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0节(1 / 2)

加入书签

庞云海继续道:“这是陛下的意思,最后一艘海船的金银和货物等东西将分给此行的将士海员们。”

众人惊愕,随即又很快反应过来。这无外乎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海面茫茫,对于他们大明的老百姓来说,出海是一件极其凶险的事情,远远不如在家中种田入厂来得安稳,可有了那般多的财富吸引,自然会有人报名参加。别说那些泥腿子,就连他们这些见惯了钱财的世家大臣看到那些金银,也忍不住眼红。

虽是心疼,但尚书也没有阻止,连连点头道:“就按照陛下吩咐的办。”

然后一众大臣又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番邦使臣团,一时间港口热闹得宛若在过年。

“出海”二字更是成为当下老百姓热议的话题,还有不少人现身说法。

当初一穷二白的泥腿子,为了混一口吃的上了出海的船,谁晓得这才多久?回来就成了富家翁。

“就丰宁街尾陈老头儿的三儿子啊,以前穷得四处讨生活现在回来了,方才我瞧见他正招呼人规划地基准备修新房呢,我听了一耳朵说是要盖三层水泥房。”有老百姓围坐在一起,嘴里还吃着炒花生碎。

“可不是嘛?我看郑家那两兄弟一回来就赶紧去钱庄把钱存了,媒婆快把他家门槛踏破了,真可惜我家两闺女都嫁人了。”

“这么说得我都想跟着去出海了,不知下回是什么时候……”

赵曦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大明的确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可以自给自足,让那些财富吸引老百姓们愿意出海!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长此以往百年便能握紧海上大权。

否则按照朝中大臣的作风,届时又会请求取消这劳民伤财的出海,没有点甜头如何能行?

赵曦在意的反而是那些不起眼的原料输入。

户部尚书彭毅非常高兴,听说国库又充盈了,笑得合不拢嘴。

有钱才能搞各种建设,有钱才能支援前线收复北境,有钱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

反正兜里有钱,心中不慌。

如今北境战事顺利,快要推至河套地区了,可无数曾经惨遭屠戮之地满目疮痍,老百姓吃不饱饭穿不暖衣,都在等待着重建。没钱怎么搞?

想着那些番邦蛮夷的到来会带来贸易,从而产生无数金银,朝中大臣硬生生把那些番邦人给看顺眼了。

以往天启朝一直在搞海禁政策,大家伙儿就一个劲儿在地里刨食,就那几亩地能搞出多少钱财?不饿死就不错了。

现如今上面富裕,下面小老百姓也跟着富裕起来,这有何不好?

只要监管到位,让那些只重利的商贾钻不了空子,此法相当好。

裤包里有钱,将士们在外作战又打出了大明的骨气,走路腰杆子都直起来了。

自从年前十月,随航海队伍一同回来的番邦使臣团在大明京都,享受到了“宾至如归”的待遇,而且一直到第二年春日,一直陆陆续续都有从海外各国派来朝贡的使臣团。

走在大明京都的水泥路上,时常能看到长相异域的外国商人,大明百姓对他们态度还不错,只要老老实实做人,遵纪守法就成。

这些老百姓看着外商时不时的惊叹,还通常比较自豪。

他们女帝果然不愧是仙女,以往在天启朝没了的面子重新挣了回来。

现如今这叫什么?

万国来朝!

无数番邦使臣团表达了敬意,更多次上表希望能够学习大明王朝伟大的多项技艺,赵曦并未多搭理。

-

春日本就是赏百花的日子,前线战事平稳推进,赵旭将军和萧将军收复河套平原,那可是纯天然养马的牧场,那边牧羊牧牛能够产生无数的羊绒,可大军还没有回来的意思。

可到底前线情势一片大好,大明上下都松了一口气,朝中大臣更是跟随女帝一家出来赏春花。

那些个大臣兴到浓时还能赋诗一首,赵曦显然没有作诗的水平,也没有文抄公偷诗仙诗圣的诗的恶趣味。

那些番邦使臣团许多都学了汉话,无不为之鼓掌,虽听不大懂作的诗,但鼓掌叫好准没错,还有起兴要跟着学作诗的也有。

反正现在大明他们啥都想学。

“陛下,飞天组已准备完毕。”秘书谭淑兰走过来在赵曦耳侧道。

赵曦略惺忪的眼亮起来,“那就让他们预备着开始吧。”

与其看他们作诗,赵曦还是更喜欢看新奇玩意儿。

这片土地永远不缺用于尝试之人,那群学生更是其中之一。

一众大臣饶有兴致地看着那些学生带着东西出现,正当着他们做最后的检查。

“我听说此物是仿仙人的飞行大鸟所制的飞天神物?”

“我怎瞧着与陛下登记那日的大飞鸟相差甚远?”李相皱眉道。

“真不会出事么?这若是摔下来就没命了。”

“……”

不少大臣是见过女帝登基当日的飞行神器,虽通体墨黑,但形似鸟儿,面前这些大学生搞出来的玩意儿却像是一个圆球,圆球下面还有着篮筐,看起来很不安全。

飞天组为首的大学生环顾四周,首先目光落在赵曦身上,又看到一旁的太上皇和太后,他知道邀请女帝他们是不可能被同意的,所以调转目光看向李相陶思礼陈衡这些人,目光中满是期待:“不知大人,可愿与吾等一同实验飞天?公观我大明的大好河山!”

李相他们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不用了,你们自己实验吧。”

开玩笑,他们还想有命活呢!

一众学生颇为失意,只好自行进入篮筐之中。

一个篮筐内站三人,每人都有其任务,共计十只热气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