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9节(1 / 2)

加入书签

他们忍不住走上前看了看,老工匠原是做瓷器的,这琉璃制作并不难,被请了过来也很快上手,那些琉璃盏已做得极为精细,表面上还有各种彩绘。还有那淡青色的菩萨琉璃像更是体态雍容精美,堪比玉器。

他们听说当今皇后娘娘是个信佛之人,他们这些商贾自是见不着那等贵人的,但架不住京城里的达官显贵能见着,买去讨好也说不准。

而且……走近才发现,这些琉璃竟无气泡!

赵曦点头:“我正是这个意思。”

这话一出,整个商会都沸腾了!

“曦曦仙人,选我选我,我李家商铺在京城专门卖瓷器的!”

那雍容富贵,大拇指上戴着大大的宝石戒指的商贾一屁.股把那人撞开,语气急切道:“曦曦仙人,莫听那李家说,我们家虽是经营布匹生意的,但和黄商颇有联系!交给我交给我。”

“曦曦仙人,看看我看看我家啊!我家虽无京城人脉,但江南富庶不比京城差,那些贵人有的钱,我家有江南那边的人脉!”一侧还有个小胡子中年商贾生怕落后旁人,追上来忙道。

赵曦都还没有开口,就见这群商贾急红了眼,恨不得当场打起来。

这绝对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哪怕赵曦仙人卖得贵,毕竟现在天启朝对于琉璃是供不应求,只要拿得出就一定有人买。

这可比水泥厂还赚钱数百倍。

赵曦笑起来:“我不准备只要一家经营。”

他们桃源郡缺钱,非常缺钱,没钱寸步难行,能尽早拿到钱是最好的。

在场商贾闻言大喜,所以他们人人这都是有机会的意思?

赵曦忽而看向一个在狂喜中的商贾,笑问:“李老爷,若是你得了经营的资格,你准备如何贩卖?”

那商贾被问得一愣,嘴唇嗫嚅:“自然是搭上贵人那条线售卖啊。”

一旁的商贾也是懵然,不是这般难不成像卖白菜那般摆在大街上贩卖么?

赵曦痛心疾首:“你们是商人啊,最精明的商人啊!造势懂不懂?拍卖会搞起来啊!价高者得。”那些京城中的世家子弟,谁不是心高气傲?拍卖会众目睽睽之下,定有世家子弟为了一口气一直竞价,拍卖会非常适合他们!

赵曦说得一群商贾一愣一愣的,却渐渐有些顿悟了。

拍卖会……这像是个好主意,若是能竞价出个天价,发大财了啊这是。

在玻璃制品普及天启朝之前,至少五年之内琉璃都能卖个好价钱,特别是这一两年绝对暴利。

这些商贾无比精明,在参观过琉璃厂后,二话不说就开始订购厂内的琉璃,有些商贾更是把自家的地契田产三分之二都拿去抵押了,就为了有银钱订购琉璃。

-

这些琉璃的订金很快就充进了内库里,腰包都要见底的刘义又富了起来。

有钱就好办事,只要有钱桃源郡内各项代办事宜全部都可以统统安排上。

如今桃源郡事事待兴,急需各行各业的人才。

桃源郡针对人才,一共有两个方案:一,吸纳全郡人才,让他们来效命;二,兴办教育,让那些孩童少年成为未来可用的栋梁之才。

有了钱,这些才能够一一实现。

陈衡对赵曦之前提出来的科举制非常推崇,在阅读过完整版的科举制度之后,却又生出了疑虑。

科举取仕自然是好的,但能成为二甲进士自然是光耀门楣,而且都是有大才之士,若是当上桃源郡的官定是好的,但数量太少了,如今桃源郡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他们或许用不着那般优秀。

赵曦笑道:“这好办,办小学,中学乃至大学,办技校,看文凭。”

哪怕不是进士,只要有点文化也是有用之才!就像她,高考考不到高考状元,难道就说她是无用之人么?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有可用之处。

赵曦和陈衡正讨论着细节,门外传来一阵敲门声,主管全郡舆论风向和政策宣传的冯平从外走来,面色凝重道:

“曦曦仙人,近来春耕,赵志民仙人强制性推广种植棉花,引起了郡内老百姓不小的不满。”

第46章 石油地龙翻身发现石油

若是说桃源郡在整个天启朝是小地方, 那么坐落于桃源郡边缘的桃阳县就得被称之为穷乡僻壤。

之所以取桃阳县这个名字,纯属因为此地阳光较于桃源郡的它地要充足不少。

时至春耕,这些一辈子都未走出过桃源郡的朴实农人, 和往年一样都得早早去地里耕种。

结果……就在大半月前新的官老爷声称要让他们种植新物,叫, 叫什么棉花?

他们都是老实巴交的农人, 上头的安排自然是要听的, 反正种什么粮食都相差不大,再说他们也不挑食,只要能有口饭吃就行。

然而之后才晓得这棉花是不能吃之物, 县里有和云州人往来的老百姓声称,这棉花又叫白叠子,是那些达官显贵最爱观赏的一种花卉,等到盛开之时那便是白茫茫一片,宛若下雪一般,甚美。

这消息自从传来了,全县上下谁不是哭天抹泪,捶胸顿足?

“大人,种不得啊, 这棉花不能吃不能喝,若我们都种了此物, 我们全家都得饿死啊。”

田地里,丁有财跪在地上冲县里派下来的差役不住地磕头哭求。

苍天呀, 本来他们就过得艰难, 种些粮食勉强度日,如今新来的官老爷子为了赏花是断绝他们的活路啊。

那差役摆摆手,苦着脸道:“这事儿我做不得主, 这是郡守大人下的强制性死命令,必须种棉花,说是棉花可以做被褥做冬衣,以后大家都可用来御寒了。”

差役想想又道:“郡守一家是仙人,不会坑害老百姓的。”

什么御寒,他们只晓得牲畜皮毛能御寒,就没听过地里种出的花儿朵儿能御寒的,全是幌子!

因是强制性种植,县里派了不少差役监督,还安排讲解,无奈这些农人不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