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1节(2 / 2)

加入书签

赶紧扯开甲胄,陆久谨慎地挡在老皇帝面前,士卒从怀中掏出来一个不大的竹筒,这个竹筒没有被拆封的痕迹。

双手抱着竹筒高高举过头顶,一脸紧张地说道:

“启奏圣人,小的不是故意欺君,是小的还没入京城,途中就被陈尚书截了,关在一处园子,身上的奏报,也被抢了。

不过临行前,庆国公早已准备两份奏报,这个是藏在甲胄内的,没有被搜罗去,小的今日才被放出来,只能按照陈尚书所言行事,不然此刻也见不到圣人。

小的就孤身一人入京,无力反抗,只能如此才能将真正的奏报呈上!这是陈尚书给的五十两银票!”

说着,士卒从怀中掏出来一张银票,双手举过头顶。

如此突然的变故,让后面的陈忠友愣住了。

惊慌恐惧,一时间让他完全无法顾忌脸上的表情。

他知道,今天他完了,无论这事儿是否被朝臣知道,最好的结果就是能留下一条命,搞不好陈家就没了。

此刻找太子,于事无补,遇到事儿,太子只会将他朝外推。

谁能想到,庆国公竟然还有这一手,难道早就猜到京城会有人拦截?

当时,这个士卒从被拦住,就非常配合,他们也好吃好喝好招待,还给了五十两作为酬谢,因此并未发现异样,没想到他竟然被骗了?

陈忠友微微垂头,目光在尽量让自己镇定。

此时不能慌,无论对错,今天走到这一步自然是没有退路而言,一个士卒的话,虽然很突然,听着也那么真实,可毕竟是一个士卒,分量不会多大。

陈忠友想到这里,叹息一声不断摇头,脸上带着淡然的笑容,仿佛刚刚那一瞬的慌张,不是同一张脸一样。

“哎呀,真该夸赞一下,这说辞编造的不错,听起来我简直在京城一手遮天,这个安排也是可圈可点。

不过如若真的是我做这些,干嘛不干脆换一个人,只要熟知庆家军情况即可,那岂不是更加放心,即便此人被发现问题,自裁便是,更不会让圣人怀疑。”

士卒有些激动,直接跪在老皇帝面前。

“小的祖祖辈辈是庆家军,临行前庆国公叮嘱小的,见到圣人,将甲胄中藏着的这封奏报拿出来的时候,就要实话述说。

之前留着狗命,是为了见到圣人,如若圣人恼怒,或者信不过小的,随时可以杀了小的,小的句句属实。

虽然不知被关押的那是什么地方,但是周遭有一种特别的花香,小的记得,一种冰冰凉凉的甜香,而且那花只有这个院子有,白天闻不到。”

李禹稍微一想,瞪大了眼睛。

第312章 孤还是太子【感谢不管不顾不理大佬打赏】

李禹赶紧朝着老皇帝躬身,随后也不等老皇帝叫,赶紧解释道:

“冰冰凉凉的甜香,还是晚上能闻到,夜来香虽然此时是盛花期味道香甜,但白天也是可以闻到味道,难道是昙花?

从南面进京,能路过南郊的柏坡,据儿臣所知,皇兄在柏坡似乎有个院落叫赏春园,那里可是种植了大量的昙花,各种颜色都有。

京中的大臣,常去那里附庸风雅一番,凡是那日京中各大花魁,可是都闭门谢客的,这才京城也不是什么秘密,街头巷尾的老叟都知晓。”

老皇帝看向太子,此时的太子已经筛糠。

他不是陈忠友,陈忠友能镇定自若地应对一切,可是太子不行,就像刚刚,恨不得将下面的人都推出去,替他遮羞,替他受过。

“太子,你可有这么个院子?”

太子犹豫了,其实他压根不知道这些人谁去拦截的士卒,将人藏在哪儿,他更是不知道,但是看着李禹的目光,他就开始心里没底。

“儿臣确实有个赏春园,不过已经很久没有去过了。”

老皇帝盯着太子,这个回答他并不满意,随后看向陈忠友。

“你作何解释?”

陈忠友赶紧上前,太子的回答虽然不怎么完美,还算没将自己卖了,这已经是太子的极限。

此时他更加淡然,直接将官帽摘下来抱在怀中,一脸的悲伤。

“臣百口莫辩,臣对圣人对大唐的忠心天地可鉴,不知这个庆家军的士卒为何一口咬定,臣将他扣押三日。

二皇子更是言之凿凿,直接将关押的地点都说出来了,那赏春园臣确实去过,不过也就是去岁荷花盛开时观赏过一次,各处怎么个布置都不知晓。

更不知道什么昙花是夜间开放,想来赏春园中已经布置了所谓的关押房间,臣无力辩驳。

不过此事臣确实有安排不周的地方,臣愿接受责罚,但扣押士卒之事,臣不认,如若非要一死以证清白,那今日臣就恳请圣人让老臣以死明志!”

李禹阴沉着脸,他知道太子一方会倾力辩驳,不过这招真的狠,父皇即便想杀人,可白少卿刚刚死,这又逼死一个户部尚书,满朝文武会如何看待,岂不是心寒了?

这招以退为进,着实厉害,父皇果然迟疑了。

况且贺真人还不在,仅仅是这个陈尚书就如此难对付,这是李禹没有想到的,一时间他也有些卡壳。

看了一眼地上的士卒,李禹上前一步。

“父皇庆国公的奏报中说,士卒传信在前,后面会将胡都尉的尸骨送来京城,此事既然暂时无法判断,何不等尸骨送回来,再行论断。

至于眼前的事,还是让捉妖司来调查更为稳妥,张天师和他的弟子能力是没的说,而且极为公正,是非功过自然能调查清楚。”

“父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