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00章(2 / 2)

加入书签

“若是这药材是买卖,我就得赶紧拿了单子去和大营里的军需官对份额,如若不是,这单子上的药材,有几味价儿还挺高,咱们便是送,也得有个说法,姑娘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再怎么的,送药材这事儿,总是个忌讳不是?”

“况且这种施医赠药的事儿,咱们虽说年年都在做,可这样大批量的药材送出去,树大招风啊,咱们家的银子,也不是大水打来的。”

秦念西略略沉吟了一下才道:“依阿念看,大掌柜不如算个收支平衡的量,先以老祖宗的名义送一批,不要多,差不多能治一个营的将士就可以了,后头的事,自然就会有动静了。不过大掌柜这药材还是要备足,否则到时候只怕还会生事。”

袁大掌柜嘴角露出几分笑意,点了点头道:“难怪大爷在信中称赞姑娘不仅医术高明,还极有韬略,如此,下剩的事情,我自会去和军中斡旋,姑娘放心便是。”

秦念西明白,这是被试了一回水,总算也是侥幸过了关,倒是对这位袁大掌柜的头脑清明,有了极深的印象,却也不在意那些试探和恭维,话说老祖宗只给了她那张单子的时候,只怕就料到会有这样一幕吧。

过了这一节,秦念西又问黄大夫道:“不知咱们安远城里,治妇人科和哑科的药材,可都齐备?”

黄大夫点了点头道:“常用的药材是有的,但是姑娘也知道,咱们这一脉,对这两科,都不是很有建树,这药材的存量不多。姑娘可是要把君山女医馆在这安远城开起来?”

秦念西点了点头道:“正有这个打算,医女们都带来了。只是怕药材不足,开了诊却没有药材,就有些尴尬了。”

袁大掌柜干脆道:“姑娘不如一起开个单子,我一并先调些过来。”

“这样也好,只不知这城中素日有擅这两科的医馆吗?病人多不多?”秦念西又问道。

黄大夫答道:“这城里医婆稳婆都不分,一共就十来个看女科,说是看女科,也就是接个生,其余的,连个药方都不会开,诊脉就更不消说了,医馆里坐堂的大夫,没有精通这一科的,都是赶鸭子上架,治不好也治不坏。”

这一点,秦念西倒是知道,不管是君山医馆还是万寿观,这样的病,都是要用针的,可那些特殊的特殊的地方,对大夫来说实在尴尬,对病人来说,也很难接受,只能用些汤药了。可去针就药,要得奇效,就得下重药,但用药过于险峻又怕出问题。

黄大夫又继续道:“至于哑科,这城里,说句不自谦的话,大约算是在下的手段要高明一些,好歹也曾跟着赵老供奉习学了几年。自前年先生把姑娘治弱症的医案托人带给了在下,在下认真研读了,甚至照着治了几名孩童,轻症的虽不敢说痊愈,但平平安安长大,没有太大问题,但重症的,还是不行,正有许多问题,想向姑娘讨教。”

听得这处,秦念西倒对这位黄大夫有些刮目相看了,难怪老祖宗说家里派到安远城里的人,都是极有本事的,这样看着医案治病,就跟隔靴搔痒极像,竟能被他治了个大差不差,果然是个厉害的。

秦念西当即点头笑道:“黄大夫只怕是过于自谦了,治这个病,其中有几样关键的手段和分寸,咱们这样说没有太大意义,不若改日黄大夫把你那几位弱症的患者带来,咱们同来的医女里,有两位擅哑科的,到时候你过过眼就是。”

“若是极重的病症,医女们都束手的,只能等下回阿念再出来的时候,再帮着看看。但是阿念习学的这种针法,和咱们家的针法,运气上是相悖的,所以没有什么太大的看头。如今孙管事家的哥儿阿升,正习学这种针法,兴许过得一年半载,能上手试试也未可知。”

一直凝神倾听的孙大听得突然说到自家身上,忙笑着点头道:“小的幼子阿升,正是托了姑娘的福,治好了弱症,如今竟因祸得福,有幸得了姑娘教导医术,虽说还不成器,但总算也是日日都有进益。”

黄大夫眼睛一亮,看向孙大道:“如此说来,那医案上的小儿就是你家阿升?”

孙大笑得极为和煦地点头,黄大夫顿时就跟拣了宝一样笑道:“这可敢情好,回头让在下给你家阿升把把脉,那么严重的弱症,啧啧……”

秦念西眨了眨眼笑道:“黄大夫,如今阿念暂时也不太方便带着阿升,索性您帮着教导教导。阿念也不勉强您,您可以随意考较他,若是您觉得瞧不上,那也是他没这个福气,您看如何?”

秦念西想了想又笑着补了一句:“若是中度的弱症,阿升已经可以施针,还能帮着行按抚之法了。不过若是黄大夫嫌麻烦,也就算了,阿念还是让他去医女那里跟着……”

黄大夫听得这句,连忙摆手道:“行行行,就跟着我,先生教了我医术,就是要让我广为传授的,没什么不行的。”

袁大掌柜微微耸了眉毛,瞧着黄大夫掉进了秦念西三言两语设下的坑里,被逼着帮人教徒弟,心里直有些好笑。

孙大见得秦念西笑着冲他眨眼,连忙站起来作揖道:“多谢先生愿意教导阿升,回头小的一定要设宴,专门让阿升拜师。”

黄大夫赶紧摆手道:“这倒不必,你家哥儿既拜在姑娘门下,就是我君山医馆的传人,拜师的事,拜不拜的,那也得教,就是……”

秦念西知道黄大夫那个就是是什么意思,却只对阿升信心满满,笑着道:“黄大夫直管随意考较阿升,除了经验上差些,书上的那些东西,他基本上已经学了个七七八八了。”

说着话锋一转:“其实阿念今日来,是想和两位商量,我听说安远军的军户基本上都安置在祁城,便想送一半医女去祁城坐堂,不知二位是什么想法。”

说起了正事,黄大夫也正了颜色点头道:“在下觉得可行,祁城的大夫,比安远城差了更多,也更需要医女。男人们去了军营,满城除了妇人就是孩童,或者是半大小子,有个什么病症,往安远城来求医都不方便。”

“咱们在祁城也有医馆,在下一般一个月过去坐诊几日,每回走的时候,都被人眼巴巴地追着问,多久才能再去。那处的妇人都极不容易,日日劳作不说,还要放开肚皮生育,又要照顾一家老小,病痛缠身的妇人不在少数。妇人身子弱,生出来的孩童病症也多。”

“如今即将秋收,待秋收过后,天气转冷,她们倒是有些功夫治病了,不若在下先带医女们过去,把摊子铺开,顺便帮着支应几日,待得她们被祁城的人认可了,后头就水到渠成了。”

秦念西连忙点头致谢:“如此,倒是多谢黄大夫了,有您帮衬,当能事半功倍,顺顺当当打开局面。那我这会儿便把用药的单子开出来,我们这回应该也带了一部分比较稀缺的药材,其余就要指望大掌柜了。”

秦念西又让韵嬷嬷去请了几位医女过来,几个人又商量了一番细情,大事都商量得差不多了,秦念西才领了韵嬷嬷,往长公主府回去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