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97节(2 / 2)

加入书签

“我能不急吗。”老太太瞪了女人一眼:“咱村的狗娃就是因着高烧不退烧傻的,你弟弟烧成这样,要是再不退烧,万一……”

另一个女人赶紧朝地上啐了一口:“娘,你别瞎说,小弟肯定没事,你赶紧呸掉。”

老太太朝地上也跟着啐了一口:“呸,呸,我瞎说,我胡言乱语……”

这会儿萧柱子起身进门:“孩他娘,实在不行,咱找个车送原儿去县里医院看看吧。”

老太太想了想:“去,你和大妮两口子找车送原儿,我和二妮两口子去回水村。”

“你去哪儿干啥?”萧柱子一听老太太要去回水村立马就有点不乐意了,他脸色显的特别难看。

老太太冷声道:“咱儿子是为了救阮家那个丫头大冷的天跳到河里才病的,他家到现在也没说上门感谢,我得过去问问,再有,咱儿子去治病不得花钱啊,这钱哪儿来?不得去老阮家要吗。”

大妮没说话,二妮小声道:“娘,你也别怪阮家大娘,我听说阮安宁这几天也病的不轻,阮家也着急着呢,肯定是因着给阮安宁治病,这才没上门道谢。”

大妮把二妮拽到一边,到老太太跟前指了指炕上的小伙子:“娘,咱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小弟不是老实忠厚的性子,这十里八乡的谁不知道他偷鸡摸狗的净不干好事,咱村的人谁不厌弃他,另外小弟也不爱干活,懒的很,到如今小弟到了该找对象的年纪,可您看谁敢给他介绍对象?就是有介绍的,人家姑娘一打听是他就不乐意了,再这么着,您还想着让小弟打光棍啊。”

这话老太太可就不爱听了:“别人这么说,你咋也这么说,你小弟就是年纪小淘气一点,他在家可乖巧着呢。”

大妮都想翻白眼了。

萧柱子看了看大妮:“大妮,你有啥话就直接说。”

萧大妮声音大了一点:“小弟把阮安宁救上来,听说当时阮安宁都没气了,我小弟亲了她,她才活过来的。”

萧大妮身边的男孩大声道:“那是人工呼吸,我们老师说的。”

萧大妮一巴掌盖在男孩头上:“那也是亲嘴了。”

她又看向萧柱子:“我弟和阮安宁都这么着了,她阮安宁不嫁给我弟还能嫁给谁啊,娘,咱今天先送小弟去医院,明天娘和二妮去阮家,找着董婶子就和她这么说……这回,咱得让小弟白得一俊俏媳妇。”

要说萧家小儿子能娶到阮家的姑娘,那萧家一家子都是高兴的。

毕竟萧家的条件离阮家差远着呢。

阮家当家的阮平在县里的屠宰场上班,那工作可好着呢,平时能摸到荤腥,工资也不低。

阮安庆在村子里,可他是村里的会计,在回水村算得上有点权的,阮安居长的人高马大,有一把子力气,是个种庄稼的好手,他又肯干活,一年到头长在地里,每回出工都能拿满工分。

还有阮安家征兵走了,阮安家长的好又识字,这一走啊,不知道能遇到啥造化。

可以说,阮家在十里八乡算得上好人家了,但萧家就不成了。

萧柱子身体不壮,干不了什么农活,他媳妇也不是能做活的人,家里俩姑娘都嫁了人,就一个小儿子还是个不争气的,一家子穷的快连被子都盖不起了。

就这种家庭,平时那肯定是不敢和阮家结亲的。

可现在这不情况不一样么,萧家的这些人心眼就活泛了。

萧柱子看着老太太,他想看老太太是个什么意思。

老太太眼珠子转了转,片刻之后就笑了起来:“大妮说的是,阮安宁可是咱们这一片有名的俊俏姑娘,要是能给你弟娶回家,你弟指定高兴。”

萧柱子一听老太太同意这事,登时大松了一口气,脸色也缓和了许多。

第1804章 极品人家3

一夜无梦,安宁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就听到外头寂寞无声。

她能够感觉到外头已经天光大亮,按理说这个时候家里的人应该起来了,可现在却一点声音都没有。

安宁朝边上摸了摸,没摸到董唤娣,她知道董唤娣已经起床了,她坐起身,摸着棉袄棉裤穿上,下地找了一双棉鞋套上,开门到了堂屋。

堂屋里董唤娣正坐着剥花生豆。

她看到安宁出来,笑眯眯的抓了一把花生豆放到安宁手里。

安宁坐在董唤娣身旁吃了几个花生豆:“娘,我哥我嫂子呢?”

董唤娣朝厢房那边努了努嘴:“都在屋里呆着呢,今儿下雪了,出不去门,这不,吃了早饭就让他们回屋歇着了。”

“下雪了呀。”安宁起身推开堂屋的门朝外看了看,外头白茫茫一片,现在雪还下着呢,看着下的还不小,地上已经厚厚的一层,一阵风吹来,吹的安宁忍不住打个哆嗦。

她赶紧把屋门关上,回头坐到董唤娣身旁。

堂屋的地上放着一个火盆子,里边放了几块浮炭,火烧的不旺,但却让屋里多了几分暖和气。

安宁在火盆上烤了烤手:“雪可真大。”

“可不就是么。”

董唤娣放下剥的花生,出去了一趟,再进来的时候手里拿着一个盘子。

她把盘子放下,里边放了一个煮鸡蛋还有一个烤红薯。

“赶紧吃。”董唤娣拿了鸡蛋递到安宁手里:“这是娘特地给你煮的。”

安宁笑着剥鸡蛋,董唤娣还问她:“屋里还藏了藕粉,你想吃的话娘一会儿给你弄一碗。”

“我想吃,最好再放点糖,甜丝丝的喝着可好喝了。”

安宁一边吃鸡蛋一边说,吃完鸡蛋,她又吃了半块烤红薯,剩下的半块塞给董唤娣:“娘,你也吃。”

董唤娣吃完红薯就给安宁弄藕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