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8节(1 / 2)

加入书签

-

来自不同郡县的流民聚集在了一起,因没啥心思取好名字,干脆就叫流民村。

这些时日来,已有官差来替他们重新登记了户籍,帮他们搭了些遮风避雨的棚子,每日给一顿稀粥救济。

一汉子坐在地上捧着一碗看不见米粒的粥碗,道:“我听说我家隔壁村的一名叫铁牛的汉子从了义军,杀了好几个官军,每日都能吃上两顿粟米粥!浓的那种,比咱们过得好。”

一侧的老头叹了口气道:“小子默想这般多,他能杀官军,你若上了便可能是被官军杀。这话莫再说了,小心被官差听到杀头!”

那流民直叹气,这无事不想这些想什么?官差又不许他们随意走动,生怕他们搞事。

“大家快起来起来,桃花村那边招工,干活的人都能吃得上饭有银钱拿!”有流民光着脚从外面跑进来,朝人大喊。

吃得上饭,银钱这些字眼很快吸引了不少流民。

这在这里干坐着等桃源镇救济也是浪费时间,若是真有饭吃有钱拿,去干活也成啊!

桃花村的造纸厂和印刷厂一向人手不够,桃源各大家纸铺、书店日日等着上新,眼睛都快要等直了。

有新的帮工自然是好的,赵曦也不让他们进桃花村里面干活,而是就在他们新村那边干活,派几个厂子里的得力干将去指挥。

除去造纸厂印刷厂,就连水泥小组也在招人,只要你有力气你就能来!

起初还有不少流民处于观望态度,但这些活儿都是日结。可以要钱,也可以直接要粮食,看个人选择。

第一天跟着造纸厂的工人去山里砍伐青竹,捆在一起扔溪水里浸泡,忙活了一日后,还真真是日结。

有些人要了银钱,绝大多数要了粮食。

无论是银钱,还是粮食,都实实在在地到了自个儿手里头,伸手去摸摸是真的,不是在做梦,这才明白过来是真在招工,不是假的。

其中一个老者紧紧提着一只极小的布袋,布袋里装着的粟米不足一半,这些粮也就够他一日吃的。

老头眼泪都要流下来,他老树皮一半的双手紧紧握紧袋口,看着面前正在登记的青年,声音颤抖地问道:“敢问,敢问先生,造纸厂印刷厂的东家,东家到底是何人?真是活菩萨呀。”

陈秀才抬起头,放下手中的毛笔,微微一笑道:“东家?仙人一家便是东家。”

第28章 秋收红薯土豆高产量

陈秀才心里感慨, 旁人面对流民唯恐避之不及,也就只有仙人一家有如此胸襟,愿给流民一口饭吃。

只是让陈秀才颇为郁闷的是, 不知为何赵言仙人非要他们这些近距离接触的桃花村村民,必须用布条遮盖住口鼻, 天气再炎热也得戴着, 否则一经周遭举报就没有工钱, 举报者则得双倍工资,此物好像叫“口罩”?

这些流民听得一怔,那为首的老头连连点头道:“是仙人, 这般良善的东家也确是仙人。”这些流民只当“仙人”二字为称赞之词。

陈秀才微笑,也不过多解释,日子久了这些新民自会知晓,不必多言。

-

帮忙干活就能有工钱拿还能有粮食吃,这消息在第一天之后很快便传遍了流民村,第二日天不亮就有流民排着队,眼巴巴地等着了,生怕去迟了人家招工人手够了就不要了。

赵家缺的就是劳动力!大字不识的汉子去造纸厂干力气活儿,细心的妇女在造纸厂进行荡料和压纸工作, 而那些少有能识字的流民便进了流民村里新开的印刷厂,对即将印刷的书籍进行排版工作。

还有多余的人力, 直接弄去水泥厂搞石灰,而之前私军便从水泥小组的岗位上撤换了下来, 重新担上了巡查工作, 只要瞧见有生事的直接踹出厂子不给工作机会。

“敢问壮士,这黑灰到底是何物啊?”有流民干着造水泥的活儿颇为郁闷地问道。

那造纸印刷还晓得,是读书人用来写字习字的物件, 这黑灰就是没瞧出有啥用,偏生东家对水泥的需求量特别大。

桃花村一村民戴着布制口罩,语气中颇为得意道:“嘿你们这就不晓得了吧?水泥可是仙人从天上带下来的好宝贝,能建房能铺路。江下郡、南安郡都遭了水患,桃源郡的雨也下得不小,镇里不少人家都淹了水,独独我们桃花村好着呢。就像造出来的纸放在水泥修建的仓库里,这么多天了里头一张纸都未泡烂!”

原本村里有几户人家房舍都是危房了,村长答应让他们提前用上水泥补房子,硬生生在汛期里少有不担心塌房的人家!所以现在村里稍微有些余钱的人家都在申请买水泥补房呢。

仙人还在给自家护卫在仙境外修房呢,也用的是水泥!

一群流民听得瞠目结舌,就这黑灰将能如此坚固?若是当初他们家乡的房舍也是水泥,或不至于成为流民吧?越是这般,那在桃花村村民口中的仙人愈发让流民神秘期待。

-

这些从天启朝各路而来的流民今年是不用交赋税的,且近三年都会减少租税,但这不代表其他老百姓有同样的待遇,天启朝每年秋后就收税。

秋收是头等大事,村里的学堂、造纸厂、印刷厂和水泥厂全都暂时歇业,这些活儿让流民村里弄也不会耽误工期,村民集体去自家田里进行秋收。

首先收的便是他们自己播种的粮食,因遭了大雨,收成也比不得昨年,看得村民直叹气,“这些粮食交了税费租子,还能剩多少啊?”

瞧着那么多流民进入桃源郡,再傻的老百姓也知道现如今不太平,听流民说外面的农民组织了义军搞造反呢,说不准以后有钱也买不到粮食呢?越是这般越还是觉得自己手里有粮才成。

等官差来收走,能剩下的怎够一家子所食?若是气运不好,说不准也得成流民。

赵志民对此笑道:“着什么急,我们不是给了你们良种吗?也应该到日子了。”

对于仙人赐下的仙种,桃花村的村民又期待又忧心,谁晓得仙种到了凡土能不能生出粮食?

村长在收红薯前,召集了全村人,特意在村里寻了个神婆做了一场法事,杀了好几只鸡敬告神明,又对着那片绿茵茵的田地磕了三个响头,这才下令开挖。

不求仙人说的那般高产,一亩地有个七八石就跪谢老天爷了。

得了令的农家汉子把裤腿挽得老高,下田就是一锄头,只见比婴儿脑袋还大的红皮红薯沾着泥,从土里被拽了出来。这一拽下面还紧接着好几个,一个比一个个头大!

这些农家汉子用手颠了巅,估摸最小的那个至少就有两斤重!

村民有些看傻眼,村长也有些懵,咋一拽就出了这般多?村长想了想,语气自信道:“定是法事起了效果!”

汉子们手臂肌肉高高鼓起,握着锄头狂挖,惊喜地大喊:“村长,又是一堆!”

“村长,快些看我这儿的,这个头好大!一个就能让我吃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