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6节(2 / 2)

加入书签

“原来是这事,难怪那契丹皇帝对冯相念念不忘,不过皇爷爷,这又不是什么不能说的事,我刚才问,你干嘛不愿意说!”

皇帝一时有些尴尬,咳了两声。

林风凑上前,“有秘密……”

“臭小子,”皇帝一把拍开林风,“好了,好了,朕告诉你就是了,你知道当年平州城建好后,那时那个姓耶律的为什么没有趁机掳走冯相?”

林风一愣,对啊,那时候冯相还只是个小小文书,既不是后来的掌书记,也不是后来翰林学士、宰相,那时候抓多方便。

“不是他不想,因为他没机会,刘守光后来回去囚父夺位,当了卢龙节度使后,就狂妄自大,天天各种作,冯相当时也年轻气盛,屡劝不止后,气得直接挂印辞官,回老家种地去了,结果朕当初还是将军时,正好行军经过瀛洲,看到他正在田里耕地,想起卢质曾提过他,就直接抓了他,然后把他绑了送晋阳去了。”

林风目瞪口呆,“你掳过冯相?”

“哎呀,当年咱们晋阳全是一群大字不识几个的武将,文人少得可怜,平时行军时遇到个文人,只要是能写字的,一般都丢回晋阳,恰好卢质还提过他,我寻思个肯定能写字的,当然就顺手绑了他回去,说起来要不是朕,他后来还见不着我那弟弟呢!”

林风嘴角微抽,说了一句十分戳心的话,“皇爷爷,你之所以一直觉得契丹皇帝贼心不死,是不是因为他现在干得,你当初干过,觉得有些被冒犯了。”

说完,林风就蹦起来,往外跑去。

皇帝气得跳脚,“死小子,别让朕抓到你!”

第128章 (一更)

林风想跟着冯相去趟契丹。

这倒不是他临时起意, 而是听了他皇爷爷说后,想去看看契丹真实的样子。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今中原渐平, 南方小国除了吴国已经不成气候, 唯一能让中原感到威胁的, 就是北方的契丹。

林风虽然在政事上不甚敏感,可在打仗上, 林风还是脑子好使的,甚至说是天赋过人,林风敏锐地觉得,中原和契丹终究要有一场生死之战。

到时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既然如此,他不如趁着这个时候,偷偷去看看。

……

“皇爷爷,你就让我去么!”寝宫中, 林风拽着皇帝撒娇。

“不行不行,你别瞎捣乱, 你去了, 万一被人认出来,还回得来!”

“孙儿会小心的,孙儿到时装成冯相的儿子, 一定老实跟着冯相后面, 不会被人认出来的。”

“你说你这孩子, 想一出是一出, 契丹是那么好去的么!”

“就是因为不好去才不能放过这个机会啊, ”林风抱着皇帝胳膊, “皇爷爷, 你想啊,你们这一辈和契丹天天打仗,对方什么情况一清二楚,甚至对方有多少个将领都知道,可孙儿这一辈却没上过几天战场,对契丹更是两眼一抹黑,以后要真要打仗,那多被动啊,咱们李家是马上得天下,总不能到孙儿这辈连连对方敌人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吧!”

皇帝听了觉得孙子说的有道理,只是一想到孙子要跑契丹去,“可你去契丹……”

林风一看皇帝动摇,立马保证,“孙儿一定老老实实跟在冯相身边,绝对不乱跑,也保证不暴露身份!”

皇帝这才松口,“算了算了,你想去就去吧!不过朕说好了,一定不能暴露身份,更不能给冯相添乱。”

林风大喜,立马说:“皇爷爷放心!”

说完,林风开心地跑回去准备去契丹的东西了。

三天后城外

启程去契丹的使臣仪仗旌旗蔽空,绵延百米,在最前面,皇帝拉着冯相的手,依依不舍。

“这一路路途遥远,契丹又天寒地冻,先生一定记得多穿些衣裳,千万保重身体。”

冯相点点头,“陛下放心,臣一定会当心的。”

皇帝还不放心,“那姓耶律的到时肯定纠缠先生,如果真是这样,先生就传信给边关,朕已经给边关守将去信,由不得他们乱来。”

“臣多谢陛下,陛下放心,臣一定会平安回来的。”

皇帝又看向冯相身后的林风,“风儿这孩子,就辛苦先生了。”

冯相看了一眼因为出门正兴奋地左顾右盼的林风,“陛下放心,臣一定会看好他的。”

林风看到皇帝说到他,忙过来小声说,“皇爷爷,你放心,我会寸步不离跟着我爹的。”

“臭小子,净会添乱!”

皇帝骂了一句,从怀里掏出一个匣子,放在冯相手里,“契丹天天喝羊奶吃羊肉,先生定然吃不惯,这个先生带着,别委屈自己。”

冯相不明所以,不过还是收下,“多谢陛下。”

看着时辰不早了,皇帝也不好多说,就重重握了握冯相的手,然后才站到一边。

冯相登上马车,对皇帝拱拱手,“臣走了,陛下保重!”

皇帝摆摆手,“一路平安!”

使臣仪仗开拔,朝契丹赶去。

马车上,林风好奇地瞅着冯相手中匣子,忍不住伸手摸摸,“爹,这里是什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