

墓碑需得专门雕刻,尚需时日。

梁潇在山中住下,不理外面俗务,不管虞清抱给他多少奏疏,他都懒得看一眼。

终日茹素诵经拜佛,像山中最虔诚的信徒。

姜墨辞挂念妹妹,却不敢擅离,生怕表现得太过急切惹梁潇疑窦,便也和父亲姜照在山中住了下来,每日黄昏像模像样地去给姜姮的坟茔摆供上香。

山巅寺庙被悲伤笼罩,而某个深夜,做为悲伤的源头,姜姮一身轻便窄袖缎裙,戴着帷帽,装作夜归的香客,顺着鹅石小径拾阶而下,逡巡一番,找到了兄长说的那辆黑鬃马车。

马蹄闲踏,车厢外坐着一人,粗布短褐,戴一宽檐斗笠,遮住了大半张脸,只露出一张唇,唇角紧绷,瞧上去很紧张的样子。

山脚阒黑,荒无人烟,树叶在夜月里随风飒飒作响,幽谧中带一点令人不安的紧绷氛围。

姜姮谨慎地踱过去,朝那人伸出手,修长白皙的玉手柔软舒展,掌心里搁着半块玉珏。

那人倏然一颤,依旧低着头,隔斗笠缝隙瞧向姜姮。

有那么一瞬,姜姮依稀觉得斗笠后有两团光亮,暖若萤火,莫名还有些悲伤的意味。

她心中微动,问:“你是谁?把斗笠摘下来给我看看。”

那人听到这话,猛地抓住斗笠边缘,又往下拉了拉,把脸遮得更严实。

他从怀中摸出半块玉珏,正与姜姮的扣在一切,严丝合缝。

“姑娘,上车吧。”嗓音沙哑粗粝,如同往铜锣里撒了把砂砾。

姜姮最后回身看了眼玉钟山,峰峦叠嶂高耸入云,山巅那座寺庙半浮在夜空云雾里,闪烁着幽静的光火。

她长舒一口气,再无留恋,提起裙摆上马车。

马车行驶得很平稳,不疾不徐,那人甚至在扬鞭的间隙冲姜姮低声道:“姑娘,睡一觉吧,睡醒天就亮了。”

姜姮半倚在车内横榻上,发现身边搁着一件半旧的鹤氅。她的那身白狐裘实在太扎眼,下山时未穿,正觉得有点凉,便顺手将鹤氅拿来盖在身上。

一股辟寒香气袭来,是温暖醇正的香,姜姮少女时最喜欢的,她舒服地发出一声喟叹,在柔软舒适里安然入睡。

马车走了整整一夜,清晨天蒙蒙亮时,顺利出城。

姜姮在睡梦中依稀听见那人和守城厢军交涉的声音,对方要了籍牒和路引,又撩起车帘看过姜姮,才放行。

城中戒备不算森严,就算有,也是为抓崔元熙而设,厢军见车内是个女子,自然痛快放行。

出了城,马车依旧是那个速度,不急不缓,踢踢踏踏,好像单为避免颠簸让姜姮睡个好觉。

姜姮拥着鹤氅坐起来,搁车幔看向那人的背影,问:“我们要去哪儿?”

那人默了片刻,道:“不知道。”

姜姮捂唇笑起来:“我还以为兄长早就设计好了逃跑路线,没想到你们这么随意。”

那人向后微偏了头,似乎想要看看姜姮的笑颜,但他偏到一半忍住了,生生折返回来,低声道:“他了解我们,以防万一,不能提前规划,只能随性而行,漫无目的,走到哪儿算哪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