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7节(2 / 2)

加入书签

“这竹筒取出来,人就会死吗?”

“这个跟修为有关,修为越是厉害,取出后越是影响大,身体还不如常人,多年修炼一朝散去,心境上也会有所缺失。

相反要是普通人,从身上取出这符咒就好,影响反倒不大,毕竟没有修为,不会涉及内力是否能应用。”

周泽看了一眼宁王,他担心什么,周泽非常清楚。

宁王是不希望,因为这样的符咒,让整个朝廷各个部门都瘫痪了,毕竟像老徐这样的人还在少数。

可周泽并不担心这个,朝堂之上,想要改变,就要去腐生肌,缺少一些被控制的官员,不是最重要的。

既然他们被种植了这样的竹筒,就说明他们至少跟茅山派有瓜葛,这竹筒没有接触,怎么能神不知鬼不觉地种植到身体内?

见周泽没像平时一样建言献策,宁王看向周泽,他知道周泽一定想到了什么,或者与自己有不同意见。

“三元有什么想法直说,没有外人在,你不用考虑我的身份。”

周泽微微沉吟,先看向老徐。

“后院树林可有发现?”

老徐这才拍了一下头,从袖口掏出来一个字条,上面是蝇头小字:

宁抵驿,一、三、十九。

周泽微微蹙眉,这是三个数,可这些代表什么,居住的房间吗?

不对,这里的房间都是用山川起的名字,并没有什么编号,看着看着周泽一顿。

“这是传递消息,宁王在都亭西驿落脚,一指的是殿下,三指的是老徐、崔毅和我,十九是银甲卫的数量,毕竟明面上殿下带来的就是这十九人。”

宁王看了一眼,这个分析,他还是非常认可的。

“这么快的速度,就跟着上来了,真的是好手段,字条送回去,尽量恢复原样,随后坐上标记,让人盯着标记,我倒要看看,是不是二哥的人。”

周泽点点头,这个不是最关键的事儿,倒是怎么安排都无所谓。

示意老徐先去安排,见人出去这才说道:

“现在要做所有决断之前,有几点殿下要想清楚,同时臣也想知晓殿下的决心到底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第一,殿下是希望清君侧,还是能够接受只让太子被制裁,茅山派在大唐绝迹,还是希望殿下一举入主东宫?

第二,镇南军此时没有动,不代表西周都是傻子,那鹿王是个多么狡诈的人,他来去大唐如履平地一般,我想他一定有自己的途径,那么他要是知晓大唐的变故,是否会发兵?

那么这个时候,殿下就要考虑好,战事的一些安排,这里我所说的不是驻军的问题,而是关于庆家军,可以趁此机会带着庆家军去南境。

当然,这一点要看第一点殿下怎么决定,不过无论怎样,现在庆家军在外人看,已经算是镇南军的一部分,拉拢就是殿下的部族,不拉拢反倒让庆国公心寒,两头排挤。

第三,来了京城,之前我们跟兵部还有镇北军中送去的那些黑火弹,我想各部也都用上了,后续的弩箭也不是不能分来一些,借着这个,可以深入浅出地聊聊,这更是支持的力量。”

周泽说到这里顿了顿,见宁王一直盯着自己,赶紧接着说道:

“当然,臣要说的第四点,可能有些大逆不道,那就是以上做不到,殿下还想掌控镇南军,这就只剩下两个选择,要么请圣人下召传位,要么就是回南境,大唐横断山为界南北分崩。

先将面前的这四点想好,我们才能涉及到剩下的路要怎么走,包括眼下这都亭西驿的事情如何处置,我们需要定一个调子,殿下你是怎么想的?”

宁王蹙眉,原地来回踱步,最后停在周泽面前。

“这四点必须现在选?”

第338章 攘外必先安内

周泽坚定地点点头,朝着宁王躬身施礼。

“殿下,臣知道很难,但是这些您应该想过,只是从来没有如此清晰地摆在眼前,总觉得到了那个时候,就知道自己怎么做了。

但是臣想说,不是这样的,您现在没有可能犹豫,就是今日这事选定了方向,之后的变化也是因为对手,或者圣人的决断会进行调整,但总体方向是不会变的。”

宁王叹息一声,用手捶捶额头。

随后坐在椅子上,拍拍身侧,周泽走过去,没有急着坐下,周泽亲自去书案前,将纸笔准备妥当,送到宁王面前。

沉默,长时间的沉默,周泽此刻却非常有耐心,周泽其实没有明说,现在的决断,就是要看宁王的决心。

说白了,你是想杀了太子,还是给他留口气,再或者老皇帝给个责罚,你也能接受,这里面的差别可就大了。

毕竟太子身后站着的是贺真人,是茅山派,十多年前那时候的茅山派还是不是这般羽翼丰满,都能运作之下将太一宗完全清理出大唐。

此时的茅山派,完全得到了太一宗的资源,一派独大,在大唐可以说是呼风唤雨,完全凌驾于捉妖司之上,能够掌控大唐绝对核心的力量。

这时候不出手,后续等茅山派有了准备,想出手都难,如若抽调兵力围剿,北境和南境自然会趁虚而入,这就是最尴尬的境地。

攘外必先安内,虽然这话不好听,但是在此时的大唐来说,是最适合的。

周泽没有着急,这时候要给宁王时间,一切都要他下定决心,不然一切徒劳。

等待良久,宁王这才抬起头。

盯着周泽看了好一阵,微微叹息一声,这四点确实如周泽所说,他并未认真想过后果,或者可以说,他是刻意避开的。

可现在,退无可退,自然就要勇敢面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