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7节(1 / 2)

加入书签

养猪的学生顿时语塞。

说啊,他周元教授当初开始养殖猪崽的时候,也是千难万难,还几乎把自己所有的家当都弄去养猪了,耗费了那么多银钱,现如今猪崽也进入了蜀州绝大多数老百姓的猪圈啦。

赵曦鼓励发明创造,所以蜀州各个学校申请项目资金都让拨款!

-

赵曦和萧听云乘车返回新城,谢公公早已经学习记录了种牛痘的法子,美滋滋地离开了,他得赶紧回去把这个消息告知圣上。

而赵曦看了那份圣旨才知道二哥赵旭成了蜀州新州牧,这倒是在她的料想之中,毕竟前几日就听说谢公公来了蜀州巴水郡。

只是有些惊讶皇帝老子竟封了她妈为夫人,她为乡主,不过这对她没啥用,他们一家也不靠皇帝过活。

赵旭在一旁调侃:“乡主大人,别哪天皇帝老子给你赐婚都不晓得。”

赵曦还算淡定,萧听云却抬眸冷飕飕地扫射了赵旭一眼。

萧听云淡淡道:“她还未到法定成婚年纪。”

先前赵言只是在桃源半月报上宣传不要过早成亲,至少也要等到十八岁以后,这过了一年多大家接受程度颇高,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也对仙人们的话言听计从,反正仙人说的定然不会害他们的。所以如今他们想要拟定为正式法规,男女过十八岁再成婚。

赵旭下意识道:“她过两天就十八了好吗?什么没到法定成婚年纪?”

赵旭忽而一顿,立刻用一种狐疑的眼神打量着萧听云,这小子什么意思?难不成这是在暗示他,他妹妹到十八岁了,能成亲了?

萧狗贼,果然觊觎他妹妹!

第59章 云州我们赵家只要上门女婿

王雪琴倒是没赵旭想那么多, 语气颇为感慨地道:“我们曦曦也要成年了,咱们来天启朝也一年多了。”

十八岁,放现代那就是个大姑娘了, 若是没来天启朝都要念大学了。

萧听云不提还好,这么一提王雪琴倒是想到十八岁的大姑娘恋爱自由, 他们一家子估摸是回不起了, 早晚也得在这里结婚安家, 她不由多看了萧听云几眼。

王雪琴对小萧挺满意,住在同一屋檐下快两年了,又是和自己儿子出生入死的交情, 长相和性格都挺好,他若是他们家女婿倒还挺成的。

就是这两个儿子,似乎无心成家让王雪琴颇为忧心。

赵旭阴阳怪气:“小子,你还挺阴险。”萧听云这闷葫芦平时半句话都不说,这会儿倒开口了,可别的怎不见他提。

王雪琴:“管好你自己。”

赵旭:“???”

两天之后赵曦正式十八岁,烟花爆竹厂在夜里还真的燃了一刻钟的烟花为她庆祝,这场烟花会让新城不少老百姓都出了屋子围观,自然比不上现代的烟花盛宴, 可在天启朝也是独独一份,看得那些孩童不住地鼓掌欢呼。

赵曦年满十八, 符合蜀州新政中针对男女成亲的岁数,蜀州境内的世家豪绅心思就活络了起来, 仙人一家就独独这么一个女儿。仙人独占蜀州看这架势是近几十年不会回天上的, 赵言仙人不断普及不准近亲成婚,不仅是堂兄妹不许,就连表兄妹也不许, 想来仙人一家也不可能近亲成婚,若要寻姻缘也只能找凡人了,所以这曦曦仙人不知会落入谁家?

赵家在蜀州势力独大又是仙人,谁不想和仙人一家攀亲?再说见过那赵曦之人都说小仙子姿容不俗,无论是谁娶了都不会辱没了那些世家公子。

赵曦对蜀州境内的钢铁厂很是在乎,近来时常去厂子视察,就在此途中总能遇见一些年轻公子。

天启朝还未出现程朱理学,所以男女这方面管控得没那么严格。

前脚去厂子视察,后脚回来驾马的小厮就能收到一堆书信,都是让小厮转送给她的,让赵曦烦不慎烦。

还是赵志民放出消息,他家只接受上门为婿,这股热情才淡了些,当然依旧有公子不死心,时不时送些东西过来都被拒收了。

-

郑夫子蒸汽实验震惊蜀州学子,可谓是一炮而红,郑夫子蒸汽实验直接登上了科学报,在蜀州两郡中学大学之间疯狂流传,科学报还有专门学绘图的学子精心描绘得当日大课堂实验场景。

蒸汽!

无数学子看到此报都跑去自己烧了一壶热水,看到那喷涌而出的蒸汽顶起盖子,竟有一种恍然初醒的感觉,这般简单的道理世人竟至今发现?

如今蜀州学界一直推行“科学兴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些言论,鼓励学生们发散思维搞创新,若真有用还可去官府申请专利。

这直接导致了无数看了最新一期科学报的学子们迷上了蒸汽,自发在实验室里搞起了蒸汽实验,毕竟这蒸汽可是曦曦仙人亲口说的有划时代意义。

郑夫子的学生里不乏有世家公子小姐,这些人都是有钱人,在郑夫子的指导下,干脆拆了自家的马车,预备尝试搞个大型些的蒸汽机试着架在马车上,用此机器替代马匹试试呢,如果这些都能够成功,真的可以和巴水郡的造船厂进行合作。

学校对这些实验相当鼓励,让他们随便造,只是要注意不要烫伤自己。

这蒸汽机是个好东西,在这冬日里还能取暖呢,学生在室内搞这些实验都不敢穿毛衣,要不然得出一身汗。

的确,现在已入了冬,天启朝冬日的气温比现代的还要低不少,冬季是能看到皑皑白雪的,所以这个时候蜀州内不少百姓都已经换上了毛衣。

毛衣是老百姓从夏天就开始织的,也不用着急着赶工,每天夜里无事的时候就织上一些,到了这个时候家里老老小小人人都至少有一件用于保暖。

一些家境条件好的不仅给织毛衣,还织了毛裤、手套围巾,心灵手巧的妇女从王雪琴夫人那里学会了不少图案还能自己举一反三,一时间颇为时髦。

毛衣织好就放进衣橱里放着了,也就这入了冬才拿出来头回试穿,这不穿不知道,一穿吓一跳。

穿一件贴身的亵衣,这毛衣紧紧地贴在身上,不一会儿就觉得全身都暖和极了。

更何况现在还有棉衣当外套?

有老百姓穿在身上还戏称,这得热出痱子来。

以往他们过冬,只觉得穿了一件又一件还是冷得瑟瑟发抖,现在穿三件就差不多了,干起活儿来还得汗湿衣裳,回家得被媳妇儿训。

有了毛衣棉衣,这个冬天他们日子好过啦。妇女们极会举一反三,知道棉花能制棉衣后,还制了棉鞋,外面由毛线织成,也不怕生冻疮了。

也就他们蜀州的老百姓能这么享福了,听说外面正水深火热当中,也不知仙人们下一步要打到哪里去,是那云州还是荆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