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71节(2 / 2)

加入书签

将心比心,若自己手里有个价值连城的方子,自己不知道其价值,然后被别有用心的人花言巧语骗去大赚其钱,后知后觉的自己该是何等滋味。

更何况比起死物,她更看重的是人。

“你误会了我的意思,我是说,咱们一起酿一起卖,或者你负责酿我负责卖。”

小年轻有点明白了“你是想雇我给你做工?”

季妧最初是有这么个打算,但她刚夸过人家另起炉灶不必受窝囊气……而且只是让他做个小工的话,不还是相当于霸占了他的技术?同时连他的人也给霸占了。

若以后生意起来,他回过味来,会不会心里不平衡,会不会反目成仇,都是未知数。

“不是雇佣关系,是合作关系,具体的实行办法也有两个。

第一,你还是继续酿你的,酿出的成品全部卖给我,我如数付给你钱,后续的宣传和售卖你就不用操心了。但是咱们事先要找中人签个契——你能且只能卖给我一个人,不准卖给第二家,包括酿造的方法,也不可再告知他人。

第二,我最近成立了一个调味坊,专门生产这方面的东西,你可以加入进来,那么酱……秋油和醋就算调味坊的产品了。从今以后,不管调味坊赚多少,都会有你一份,同样的,要是有风险,你也须一同承担。

针对这一点,我还要特别说明一下

你占的比例不会特别少,但也不会特别多,因为调味坊不是只有这两样产品……换句话说说,我还是东家,调味坊的所属权是我,最终决定权也在我,只不过你并不是普通工人,算是低一级别的东家之一,也有一定的话语权。”

小年轻到底不笨,花了点时间,便理解了这两者的区别。

第一个办法胜在稳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永远不用担心货卖不出去。

但钱是死钱,该多少就是多少,想多一分都不可能。

第二个办法,风险与机会并存。

若她说的那个调味坊能做好,自己便能参与分红,生意越大,他的分红越多。

粮油铺的掌柜都没法从东家那里领分红呢。

只不过也很冒险就是了。万一做不起来,那自己不止东西白搭,原本能赚到的钱也会泡汤。

不过,哪有什么是本该的?自己今日若遇不到这姑娘,不照样还是什么都落不着?

那何妨赌上一把。

小年轻咬咬牙,坚定道“我选第二个。”

季妧眼里带笑“那正式认识一下吧,我叫季妧。”

小年轻咧嘴“我叫徐来福。”

第361章 狄嵘

和徐来福约定好,让他明天把家里存的货都拉到大丰村,两下便道了别。

徐来福连钱都没要,担着筐跑的比兔子还快。

季妧看着他的背影,心生感慨。

古人的智慧真的不可小觑,撇开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四大发明暂且不提,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奇人,也总有巧思。

她以前很不明白,在那么差的环境和条件下,他们都是如何克服万难、创造出一项项奇迹的?或者当时不算奇迹,却能延绵几千年遗泽后人。

与之相比,现代人可能更多就是占了个信息不对等的优势,真要论创造力什么的,有时候远远不如。

就拿她自己来说,香料这些东西她自小接触,方子什么背的都是现成的。总体来说,她的创业是跳过了研发直接面对市场的。

而徐来福不同,他家里就是寻常农户,祖上根本没有从事过与酿造相关的行业,但他凭着几分兴趣、几分韧劲和几分心气,硬是琢磨出了升级版的酱油醋。

季妧不知道第一个发明酱油醋的人是谁,但能在前人打下的地基上盖起高楼的,同样很厉害,也很值得尊敬。

“咱们走吧。”

和徐来福说了这么久,关山神色不是太好,大宝的眉头也快拧成疙瘩了。

见关山提着大包小包的点心盒,外加两小瓶酱油醋,季妧怕他累着右手,硬抢了个醋瓶过来,用没伤的那只手提着。

邺阳城除了无数条小街之外,还有东西南北四条大街。

一德堂就在东大街上,四间门脸,上下三层,在邺阳的医馆中不算特别拔尖,也是极为不错的了。

季妧一路走来,发现这条街上还有好几家医馆,她特意留心了下,没见着济世堂的门匾。

找人问后才知,济世堂在西大街上,据说特别气派,因各科兼备,占了小半条街。

季妧暗叹,有这么个庞然大物的对头,辛子期重振家业之路并不好走啊。

更何况他的目标远不止是重振家业。

进了一德堂,发现里面还是挺冷清的,也对,毕竟刚回来没几天。

但人员已经重新招齐了,传方的、叫方的、抓药的、煮药的,再加上平安这个跑堂的。

坐堂大夫目前还是只有辛子期和他的师兄刘兴林,以前被挖走的那些多半进了济世堂,不会再回头登一德堂这条漏船。不过即便他们回来,辛子期也不会要就是了。

辛子期把刘兴林叫出来,给他们双方做了介绍。

刘兴林和镇上那回匆匆一瞥时见到的还是一样的黑瘦,不像是医者,倒像是庄稼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